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山东-中国改革报看山东,山东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青岛2020年工资保险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 新增就业44.55万人

2020-12-15 21:01:21 来源:本网专稿 

改革网讯  记者自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贯彻省委“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要求,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聚焦工资保险管理服务方面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工作质效。青岛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截至11月底,新增就业44.55万人,同比增长18.86%,城镇登记失业率3.02%,控制在4%以内;社保参保人数和待遇实现双提升,社保费减免缓政策惠及广大市场主体;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吸引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316名,预计全年引进聚集各类人才25万人;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2.5万名劳动者追回各类经济损失3.2亿元;畅通民声倾听渠道,12333民生服务热线人工接听受理84.3万件。

打包办、提速办,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省心、省力

大力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围绕人社服务高频事项、关联事项,以标准化促服务规范,以信息化促服务创新,以资源整合促服务效能提升,将流程相似、材料相近、结果关联的62个服务事项优化组合成10个群众认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一件事”,采取“点单式”方式进行打包办理,企业群众申请办理每个“一件事”时,只需通过“一个窗口”或“一个平台”提交“一套材料”,即可一次“打包”办理。通过流程再造,合理设定办结时限,推进职工退休申请、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伤认定等22个高频服务事项在原有时限的基础上,平均提速50%以上,实现了“即办事项即时办、简易事项立即办、一般事项加速办、限办事项提速办”,让企业群众办事“跑腿”越来越少、材料越来越简、时限越来越短,体验越来越好。

人社经办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创新打造智慧社保经办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不见面”社保服务方式,185项养老、工伤、失业保险业务实现网上办理,网办率达98%以上,其中秒批业务占50%以上,社保缴费、资格认证等60余项业务实现“指尖”办理。持续优化全国首创的社会保险待遇大数据认证平台,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静默认证率提升至93.9%,全市203万社保待遇领取人员享受“零打扰”认证。疫情期间全省首创“智能+远程”劳动能力鉴定新模式,为81名危重病职工提供足不出户的鉴定。

社保转移接续全面提速。全面推进社会保险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动跨区域、跨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业务实现“不见面”“无纸化”和全市通办,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按照统一规范、维护权益、方便群众、按时准确的原则,优化精简社保关系跨省转移的经办流程,推行使用电子数据传递省内跨市社保转移材料,业务经办时限由原来的45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其中青岛本地业务环节为7个工作日。

优环境、聚人才,发起招才引智新攻势

构建一流人才发展生态。人才优惠政策力度空前,落实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为青岛市博士后设站(基地)单位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发放各类资助1.21亿元,同比增长44.6%;博士后出站(基地)留青率达到77%。全年发放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2.86亿元,发放硕博研究生一次性安家费3.1亿元,发放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就业补贴5671万元,惠及6.9万名青年人才在青创新创业。品牌引才活动成果丰硕,首次线上线下同步举办第二十届“蓝洽会”,达成对接意向86个。承办人社部“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搭建起青岛企业与全国优秀博士后人才合作“快车道”,博士后项目落地或达成合作意向近100个。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实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与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行为,依法严厉查处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的违法行为,对被行政处罚的违法单位向社会公示。今年以来,全市共检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631户,查处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3件,青岛市荣获“2020年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行动取得突出成绩单位”。

技能人才培养产教深度融合。助力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实施“十百千万”工业互联网人才工程。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在全国率先打通线上线下培训补贴衔接政策,支持各类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对新录用人员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13.2万人次,支出补贴资金9619.52万元。

创新开展便捷高效的人社云服务。举办线上“春风行动”、农民工网络招聘大集、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季,开展“365天不落幕”的线上招聘活动,为1.8万家企业发布岗位需求39.6万人次。依托青岛人才网“招聘e站”,举办线上专场招聘59场,为5500余家(次)用人单位发布岗位需求9.6万余个。举办“青岛招才引智名校行”线上专场招聘会,对120余所“双一流”高校和69所省内高校发布招聘信息。与智联招聘等机构合作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空中直播”活动,68.4万人实时在线观看互动。

破藩篱、促改革,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时效

推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要素式办案。优化仲裁办案流程,采取立案甄别分流、缩短送达时间、提升庭审效率、简化文书制作等办法,切实满足当事人快速解决纠纷、及时获取公正处理结果的需求,全市各级仲裁机构使用要素式办案模式办理的劳动纠纷案件,裁决文书文字量减少40%以上,案件审结期限平均缩短5天以上,案件办理时效明显提升。截至11月底,全市两级仲裁机构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8367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15%,涉及劳动者19593人,为劳动者追回各类经济损失2.6亿元,全部案件整体提速30%以上,按期结案率达100%。

推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有效衔接。加大仲裁机构案前、案中调解力度,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案前调解,通过调解快速结案,提高争议处理时效。截至11月底,全市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争议调解率达69 %,比全省计划60%的调解率高9个百分点。设立拖欠农民工工资速裁庭,对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实行“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全部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100%。创新搭建“互联网+调解”平台,建立调解仲裁部门对口指导、各方调解力量重点参与、“线上”“线下”并行的劳动人事争议联动调解机制。在全市145个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全部实现“互联网+调解”平台应用。当事人发生劳动人事争议,可直接通过该平台线上申请调解,由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可申请置换仲裁调解书。截至11月底,“互联网+调解”平台处理案件240件,办结210件,办结率87.5%。

推行劳动人事争议在线仲裁。加快“互联网+仲裁”信息化建设,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终端、庭审平台软件等搭建网上平台,开展在线立案、调解、证据交换、庭审、送达等仲裁活动,促进劳动人事争议案例处理更加便捷高效。针对疫情期间当事人不方便见面影响仲裁时效的问题,积极探索在线庭审服务模式,通过规范在线仲裁程序、明确适用范围、严格身份认证、庭审全程留痕等措施,对青岛市劳动人事争议在线办案模式进行有序规范,确保办案流程依法合规。目前,市区两级仲裁机构使用在线调解仲裁办案系统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线上结案时间平均28天,比线下结案时间提高30%。

建机制、促和谐,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执法检查。把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重点,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排查,及时发现、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将建设领域作为重点,集中检查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全面检查工程建设领域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化解拖欠农民工工资隐患,依法纠正、处罚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行动。以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为重点,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及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坚决实现“两清零”的目标。

强化欠薪行为信用联合惩戒。组织实施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等,将企业守法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平台,实行企业分类监管。今年以来共向社会公布29起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将5户企业列入“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进行联合惩戒。将38名“黑包工头”清出青岛建筑市场。立案侦办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3起,让恶意欠薪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拓展劳动保障投诉举报渠道。全面推行劳动保障监察手机投诉举报平台,实现“不见面举报投诉”全天候随时随地维权。打造市、区市两级劳动保障监察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100%。深入开展以劳动保障维权为主题的“我爱青岛•我被欠薪•我要说话”活动,畅通12333电话维权专线、网站根治欠薪进行时专栏、手机投诉举报平台三大渠道,保证24小时举报投诉渠道通畅。截至11月底,青岛市劳动保障维权“三我活动”接受案件线索3211件,1260件已经立案受理,为367名劳动者依法追回工资181.39万元。欠薪案件发现在当地、解决在当地的作用初步显现。(李欣明)


[责任编辑: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