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南宁蚕桑全产业链 助力脱贫攻坚

2020-12-14 15:09:37 来源:本网稿件 

□ 梁畅水

蚕桑产业是南宁市脱贫攻坚的三大发展产业之一,一直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2019年前,桑园面积及蚕茧产量全区均排第二位,仅次于河池市。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邕宁区四个贫困县(区)在19年底有桑园面积18.26万亩,占全市桑园面积的33.7%,产茧2.43万吨,占全市的29.3%,产值10亿元;涉及37个乡镇,639个村(屯),5.9万多户,在这四个县(区)的233个贫困村中,有38个村把桑蚕业列为村里的优势产业;而在全市的421个贫困村中,有108个贫困村发展蚕桑产业。因此蚕桑业在贫困县(区)、贫困村中涉及面广,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大多数农民要通过种桑养蚕实现脱贫、防止返贫的目标。

据了解,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形势发展,确保桑蚕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南宁市牢牢抓住以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为载体发展适度规模的主线,走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的“种养加”道路,加强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度融合,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发挥多种种桑养蚕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

狠抓“种”,打牢产业基础。全市各县区成立的桑蚕合作社共有77家,家庭农场10个,建设了14个桑蚕产业示范区,50亩以上的规模养蚕大户85个,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方法,达到补短板、降成本的目标,提高蚕业的整体效益。特别是隆安县桑园面积50亩以上大户就有20户(其中100亩以上的有7户),桑园面积从去年同期的4300亩发展到了10000亩,增长了132%。许多贫困户进行规模养蚕后,都成了致富带头人,带动周边的农户或者贫困户发展规模养蚕。

狠抓“养”,强健产业体魄。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出台《关于印发南宁市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重点支持桑蚕等三大产业创建产业扶贫示范园。全市共计安排2000多万元扶持34个贫困村建设桑蚕产业示范园,重点建设冷库、小蚕共育、大蚕房、省力化配套设施设备等,目前34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并投入生产,产生了显著效益。如邕宁区那楼镇三江村现代桑蚕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成桑园面积3029亩、蚕房17000平方米,成为全国规模化最大种桑养蚕基地。通过实行大规模种桑,工厂化养蚕方式,使三江村的土地得到功能化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江村劳力得到组织化改造,提高劳动效率,基地的养蚕效率比传统养蚕效率提高了8倍,每公斤蚕茧成本降低11元,产出蚕茧全部可缫5A级生丝,全年蚕病发病率控制5%以内;带动了三江村整体脱贫致富,基地的扶贫模式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出一套完整的适合现代规模养蚕的技术流程;利用互联网技术,研发出“时宜智慧蚕业云平台”,目前“时宜智慧蚕业云平台”与公司的规模养蚕技术流程已服务到南宁市34个贫困村桑蚕产业示范园中,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服务更大的范围,服务更多的养蚕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贫困村桑蚕示范园及蚕农。

狠抓“种养加”,延伸产业链条。全市共有19个茧丝绸加工企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7个,缫丝企业一是通过加工生丝、丝绵被、绸缎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内生动力,如广西桂华丝绸有限公司,2019年丝绵被的产值达8600多万元,占生丝产值近四成。二是引领贫困村建设蚕桑扶贫产业示范园,发展“种养加”相结合,助推蚕桑产业扶贫,把控产业源头质量。茧丝绸公司通过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延伸,既可以提高原料茧质量,又可以生产高品位的产品,实现双赢的局面。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