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贵州-中国改革报看贵州,贵州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央地谋篇“十四五” 合作共建新格局——写在央企助推贵州发展大会即将召开之际

2020-12-10 22:26:25 来源:贵州省国资委 王鹏平

      (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讯)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济支柱。贵州与中央企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务院国资委大力推动下,中国中铁、中国电建、中国航天科工、华润集团、招商局集团、南方电网、国家电投、大唐发电等一大批优秀的央企骨干,积极参与贵州能源、交通、水电等方面的建设,与贵州的合作领域持续拓宽、层次不断深化、成果不断涌现,谱写了带资入黔做大做强的新华章。
  中央企业是贵州工业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
  回首往昔,中央决定进行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贵州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十万建设大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开赴贵州,投入“三线建设”大会战,老一辈的央企人“只把他乡作故乡”,怀着为国防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与热血的热情,扎根贵州大山深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一架架雄鹰冲霄云汉,一条条公路连接南北,相继建成了贵州航空、航天、电子三大工业基地和机械、电子、冶金、有色、化工、煤炭、建材等一批大型企业,构建了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航空发动机四大板块为主体的科研生产体系,形成防空反导武器研制生产、高级教练机和军民两用无人机研制生产试飞、中小推力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维修、高端电子元器件研制生产等基地,奠定了贵州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如今,以航天江南、贵飞公司、振华集团、航发黎阳为代表的国防科技工业不断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引领贵州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企业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一批央企在黔企业扎根贵州、奉献贵州,在建设多彩贵州的伟大实践中,加快创新驱动、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不仅使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且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已然成为贵州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贵州经济实现跨越发展、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统筹产业布局,创新改革举措,夯实管理基础,实现了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结构调整持续优化、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产科研能力大幅提升,一批关键元器件取得突破,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营业收入增长65.8%,利润总额增长223%,实现从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中国华电集团贵州乌江水电公司作为国务院批准组建的国内第一家流域水电开发公司,扎根贵州、建设贵州、发展贵州,经过近30年的努力,在圆满完成乌江干流贵州境内河段梯级电站开发任务的同时,大力推进华电在黔火电企业优化发展,由单一水电企业发展成为集水电、火电、新能源和综合产业为一体的综合能源企业,目前拥有发电装机容量1334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66.3%,是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最大的重要能源企业。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水电九局从多彩贵州起程,先后承担了乌江、南盘江、北盘江等30余条大中型河流的水能开发规划和建设,成为“西电东送”贵州境内的第一方阵,具备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正迈向非洲、南美大陆、东南亚,在阿根廷、科威特、卡塔尔等海外业务拓展上取得了显著突破,成为贵州企业“走出去”的典范代表。
  ——大唐贵州发电有限公司在国家“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战略指引下,通过在贵州13年的发展,发电资产涵盖“水火风光”,在役总装机容量290.21万千瓦,正同步探索研究储能、氢能、充电等新业态,力争成为一流区域清洁能源服务公司。
  中央企业是贵州国企帮扶助脱贫的中坚力量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在这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战事”中,中央企业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黔央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发挥着生力军、突击队、排头兵的作用,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硕果累累,战绩辉煌,充分彰显了国有企业听党指挥的政治担当和为民服务的社会担当,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了央企力量。中国华电贵州乌江公司、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国电投贵州金元公司、中国移动贵州分公司、保利集团贵州置业公司和保利久联分别结对整县帮扶贵州深度贫困地区的沿河县、紫云县、纳雍县、望谟县和册亨县,充分发挥自身品牌、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聚焦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弱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帮扶力度,积极带动其他中央在黔企业投入贵州脱贫攻坚工作中。2015年以来,35户在黔央企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72亿元,帮助引进资金12.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254个,持续增强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在整县帮扶紫云县过程中,从党建先锋路、电力强基路、定点示范路、产业致富路、公益助力路5个方面精准施策,进行造血式扶贫。投入电网建设资金3.9亿元,建成电力特色工业园和农业循环生态产业园,实现年产值1.2亿元,贫困户分红64.2万元,为贫困户提供760个就业岗位。定点帮扶的紫云县“一镇三村”贫困户入股分红112万元,户均增收2600元以上。
  ——华润集团出资9000万元建设遵义华润希望小镇,惠及336户1510人脱贫致富。出资约1.35亿元建设剑河华润希望小镇,惠及143户473人脱贫致富,贵州成为华润集团在全国唯一建设两个希望小镇的省份。
  ——中国石油贵州销售分公司在习水地区推动“教育帮扶”“医疗帮扶”“技能帮扶”“产业帮扶”,实施了20多个扶贫“阳光民生工程”,陆续投入近5000万元助力习水县如期实现“减贫摘帽”。创新开展“旭航助学”活动,在六盘水、黔东南地区,连续4年资助贫困学生1324人次,覆盖724名学生,资助金额超过300万元。在毕节、黔南、铜仁等地区资助金额近200万元援建“中国石油希望小学”,用实际行动践行石油担当,支持贵州稳定和谐发展。
  ——中国华电集团黔源电力公司选派6名优秀驻村干部,通过党建扶贫、教育扶贫、项目扶贫、消费扶贫等形式,开展精准帮扶。中国华电集团乌江水电开发公司结对帮扶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656万元,派出驻村书记和督战队员15人,助力沿河胜利脱贫摘帽,为贵州撕掉千百年绝对贫困标签贡献“乌江力量”。

[责任编辑:田洪波]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