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季晓南:新发展阶段的国资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

2020-12-10 15:50:23 来源:改革网 

11月29日,由中国商报社和《市场观察》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经济年度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著名经济学家、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关系在论坛上做了“新发展阶段的国资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的主题发言。

图为季晓南在论坛上做主题发言

季晓南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新发展阶段的国资国企改革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届五中全会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对新发展阶段的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整体部署。

季晓南提出,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这在中央文件中是首次提出,凸现了国有经济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作出这一重要判断,既是基于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也是基于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要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可以为新发展阶段提供重要动能。

第一,国企改革是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和关键性改革。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要求出发,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共提到12条任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被摆在首位。国有企业改革属于基础性、关键性的重要改革,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第二,国有资产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据财政部统计,2019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是233.9万亿元,全国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293.2万亿,保管好、使用好、发展好巨大的国有资产,对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国有企业是我国重大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我国,从创新成果数量上讲,民营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但从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歼20、国产航母、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北斗导航、深海勘探、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都承担了重要职责。另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10名企业中有6家是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

第四,国有经济在许多重要行业占主导地位。石油、天然气占到95.4%,电力、热力生产供应占到86.8%。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效能、效益,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

季晓南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和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强,经济强。金融体制改革也是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重要改革。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保证。

从供给角度看,资本市场通过引入长钱资金促进企业研发核心技术,帮助上下游企业有效整合资源,更好地助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优化。

从需求角度看,资本市场能够发挥财富管理功能,通过提供更加多元丰富的投资选择,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同时投资者的财富增值也可以促进消费,助力经济发展。

目前,各类基金已成为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10月,公募基金规模达到18.3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1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8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据11月16日的《科创板日报》显示,我国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5万亿元,其中,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占比71%,企业上市前获得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投资的达到90%,投资本金达到704亿元,相当于科创板首发募集资金的25%。

季晓南还从国资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两者的紧密关联和相互作用。他提出,国有企业是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和主要服务对象。随着国有经济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国有资产证券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据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目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1000多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6%左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占上市公司总市值的32%左右。另据国务院国资委的数据,到2018年6月底,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398家,占全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1/3多。

第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实现利润的大户。A股上市公司中,中央企业数量占一成左右,总市值超过三成,净利润占比近50%,现金分红超过50%。据《财富》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利润前10名中有7家是国有控股公司,这7家公司利润达1.21万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总和的33.3%。

第三,国有资本是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国有控股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和养老金管理公司等大型国有金融机构,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大量资金。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建信养老金管理公司,成立5年多,管理的资产达10000多亿元,受托资金的一部分用于投资二级市场,取得良好的业绩。

第四,国有控股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由中央企业诚通集团牵头设立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规模达3200亿元,首期1300亿元;由中央企业国新控股牵头设立的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规模为2000亿元,首期1000亿元,参与共同发起的机构还有中国邮政、邮储银行、建设银行、深圳市投资控股公司等;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设立了国协、国同、国创、国新4支引导基金,分别由航天科技、招商局、国新和国家开放银行所属的国开金融牵头设立,基金总规模达4300亿元,首期规模超过1500亿元。目前中央企业发起和参与的基金超过200支,规模超过6000亿元。

第五,国有资本是资本市场“维稳”的依托。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异常波动,证监会、财政部、税务局、国资委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国有企业包括高管只能增持,不能减持。2015年7月8号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111家中央企业联合发布承诺,表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与国有企业及其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全体中央企业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作负责任的股东,在股市异常波动时期,不减持所控股上市公司股票,同时,加大对股价严重偏离其价值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票的增持力度,努力保持上市公司股价稳定。2015年我国股市最终能够基本稳定下来,应该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一度出现股票质押风险“爆雷”的问题,当时上市公司数量为3000多家,但有800多家上市公司用股票做质押,其中50%左右质押率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75%。这800多家上市基本多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受股市大跌、股票大跌的影响,不少高比例质押上市公司面临“平仓”的巨大压力,一些国有企业通过收购等市场化方式帮助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度过难关,深圳、北京、浙江等地方政府还成立纾困解危基金,帮助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解决资金困难,为化解资本市场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经多方努力,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市值有所下降,截至2019年10月16日,质押股票总市值约6300亿元,同比下降1700多亿元,避免了大面积股票质押可能触发的金融危险。

与此同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也会给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新的机遇,这些机遇至少来自五个方面。

第一,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给资本市场提供新的机遇。201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明确提出,非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投资主体可以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发展,这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机遇。

第二,深化股份制改革可以给资本市场提供新的机遇。2020年11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甚至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股比还可以再大一些。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可以为非国有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机遇。    

第三,股权多元化可以给资本市场提供新的机遇。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到去年年底,中央企业所有的权益中引入社会资本形成的少数股东权益由2012年底的3.1万亿元增加到8.4万亿元,占比由26.7%提高到38.1%。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入,社会资本在国有企业权益中的比重预计将会继续提高。

第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可以给资本市场提供新的机遇。2012年到2019年,国资系统企业利用产权市场处置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回收资金超过1万亿元。中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盘活存量国有资产1.4万亿元。党的十九大以来,按市场化原则完成22组、41家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中央企业的数量从100多家减少到现在不到100家。十九大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这既对资本市场发展提出了要求,也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机会。

第五,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也可以给资本市场提供新的机遇。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平台,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在所出资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资本流动性等。这既是基础,也会提供机遇。

当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也需要资本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据有关专家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的研究,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下降程度微乎其微,主要得益于国有企业更具间接融资优势,在金融危机时可以获得较多债务融资,同时这也表明国有企业股权融资能力较弱。国有企业在股权融资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充分开发这种潜力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支撑。

一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支撑。包括员工持股、上市公司的持股计划、科技型企业股权分红以及超额利润分红,都需要资本市场来保证改革措施的落实落地。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也提出,发挥证券市场价格估值、市场评估结果,在国有资产交易定价中的作用,实施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2013年以来,中央推进的混改事项达到4000项,引进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资本市场将要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深化股份制改革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支撑。中央企业及子公司2013年以来改制面达到92%,体制机制转变有了重大进展,但普遍认为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一个重要的制度性原因就是持股比例偏高,也就是专家学者经常批评的“一股独大“。中石油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案例,中石油上市公司中集团持股82.55%,明显的”一股独大”,在这种股权结构下,集团公司的一整套体制机制、管理模式会穿透式地影响到二级公司。因此,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形成股权机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体制。减持国有股特别是大盘股,能够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这就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支撑。

三是股权多元化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支撑。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下发的《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重组的意见》提出,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这些也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支撑。

四是降低国有资产负债率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支撑。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到2020年底,中央企业负债率要比2016年降低两个百分点,但受疫情影响,到今年9月末,中央企业负债率回升了0.4个百分点,目前中央企业平均负债率达65%多些,仍然偏高。国务院国资委正在指导中央企业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负债,确保今年年底完成国务院部署的任务,这也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支撑。

新发展阶段,要努力实现国资国企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共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劲动能。

第一,实现国有企业与资本市场良性共同发展,必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国有企业赋能资本市场发展,关键在于继续深化改革,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盈利能力,强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打造阳光国企。资本市场支持国企发展,根本在于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形成有效的监管和传导机制。

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抓好八方面工作,一要抓好实业主业发展,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实的根基和基业;二要抓好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三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四要抓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保证;五要抓好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活力;六要抓好授权经营体制改革,优化高质量发展体制环境;七要抓好开放合作,拓展高质量发展广阔空间;八要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按照国资委部署,聚焦国企改革三年改革行动,重点要抓好六方面工作。一要强化提质增效稳增长,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二要强化改革落地见效,突出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三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四要强化国资监管效能,进一步提高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五要强化风险防范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六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促进国企更好发展,要着力抓好六方面工作。一要实行“刚性”和“常态化”的退市制度,切实改变该退不退、懒着不退的现象;二要多措并举降低国有持股比例,通过引入多方面资本加快解决一些国有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偏高的问题;三要形成国有资本增持减持的灵活机制,把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印发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提出的国有控股股东合理持股比例由国家出资企业研究决定并报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备案的要求具体化;四要构建市值考核评估国企制度,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功能和作用;五要稳步推进AB股股权结构在国有科技型企业中的运用,充分释放国有企业的创新潜能


[责任编辑:李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