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当代桂商奋斗史

2020-12-09 00:04:36 来源:改革网广西 桂海

前言:广西的地域文化和自然条件,造就了桂商开放、包容、低调、坚韧、吃苦的品质,在中国商业贸易发展史上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蒋仁生 从乡村教书匠到行业标杆

今年8月28日,胡润最新财富榜更新。

一个在全国略显陌生,但在八桂家喻户晓的广西人以1350亿的身家挺进前二十名。在财富峰值时,蒋仁生还曾以1650亿身家挺进前十名。

在广西,这位46岁才离开体制下海的富豪,总是有着特殊的光芒。

蒋仁生的发家过程中规中矩,他是当年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受益者。

1977年8月6日,经历“三落三起”复出的邓小平,在当年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拍板决定恢复高考,还要求当年就要举行高考。

此时,远在南疆广西,时年24岁,且已当了7年乡村教师的蒋仁生抓住了时代机遇,顺利考上桂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从日后来看,这是他告别乡村教书匠投向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转折。

从桂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蒋仁生被分配回老家灌阳,成为县卫生防疫站的一名防疫员。

善抓机遇,向来是成大事者的重要品质,蒋仁生也不例外。

90年代初,在广西卫生防疫站干部选调中,蒋仁生顺利进入广西卫生防疫站,并在计划免疫科和生物制品科先后任副科长、科长,这份工作实践,锚定了蒋仁生今后创业方向。

成大事者,不仅要善于抓机遇,更要有敢于跳出舒适圈的勇气。1999年,此时已经46岁的蒋仁生认为体制内工作终究还是不适合自己,他选择下海寻找机会,去到成都一家疫苗企业从事销售工作。

蒋仁生在46岁“高龄”时,放弃国家干部身份,跑到一家企业去做销售,在当时人们的眼里,简直就是离经叛道,就是放在今天,到处充斥中年焦虑的年代,同样是不可思议。

蒋仁生商海之路的真正起点。

2002年6月,蒋仁生与四川伙伴刘俊辉、吴冠江等来到重庆,收购了一家现成的疫苗企业——重庆金鑫生物制品公司,并更名为重庆智飞生物公司,从事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卖疫苗确实挣钱,但要研发出疫苗谈何容易,于是代理销售知名厂家的疫苗成了蒋仁生的首要选择,而他的第一桶金正是来自于代理销售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A+C脑膜炎疫苗。

彼时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一家能生产A+C脑膜炎疫苗的机构,蒋仁生眼光独到,毫不犹豫地开出大价钱拿下了独家代理权。

2005年,全国爆发C群脑瘤疫情,蒋仁生3年前的投资终于迎来了回报,当年就卖出了2000万支疫苗,并在行业内打出了名气,资本积累也就此开始。

不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智飞生物在国内疫苗市场的份额并不大,从其年报来看,2010年上市到2016年,营收从来没有超过10亿。

但从2017年开始,则突然出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13亿,2018年52亿,2019年则达到106亿,每年上一个新台阶的背后,得益于傍上了国际疫苗巨头。

2017年,智飞生物成功引进了制药巨头默沙东的预防型宫颈癌疫苗(HPV),并打开了业绩爆发的窗口,直到现在,HPV疫苗还一针难求。

当然,能把别人的疫苗弄过来也需要本事,更需要实力,就像这次疫情,智飞生物就相当于是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独家代理,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几十家新冠疫苗参与企业之一,背后的故事自然是很精彩的。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疫苗正式上市,智飞生物又将登上一个新台阶。

而对于蒋仁生来说,1350亿的身价不是终点,或许中国十大富豪榜单将就此长期给广西人保留一个位子。


李宁 体而优则商的典型

就在蒋仁生的财富直线增长的同时,小蒋仁生10岁,且同样来自广西的李宁,以1亿英镑收购拥有195年英国品牌Clarks。

此时,李宁的股票大涨,其身家增至130亿。

1988年,汉城奥运会,体操比赛场。

被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缓缓走向比赛场地。无数国人满怀期待,都觉得这位柳州小伙子会延续之前在世界大赛中的惊艳表现,毫无悬念地拿下这次比赛的冠军。

状态不佳的李宁跳马比赛失误,坐在了地上,起身的一瞬间,李宁的脸上挂出了一丝丝无奈的微笑,而李宁也因为这个微笑,在当年遭到了很大的非议。

一时间,批评的洪流滚滚而来,甚至被讽刺为“体操亡子”。李宁飞回北京,刚刚落地机场,下机的那一刻就听到了机场工作人员的冷嘲热讽。

而正在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拿着鲜花出现在了走廊的尽头,这个人正是健力宝的当家人李经纬。李经纬抱了抱失落的李宁,淡声说道:“跟着我吧,你的名字和面孔就是最大的价值。”

1989年12月份,李宁宣布退役。当时的李宁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去广西体委担任副主任,第二条是去国家体操队担任教练,三是去深圳办一所体操学校。不管选择其中的哪一条路,都是非常好的工作。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宁最终去了广东三水,在当时还是个乡镇企业的健力宝公司,担任李经纬的特别助理,健力宝用极其隆重的方式欢迎了李宁。这个在现在看来依然非常不可思议的决定,也真正地改变了李宁此后的人生。

1990年,在李经纬的支持下,健力宝出资入股,生产李宁牌运动服。这一年的北京亚运会是盛事,李经纬抓住机会花1600万赞助亚运会,让李宁用三百万拿下火炬传递的赞助。

打了非常漂亮的一场胜仗。亚运会闭幕那个月,李宁便收到了1500万的单子,亚运会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李宁运动品牌更是独占鳌头。

1994年,李宁提出独立运作服装品牌,并分三次将健力宝投入的1600万还清,彻底退出健力宝集团。虽然李宁对李经纬心怀愧疚,但企业股份改制专家的一句话还是说服了他:“你只是脱离健力宝,又不是脱离李经纬,健力宝并不等于李经纬。”

而李经纬对于李宁这样的选择不仅没有反对,更是完全支持,当年年底,李宁公司顺利独立。李经纬甚至都没有要应有的投资回报,才有了今天的中国李宁。

李经纬为什么会不顾自身利益,如此支持李宁单飞呢?这还要从李经纬自身开始说起,健力宝的大股东是广东三水集团,而把健力宝从一个破酒厂发展壮大为健力宝的李经纬只是一名负责管理的人员。

当时,“国退民进”正是高潮,TCL被卖给了创始人李东生,美的集团也被何享健拿下,而看不到经营出路的三水政府也有意将健力宝出售。

1999年,李经纬提出在公司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合作制,由管理层自筹4.5亿买下三水政府持有的股份,并在三年之内分期付清,但三水政府再次以“用健力宝来买健力宝之嫌”为由拒绝。

三水政府第一选择非李经纬,而是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和宗庆后旗下的哇哈哈集团。不过,在李经纬的四方周旋和软硬兼施下,终于将这两家公司“劝”出谈判席。

2002年1月9日,李经纬来到三水市长李贻伟(现任广东省惠州市委书记)的办公室当面质问:“同样是4.5亿,三水市为什么一定要把健力宝卖给外人,却不肯让我们买回来?”

李贻伟随即表示:“要买可以,我给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

不过,就在六天之后的1月15日,三水政府在健力宝总部向浙江国投以3.38亿的价格转让了75%的股份。

在这场签约仪式上,63岁的李经纬坐在左边的角落里,仰天含泪,一语不发,陪他一起来的李宁也是满脸沮丧。

接替李经纬的,是28岁的“气功大师”张海。早在1988年,初中毕业考入河南大学武术专修班的张海便自称有“特异功能”,后来又迅速成为“藏密大师”。

凭借着这层身份,张海结识了不少名流大佬,快速出圈上位,在2000年时便已经是“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

三水政府将健力宝以3.38亿的价格卖给张海,拒绝李经纬4.5亿资金。而这背后的原因我们无从知晓。

但张海是个不折不扣的不靠谱之人,短短几年时间,张海转移侵吞健力宝7亿资产,败光健力宝资产之后,入狱六年潜逃国外,李经纬半生的心血被张海毁于一旦。

2002年10月,轮椅上的李经纬因被举报涉嫌贪污而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的职务。事情起因在2000年的改制之前,为了处理一笔4000万元的员工福利基金,李经纬等5位管理层决定为全体职工买成保险。

不过全员保险还没有铺开,五位高管的保险已经到位,李经纬投保了331.88万,其他人均在200万左右。虽然剩下的三千万基金在来年全部分给了员工,但李经纬确实碰到了红线。

直到2011年,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才审理了这一案件,最终以贪污罪判处李经纬有期徒刑15年,并没收个人财产15万元。

判决之后,李经纬没有上诉,身患肝癌的他保外就医,看到老朋友,他嘴里反复说的只有两句话:“有错但无罪”“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2013年4月22日,74岁的李经纬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在追悼会上,50岁的李宁多次流泪不能自持。李经纬中风以来的全部医疗和丧礼费用,全部是李宁掏出的。

在追悼会后的饭席上,李宁一个人逐桌敬酒,对大家说:这是老板请大家吃的最后一顿饭,以后就靠你们自己了。

说罢,李宁含着泪,举起桌上凝结了老板李经纬半生心血的健力宝一饮而尽。


李非列 一介书生的资本传奇 

当李宁正在健力宝工厂赶制那1500万订单时,广西梧州的另外一位小老弟——李非列刚从北京大学获取经济学硕士毕业,离开老师厉以宁,前往深圳投奔师兄。

最新榜单显示,李非列个人身家130亿元。

第一桶金。

最初,李非列在深州市鸿华股份公司谋得一个职位,从普通员工做起,直到升至总经理助理。此后先后在海南中纬和海南新大洲等公司出任高管。

“1990年代中期,是我感觉最有钱的时候。”李非列回忆说。据他说,这段时间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期货市场获利颇丰,但不愿提及具体。

但据一位熟悉李的人士透露,李非列在1991年底1992年初在他的外籍同事们之间募资100多万元人民币去海南冒险,收购一只未上市的股票——琼能源。当年的琼能源是深圳“老八股”中最活跃的一只,有着巨大的后发潜力。

琼能源发原始股时,政府允许单位职工按1元1股买200股至8000股不等,此后,一级半市场活跃,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股民竞相前来购买,“最让人瞠目结舌的例子”,是怀揣100多万资金的李非列见到琼能源就买,“甚至沿街收购”。之后海南几家股份制企业上市未果,一时间股票大跌,价值1元的琼能源也不例外,一路跌到0.7元。

此时李非列主动提出,将严重亏损的股票全部按买入价卖给自己,由他一人承担全部损失。孰料邓公南巡讲话,令股价应声上涨,前几年无人问津的股票成了万人争抢的宝贝。随后海南第一批股票正式上市,著名的琼能源每股涨到40多元!李非列也水涨船高获利几千万,迅速累积了第一桶金。

资本获利。

1994年上半年,李非列和他的境外同事们成功操作海南中纬农业资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公司上市名称为中国资源有限公司。

通过那次海外上市,李非列结识了一群华尔街的基金经理。此后,在跟随海外基金投资美国纳斯达克高科技板块中,又获利丰厚。据香港一名与飞尚集团关系密切的资本市场资深人士透露,飞尚系的几个股东在美国高科技股票的投资中获利数千万美元。

进军实业。

真正快速做大的企业,一定是在并购或战略转型中成长,A加B或从A跳到B。

到1999年,李非列已经握有巨额现金,现金的数额无人知晓。他不打算把这些钱再投进证券市场,前几年全线飘红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如果把那个最佳时机赚到的钱,又投到现在这个日渐低迷而且看不清未来的股市中,显然是愚蠢的。

1999年,李非列和海南中纬农业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投资300万(占10%)和2700万(占90%),成立深圳旭哺投资公司。2000年6月,李非列和王静分别出资1800万和1200万,在深圳成立飞尚实业发展公司。此后,又相继成立深圳丰逊、芜湖飞尚等多家公司。

至于收购鑫科材料,李非列说是券商介绍的项目。实地考察以后,芜湖市更是抛出了包括几个国企改制在内的一个打包方案,吸引投资。此后,飞尚在芜湖相继收购鑫科材料、芜湖港(多家国有企业,并新投资了几个企业,形成了飞尚的一个实业基地——芜湖。

据芜湖市经贸委副主任昝向明介绍,飞尚已经在芜湖投入了4亿多元现金。而芜湖飞尚也成为芜湖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2004年,飞尚所属公司上交利税1.08亿元,同比增长了90%,解决就业6000多人。”

2003年7月,飞尚系大手笔出资6.5亿元,与原管理层一起整体收购了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至此,飞尚系形成。

飞尚官网数据显示,飞尚集团总资产已达40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500多亿元,累计上交税收100多亿元。



史文英 踩着自行车起家的西部牛仔

出生于60年代的史英文,是广西南宁人,北大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被朋友戏称为“踩着破自行车起家的‘西部牛仔’”。

28岁创立了荣和集团,凭借毒辣的拿地眼光,频频踩中红利。

历经27年辉煌发展,现已成为一家以房地产开发和不动产经营为主,集酒店、物业服务、专业市场、金融等为一体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集团具有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

最新资料显示,史文英、董晓丽身家110亿元,那个曾经笑称踩着破自行车起家的西部牛仔,长期霸占广西富豪前三甲的位置。

也许很难再有一家房企,能像荣和那样在南宁留有如此深的印记。

曾经的“广西一哥”。荣和1993年在南宁成立,随后一同成立了旗下的物业公司。一开始,荣和就明确了“地产与客户并重”的路线,在地产行业还处在粗放状态时就开始注重物业服务。

很快,荣和就得到了回报。其“处女作”荣和新城,获得了广西首个“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全国优秀住宅社区环境金奖”。

到了2002年,荣和走了一步好棋,进入凤岭北布局荣和山水美地项目。这一步棋,让荣和辉煌了十多年。后来荣和又相继开发了荣和大地、荣和千千树、荣和公园大道等项目。

当时的凤岭北,还是荒郊野岭,被人戏称“凤岭村”。直到2006年,南宁确立“整体向东,重点向南”的发展方向,凤岭北才逐渐被人认可。

正因为凤岭北的崛起,2009年荣和大地项目首开,在当时全国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竟创造了全国首个3万人开盘的“奇迹”。

凭借政策的东风,加上自身在物业、产品上的口碑,荣和一举奠定了在凤岭北的霸主地位。“凤岭北,荣和造”成为了响当当的口号。

随着规模的扩张,荣和在南宁高歌猛进,后续的荣和悦澜山、荣和公园大道等项目成为流量大盘,业绩口碑双丰收。当时的南宁,据说“每10个南宁人就有一个荣和业主”。

到2016年的时候,荣和全年销售额达到135.5亿元,稳居南宁乃至广西第一的宝座,在全国排名第120位。

荣和集团经历三个阶段性成长过程:

第一,打造一站式生活社区阶段。以荣和新城为代表,1995年—2002年开发的荣和新城,位于南宁市江南区白沙大道,占地31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户数2500户,荣获“国家小康住宅示范小区”、“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全国优秀住宅社区环境特别金奖”等荣誉,是广西首获“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称号的房地产项目。

第二,打造品质生活社区阶段。以荣和·山水美地、荣和·中央公园、荣和大地为代表。在荣和新城项目开发的基础上上了更高的台阶,在开发的规模、服务的标准、规划配套、设计上,对南宁新城市开发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打造国际化舒适人居社区阶段。2013年,荣和集团倾力打造荣和第3代产品,全面升级的精致人居社区——荣和·公园悦府、荣和·邕江悦府、荣和天誉。

荣和,本可以成为南宁的骄傲。错过五象,错失市场。

按理来说,既然有开拓凤岭北的魄力,不应该会错过五象新区。但荣和就这么错过了。这一“擦肩而过”,让荣和失去了进一步和全国大牌房企掰手腕的机会,并且逐渐地失去了南宁市场。

2006年,南宁开始开发五象新区,而到了荣和最辉煌的2016年,荣和却没有在五象布局任何项目。

这与荣和的开发模式不无关系。荣和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慢”,开发慢,周转慢。荣和在拿地后,通常要经过9个月到1年左右的前期启动时间,然后才逐步推广。

通过慢周转,荣和能够等到周边配套建设起来后,享受到土地价值上涨带来的红利。而这也成为了荣和的资金基础,不用追求资金周转率和杠杆率,因而负债率低,利润很高。

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中,慢周转意味着资金回笼速度慢,如果等到资金全部回笼再拿地,很有可能会发现看中的地已经“名花有主”。因此很多房企走上快周转的道路,就是为了迅速拿地,抢占市场。

2017年,荣和接连在五象西、五象南拿地,开发为如今的荣和半山华府、荣和五象学府两个项目。而现在机场线官宣、五象南爆火,证明了荣和选地的眼光仍然非常毒辣。

直到2020年5月,荣和以7866元/㎡的楼面价拿下五象南28亩地块,刷新了区域楼面价纪录。要知道,3个月前,旭辉在五象南拿地的楼面价才3900元/㎡。

荣和,终究还是跨出了那一步。


冯小华 从“二道贩子”到亚洲糖王

在广西谈到糖王冯小华,可谓无人不知。

1956年出生的冯小华,是广东丰顺人。他从广州暨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工作,这无疑是一个“铁饭碗”,但到了1997年,敏锐的冯小华发现,糖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当时的市场发展状况并不饱和,制糖业发展潜力巨大,潜心研究或许能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

起于海南,兴于广西。

于是,已经41岁的冯小华和朋友共同贷款,在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注册创办了“洋浦南华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8000万元。

最初,冯小华做的是“二道贩子”,收购成品然后转手,以差价来获得利润。他本人形容这种方式为“游击队”,经过调整之后,冯小华实现了独立生产,慢慢聚焦于甘蔗种植、制糖、食糖购销等与糖有关的上下游业务。

经过一系列努力,冯小华的公司在海南当地有了一定规模,但在企业的地位与行业佼佼者相比仍有一定距离。

2000年,广西的领导动员他去走走看看广西的市场和资源条件,没想到,冯小华一发不可收,他在一次采访中笑谈道:“这‘走一走’就变成‘不走’了。”

广西日照时间长,土壤适合甘蔗生长,而且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也很大。了解到广西这个“糖罐子”的独特优势,2000年,冯小华进入广西,创办“广西南华糖业集团有限公司”。

落户广西虽然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但真正成为“亚洲糖王”,冯小华的顺势而起,快速扩张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因糖厂启动大规模改制,冯小华通过购买产权或者注入资金的方式,在海南和广西收购20家国有糖厂,此后更是扩展到云南、黑龙江、广东、江苏等主要产糖地区。

到云南并购国有糖厂时,当地政府明确提出,糖厂净资产低,冯小华要并购,就必须在净资产收购之外投资5-10吨造纸厂拉动就业。

其实,甘蔗在冯小华这里,不要说造纸,说被榨到渣都不剩,也毫不为过。这并非贬义,为何?南华糖业有自己的一套循环经济的“模式”。

在南华糖业,除了蔗渣制浆造纸,还有糖蜜发酵生产麸酸、味精,发酵废液和糖厂虑泥等生产甘蔗专用有机肥。

一根甘蔗“吃干榨尽”,资源循环利用,形成综合利用的产业群,制糖的产业链被大大拉长,公司竞争力也得以提升。

到2007年,公司下属糖厂多达35家,年销售61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

目前,集团公司制糖企业日处理甘蔗能力10.8万吨连续14年食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制糖企业集团。(桂海)

[责任编辑:龚成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