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积极建立完备的内需体系,离不开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推动需求侧改革,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
□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付朝欢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称,从11月主要数据来看,四季度经济增长有望比三季度继续加快;全年中国经济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
付凌晖表示,从生产来看,生产的恢复面在扩展,平衡性在改善;从需求来看,需求回暖态势在巩固,而且内生性增长在持续提升;从投资来看,市场投资活力增强,11月民间投资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消费持续回升有基础有条件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比10月加快0.7个百分点;从主要商品结构来看,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速度较快,限额以上通信器材类商品销售增长40%以上,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均在20%以上。
“这说明消费带动的作用从前期以基本生活类消费增长支撑为主,逐步恢复到正常的以升级类消费带动为主。”付凌晖进一步分析说,今年前11个月,实体店零售额降幅比前10个月收窄1.5个百分点,这也说明了消费增长的势头还在延续。消费持续回升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随着经济恢复,就业扩大,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企业的效益在改善。今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已经由负转正。此外,近期还出台了一些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比如,推进新一轮的汽车下乡和家电的以旧换新,积极推动餐饮消费的创新发展等。
今年以来,在投资的恢复当中,制造业恢复比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相对缓慢。对此,付凌晖坦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资源要素的约束在增强,投资的成本在增加,会影响投资的回报和收益。他同时强调,制造业投资空间潜力也是巨大的,特别是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融合,未来前景广阔。
推动需求侧改革释放消费潜力
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
付凌晖解读说,需求侧改革是推动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格局的内在要求。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积极建立完备的内需体系,离不开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而推动需求侧改革,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消费对于经济的带动在逐步增强,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非常明显,但是消费的水平和品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新型消费发展态势良好,但在扩大新型消费中仍有不少的堵点和难点,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同时,扩大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环境等方面还有不少制约因素,也需要通过改革的方式来加以解决。”付凌晖说。
谈及下一阶段稳增长的主引擎,付凌晖认为是消费。“近些年,内需对消费的贡献是比较突出的。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到常态化的增长,消费仍然是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付凌晖判断,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也会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明年中国经济可能大幅增长
有预测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大约8%或者两位数增长。对此,付凌晖表示,明年中国经济运行有不少有利因素,经济逐步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可能性较大。由于今年的基数较低,从速度上来看,增长可能会比较快,但是并不说明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国际经济的长期低迷是否会对明年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付凌晖认为,未来中国进出口形势仍然保持稳定的基础条件是具备的,但也要看到,在疫情的影响下,外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确实还是比较多,稳定外贸还需要继续努力。
此外,在被问及是否会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常态运行作一些宏观政策的调整时,付凌晖说:“经济恢复是有一个过程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对于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