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这既是广西发展的独特区位优势,更是考验。
今日,为期4天的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闭幕。一场疫情,众多城市放缓了脚步,而南宁因这场盛会,在世人面前舞出精彩的乐章,南宁显示出了其深厚的底蕴。世人谈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偏于一隅的南宁很少进入大众的视线。然而,这座寡言的城市,隐藏着惊人的潜力。2003年,南宁在多个东博会举办地的竞选中胜出,虹吸效应逐年扩大。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实施,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北部湾经济区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2013年,五象新区管委会和党工委挂牌,再造一个新南宁战略加速。2016年,国务院批准《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方案》,“信息丝绸之路”建设加快。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的通知》。2019年,《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南宁再获得历史发展机遇。2020年,面对疫情的挑战,多年磋商的RECP签订,这再次为广西的南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南宁虽有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潜力,也有一定的实干精神与深沉耐力,但是,南宁还存在几个领域的欠缺。高端技术产业的不足,资金存量的不足,大学的不足,这五大不足,制约了南宁进一步飞跃。从绿城南宁,到区域性国际城市,道阻且长。
第一,高新技术不足,制约南宁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元朝政府将邕州路改为南宁路,取其南疆安宁之意,“南宁”由此得名。也许是一语成谶吧!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边疆稳定成为了广西的重要任务。而距离南宁200多公里开外的柳州,作为“三线”布局的重点城市之一,在上世纪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涌现了一大批走向全国的“柳州”品牌。但作为首府的南宁,除了一些生活类的轻工业外,始终没有获得重产业布局的机会,这一尴尬现象延续至今,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至今都看不起南宁,或者嘲讽南宁除了房地产,还有什么?这很值得思考。技术,早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对于南宁这样的城市,如何形成技术高地,就更为迫切了。近年来,客观来讲,广西的主政者及南宁地方政府是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并且采取了大量的举措去试图改变这一局面。比如,在五象新区成立数字经济示范区,引进中关村运营创新示范基地,东信公司、数广集团等平台设立,等等,已经从政策设计、资金供给、载体搭建及人才引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实际效果如何呢?如果说差强人意,应该不会有人反对吧。要验证实际效果如何,只需要查查这些所谓的“头部”企业,他们在广西的业务来源有那些,靠行政垄断的又有那些,财政买单的又有那些。只要把这些搞明白了,结果自然明了。至于动不动就搞个什么中心,举办个什么面向东盟的论坛,只要政府买单占绝对大头,而非市场自发行为,那就是扯龟蛋,活该老百姓骂娘。若从全国来看:高端产业的第一方阵属于北上深这种一线城市。高端产业集中,主要从事基础研究,高精尖产业。第二方阵就沿海工业城市。长三角地区的苏州和无锡,以及珠三角地区的佛山和东莞,这些城市在大众制造业领域里面,创造了无数的商品。第三方阵就是广大的中部腹地。这些地方工业产值大,但是技术含量不高,主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第四方阵,就是其它后发区域。很显然,南宁处在第四方阵。至于媒体吹嘘“南宁造”走向全国的这种言论,莞尔一笑就行了,内中原由大家都懂。当然,这不是在否定当下。这是挑战,自然也是机遇。比如,玉林市政府在龙岗新区龙潭产业园布局的锂材料产业园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南宁也要在高端产业制造中拿出实效!提升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这很关键。不然,每年招商成绩都是几千亿,高端制造项目落地没几个,那和光屁股转磨有什么区别。当然,光屁股转磨也是工作内容嘛。
第二,金融存量不足,制约南宁吸纳财富的能力。南宁,在国家南疆战略中的地位自然重要。但这种有利地位,倒没有最大程度的转化为建设资金。2019年,在全国地级市本外币存款比排名中,南宁位列全国第36位,在31个“首府”中排第25位。而周边的贵阳、昆明分别排在总榜的第32位及25位。这份冰冷的排名数据,给那些狂吹取得“重大成就、重大进展、重大突破”的人群狠狠甩了一大巴掌。本外币存款余额,可以简称:“资金总量”,是所有单项指标中,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其由央行统计,可信度高。其重要性远远超过GDP。其重要程度,可以用来直接衡量一个城市的基本面。一个城市资金总量净流入越多,汇聚的资本就越多,说明大家看好他的发展潜力,愿意到这个城市办企业、安家。这个指标既代表过去的成绩,也会严重影响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
第三,大学不足,制约南宁的创新能力。人才之缺,切肤之痛。若离开大批人才的支撑,去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还敢对外界说取得了累累硕果,毋庸置疑,那绝对是在空对空发射导弹。当前,南宁单纯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来获取外地资源,这显然并不是长久之计。更何况,好东西,那个地方不想留住?企业或机构进入广西,是来挣钱的,传经送宝不是主要目的。当然,短期采用这样的方法无可厚非。广西,只有广西大学是一所区域高校。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曾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在这份通知中,广西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另外,广西大学生密度也不高。顶级大学缺乏,大学生密度小,人才逆差,等等,对南宁乃至广西未来的创新能力与人才储备,非常不利。未来,南宁要谋求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大学生不足,制约了南宁的雄心。那在人才引进方面做得怎样?不够开放的社会氛围,不够活力的城市基因,使其对全国各地的高校生没有什么吸引力。即使政府层面的“选调生”工程,流失比例也很大。为此,广西也做了尝试,把钦州学院更名为北部湾大学。可是,这样的举措,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扩建大学,广西之急。建大学,既要有财力,同样也要有气度。总而言之,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考验着南宁,也激励着南宁。(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