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今年,自治区党委深改委将北海市列为全区干部担当作为改革集成第一批试点单位。为认真完成好自治区安排给我市的改革任务,结合北海实际,我市出台了《北海市构建“七大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改革集成试点方案》,从更深层次推动干部担当作为,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动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朱学军是一名军转干部,在他的办公室墙上贴有两张大图表。一张共涉及14个部门63个环节,整套流程约需350个工作日;另一张改革后的《五环相扣并联审批示意图》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涉及用地审批时长显著缩减至平均60个工作日,正是以“勇于担当、遇河架桥、逢山开路”的干劲,他带头解决了一个个企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了一个个具有北海特色的亮点改革,让北海市营商环境一直排在自治区前列。将“白纸黑字”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这名勇担当、敢创新的行政审批改革牵头人付出甚多。朱学军也因此被提拔重用为北海市营商办专职副主任。
北海市营商办专职副主任朱学军:我个人认为给每名干部创造了发展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经得起“阳光检验”,我对身处这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环境、对全市这种“办事不求人、提拔不找人”的氛围有满满的幸福感。
与朱学军一样勇担当、敢创新的北海市土地储备中心主任陈晓明,兼任市征地搬迁工作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办公室主任、资金保障工作组副组长,他不仅要全面掌握56个重点项目、重点片区的总体情况,还要深入项目现场实地了解具体地块的征地工作进展,并积极研究解决各工作组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还要负责根据各项目资金需求,积极筹集解决项目征地搬迁资金,为各项目征地搬迁工作、土地收储、出让等工作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被领导和同事们称为“活地图”。2020年陈晓明被评选为北海市“担当作为干部”。
北海市土地储备中心主任陈晓明:平时我们在工作一线干活,最担心的就是背后出问题,冲锋在前就担心后面阵地失守。市委市政府这些领导的表态给我们很大的鼓舞,让我们能够放心在征地拆迁的一线,在城市建设的一线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来,北海市委牢固树立讲担当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2019年以来,北海在全区率先实施市管“一把手”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出台《市管“一把手”素质能力考核办法》,独创性地提出“三挂钩”考核机制,通过绩效考核、360度评议、“十加十扣”措施对市管“一把手”进行考核评比。2019年,市委提拔、重用担当作为的干部85名,占同期的70.8%。全市各单位共申报504项亮点创新工作,108个市管“一把手”中80人获得创新加分,市本级获自治区绩效考评工作成效加分中46项获满分,综合排名全区第二,创历史新高。2020年,北海市评选出首批187名“担当作为干部”,激励全市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这批评选出的“担当作为干部”是北海市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和先进典型。
北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柏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让更多担当作为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二是注重选拔“一线”干部。我们突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征地搬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创城创卫、优化营商环境、应对突发事件等一线选用干部,将“一线”作为检验和考察干部的主战场、识别和使用干部的主阵地,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可直接向组织推荐表现特别突出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提拔重用。三是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今年10月,北海市出台《北海市构建“七大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改革集成试点方案》。《试点方案》列举了7个方面29项具体措施,构建“看德才看担当”选人用人、“以实绩论英雄”奖惩并举、“激发内生动力”关心关爱、“鼓励大胆革新”容错纠错、“到实地问实效”考核评价、“壮筋骨长才干”能力培养、“亲力亲为问不倒”作风建设等七大体系。同时,《试点方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仍影响干部积极性的痛点、执行容错纠错的难点、落实激励保障的堵点等,提出解决的具体措施,切实为干部排忧解难,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试点方案》中明确每年评选“担当作为好集体”20个左右和“担当作为好干部”100个左右,对获得集体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对获得个人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3万元、1万元、5千元。坚持多劳多得,实行绩效奖二次分配,对获得自治区创新争优加分、经验在全区推广、主要考评指标排名全区前3名的单位给予绩效加分奖励,对被自治区扣分、主要考评指标排名全区后3名的单位给予绩效扣分惩罚,对获得自治区绩效考评净加分的单位分级追加绩效奖、净扣分的单位分级扣减绩效奖,对获得绩效加分最多的单位人均追加1.5万元绩效奖,对绩效扣分最多的单位人均扣罚3000元绩效奖。北海市工信局重点抓工业品牌建设打造了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入境维修再制造/全球维修示范区北海综合保税区,广西最大的电子信息制造基地北海市工业园区,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北海银河城市科技产业城等一批适合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品牌载体,获得绩效加分。
北海市工信局局长杨桢:我们采取边培育、边建设、边推广的“三边”品牌建设模式,打造一批产业载体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三品牌”。主要工作措施有加强产业载体建设,为产业集聚的品牌效应提升支撑力,推动企业加强质量和诚信体系建设,提升企业品牌培育能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和产品品牌竞争力。积极开展品牌推广,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用好干部的根本前提在于选准干部,只有考得精准才能用得合理。为精准考察识别担当作为的干部,北海市坚持全方位、近距离、经常性地考察了解干部,组成8个干部考察组,经常性地深入固定联系市直部门开展蹲点调研,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到项目建设、征地搬迁、脱贫攻坚、招商引资等一线开展跟踪考察,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全方位“知事”,多角度“识人”。
北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柏强:我们在考察中坚持把“承担了什么风险?破解了什么难题?干成了什么实事?”作为甄别干部是否担当作为的重要标准,准确地把握干部担当作为的实绩。针对工作中有些干部存在“假担当”的现象,我们以“是不是一个四平八稳的庸官?是不是一个八面玲珑的老好人?是不是一个干了很多好事,但同时干了不少坏事的两面人?”审视干部、检验担当,确保考察评价干部更加全面、更加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