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四川蒲江:重塑“美丽经济”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020-12-18 12:10:54 来源:中国改革报 编辑:李艳婷 

到2025年,四川成都市蒲江县将形成“一环三带八景”全域旅游格局,有效串联起城乡交通、景区景观、用地功能等多个系统,整合碎片化生态板块,形成蓝绿交织、城乡融合的生态城市布局

蒲江县铁牛村新村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李凌晨 李艳婷

“这里是蒲江,城以江为名,乡村兴旺的地方;这里是蒲江,来到这儿感受绿色、生态的力量……”在动听悦耳的歌声中,伴着冬日阳光,行走在这座位于四川成都西南的郊区新城——蒲江县,可以感受到这里生态宜居、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秀丽景色以及“绿道蓝网、水城相融、清新明亮”的生态城市格局。

蒲江,作为成都市生态涵养区,近年来全面围绕“美丽蒲江·绿色典范”发展定位,始终坚持以“绿色化+”为主题,以建成“川藏铁路第一港、国际生态公园城”为统揽,以“美丽经济”为抓手,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县,全国首批、四川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被列为全省首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试点区。2019年12月,蒲江成为国家发改委等18部门批准设立的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进一步引领和促进了蒲江城乡融合发展。

建设公园城市

优化产业布局

冬日下的蒲江,依然绿意盎然。从城市到乡间,无论是石象湖的秀美,还是漫山遍野的果香,或是把生活过成诗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甘溪镇明月村,处处给人以身在公园中的景象。

蒲江,这座占地583平方公里的千年古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6.89%,形成了“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发展格局。

近年来,蒲江坚持把生态环境视为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作为成都“西控”发展区域,始终直面如何把城市有机生命体的多元性、复杂性转化为发展动能,如何让公园城市成为一个生生不息的内生性系统。

“那就是实现‘城在园里’‘园在城中’的发展格局,通过规划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实现产城融合。”蒲江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蒲江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正确方向,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引领,积极探索城市绿色发展新路径,以主体功能区理念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目前,蒲江已形成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的三大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态食品、职业教育等产业。

例如,打造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中的6个国别园区之一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以柑橘、猕猴桃为主导产业,打造“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的特色水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主题乐园、国际度假酒店及康养社区等为主要功能业态,着力打造集旅游度假、山地运动、健康休闲、文化创意、研学实践于一体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抓大也不能放小。”蒲江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依托公园城市建设,就是要“串珠成链”,以产业生态圈理念推进产业发展,形成“一个项目一个产业园区就是一个景区”的发展理念。

为此,蒲江大力实施中国西南果都建设工程。沿“成新蒲”交通沿线,聚合科创要素和服务功能,实施水果交易中心、电商企业孵化中心、水果博览中心等建设,打造集约高能的产业综合服务轴;引入社会资本强化产业链条,补充冷链容量,实施商品化处理中心、现代化标准冷库及智慧冷链物流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打造现代高效的冷链储运基地;实施标准化种植基地、特色田园民宿、田园美食餐厅和精品酒店建设,打造有机分布的田园农旅节点。

蒲江还依托现有的资源禀赋,围绕蒲江河谷生态旅游、临溪河文化旅游、甘成路农业旅游等三个发展带,三湖一阁、长秋松林、明月邛窖、西来古镇、成佳茶乡、临溪橘园、溪谷白鹤、樱桃花海等八大景观,规划实施蒲江全域旅游设施提升工程。

2020年以来,蒲江探索构建以4个农业主题公园和8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为代表的全域公园体系,实施特色景区76公里绿道环线建设,总投资约50亿元,以绿道有机串联大小湖泊、成佳茶乡、明月村、铁牛村等公园城市景观和特色镇、川西林盘,“国际生态公园城”建设初现成效。

到2025年,蒲江将形成“一环三带八景”全域旅游格局,有效串联起城乡交通、景区景观、用地功能等多个系统,整合碎片化生态板块,形成蓝绿交织、城乡融合的生态城市布局。

着力制度创新

满足美好需求

“老板,再加个菜!”“老板,买单!”“老板,泡一杯蒲江雀舌!”……这是日前甘溪镇明月村谌家院子里休闲就餐的情景。

正如前来品尝美食的客人所说,娱乐于山水之间,享受乡间的美,本身就是一件开心的事。“在古朴淡雅的小院里品尝美食,还可以同时感受茂林修竹中的川西林盘风情。”

“这里以前是破败的老宅子,结合明月村草木染、雷竹、陶艺等特色元素改造成了农家乐,现在一年能收入40万元~50万元!”吴俊江是院子的主人,也是村里第一个做农家乐的人,“现在村里做餐饮、民宿的加起来有60多家了。”

“这样的场景只是蒲江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蒲江县相关负责人说,盘活闲置资源,推动老旧院落“活化”,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也美化了乡村环境。

曲径通幽处、松林茶树间,房前有着一片桂花田,屋后一方私家菜地——位于甘溪镇龙泉村的“云章乡居”民宿就是这一生动诠释。据该民宿主人双丽说,以每年6000元租金获得了原来老旧院落的使用权,经过重新规划设计改造,目前已打造出了拥有12个客房以及可以自住的民宿客栈。

“唤醒”沉睡的乡村,就要释放制度创新的活力,才能“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蒲江县相关负责人说,这就需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

创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方式。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农村养殖水面经营权、小型水利设施所有权、非林地上经济林木(果)所有权“新五权”确权颁证;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等一系列用地政策。

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创新“政银担”金融支农模式,畅通“农贷通”金融平台,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

坚持内培外引,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设立5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引进规划、文创、旅游、营销等领域高端人才投身乡村建设;设立“乡村振兴风险补偿金”,引导优秀人才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实施“现代农业+”项目150多个。

2020年,蒲江全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全面完成,累计完成各类农村产权交易170宗,交易金额5.72亿元;新增集体建设用地入市20宗14.25亩687万元、宅基地使用权有偿腾退20宗12.1亩894万元。

加快产业融合

促进互利共赢

城乡融合不是简单形式上融合,而是要形成产业上的深度融合,避免走“城市兴、乡村衰”的老路,走出一条城市和农村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新路。

初冬时节,沿着“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风景线行至成佳镇麟凤村,田园生态绿道贯穿于茶海松林间,110幢川西民居风格的“小别墅”映入眼帘。近年来,麟凤村立足茶产业良好本底,以“花开麟凤”项目示范带动,积极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与“网红”旅游地明月村形成了“那边明月升起、这边麟凤花开”的生动局面。

“麟凤村是一个幸福新村。”从小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长大的“新村民”王静如今已适应了文化差异、地区差异,她目睹了村子的变化,“村民生活更丰富了,收入渠道也增加了。”

据介绍,麟凤村村民们以现金、茶园、林盘、房屋等方式入股,共募集资金112.5万元和5幢房屋、10余亩茶山、鱼塘等资产资源,经营共享民宿、采摘体验、休闲品茗、儿童乐园等业态,构建“村集体+合作社+业态+农户”的“资本联投、生产联营、经营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的“五联”运行模式,经营收益按照75%股金分红、10%资产资源分红、10%风险保障基金、5%新村管理的比例进行分配,实现多方共赢。

“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得益于蒲江着力开展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容的发展空间。”王静说道。

据了解,2019年,蒲江电商交易额达146亿元,全县接待游客756.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7亿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8元,位居全省高收入组第九,城乡收入比仅为1.55:1。

当前,蒲江正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发展主题,以空间优化、能级提升、城乡提质、产业提速、动能转换、生态转化、治理转型“一优三提三转”为战略路径,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西部现代农业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不断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本文配图由蒲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