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包头市和平村原村支书被赞是致富带头人

2020-12-07 23:38:34 来源:改革网 

 

(图为原和平村党总支书记韩喜柱)

  一个人活在世上能够造福一方、恩泽后人,我们认为他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在平凡的世界里,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人是令人敬佩、令人仰视……包头市昆都仑区昆河镇和平村党总支书记韩喜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韩喜柱没有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他只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着,为村民服务是他毕生的宗旨。他用几十年的辛劳,拼着男儿七尺之躯,赢得了一个无悔的人生。他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思维敏捷、精力旺盛,人们从他那张温厚、谦和的脸上,读出的是宽容、睿智;从他身上,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矢志不移、百折不挠、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一种穷苦不气馁、富乐不奢侈、有权不谋私的浩然正气......

  韩喜柱是土生土长的包头人,1946年12月6日,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亲生父亲姓柳,住在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他是柳家的第三个孩子,乳名叫三三。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抚养,经一位叫吕德的老乡介绍,家里将出生仅仅18天的他,装进赶车人的皮袄袖子里,骑着马、背着他,送到养父家里,养父叫韩满元,养母叫郭二女,韩家回报了柳家三斗糜子。

  韩喜柱的童年虽然贫穷但也充满了快乐,饥寒交迫的生活铸就了他坚忍刚毅的品格。1963年,他毕业于包头十二中(期间还读过两个月的师范),之后便回乡参加了劳动。1965年7月,他参与了和平大队的五年规划工作,1966年9月16日开始担任和平大队的出纳、保管、统计。在计划经济年代,村里每年要下达生产指标、落实生产计划,三天一小汇报、六天一大汇报施肥、浇灌情况,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9年多。1972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廉洁奉公、无私奉献,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韩喜柱在1975年12月被广大村民一致推选为和平大队副主任,1978年又被选举为和平大队主任。1981年11月17日,他担任了和平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和平村大队党支部晋升为党总支,韩喜柱继续担任党总支书记,一直到今天。

(图为韩喜柱为和平村党委荣誉书记聘书)

  韩喜柱经常说,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你的分量他们心里有数。老百姓的感情是质朴的,谁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他们就拥护谁;谁不给他们办事、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就反对谁。韩喜柱在和平村几十年里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足以证明他是经得起老百姓考验的。

  50多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韩喜柱像戍边的战士坚守在岗位上,像盼望着丰收的农民苦苦地守望着这一片热土,迎来了今天这幸福、美好的日子。50多年坎坷难忘的岁月,像一条日夜流淌的河淘尽了生活中的种种心酸和痛苦,却将美好的记忆永远积淀在心中…...

  韩喜柱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道路?是什么主宰着他人生的命运?让我们重新翻开那历史的一页页吧。

  在"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中,社员们打井抗旱、平整土地、植树造林、修路挖渠,没明没夜地干,一身泥土一身汗,一年下来连个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汗珠子掉在地上摔八瓣,这垄沟里刨食的营生,难啊!韩喜柱作为大队干部,作为村民的带头人,他的心里真不是个滋味。他能不心急如火,能不焦虑万分?但他一筹莫展,他无回天之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缕春风吹遍了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这时已经是大队主任的韩喜柱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大胆地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把马车、牲畜、土地全部承包给村民,种什么都由村民自己决定,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收入增加了,产量翻番了,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韩喜柱首先考虑的是在水上做文章。原有的机井年久失修,水利设施闲置、毁坏,不少水田变成了旱地,而包产到户以后,群众如鱼得水,干劲倍增,怎么办?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采取联户打井并给一定资助的办法发展水利。几年过去了,176户联户打井44眼,为扩大水浇地、发展蔬菜生产创造了条件。

  《管子·宙合》中有这么一句话:“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是啊,迢迢千里,谁能走得笔直?曲曲折折的路途,谁每走一步路会用绳子标尺丈量好了再走?世上的事物千变万化,思考问题、处理事情,焉能固守教条、墨守成规?

(图为韩书记参加包头市人民代表大会)

  一个成功人士,总有其独特的眼光、独到的思路,韩喜柱瞄准和平村与市区接壤这一便利条件,搞起了庭院经济,建起了温室大棚。发展庭院经济、搞温室大棚,对于世世代代靠种粮生活的和平村人来说是个新鲜事儿,大家没有经验,心里不踏实,怕赔钱,韩喜柱亲自出马,四处打听,先后从江西购进竹竿,从天津购回塑料薄膜。没有技术就举办科技培训班,并组织人员去外地学习……两年过去了,多数人家有了聚宝盆,生活越过越好。当年包头市给和平村下达的蔬菜指标是750万公斤,和平村一下子竟交出了1500万公斤,整个翻了一倍,村民们富起来了。韩喜柱把方便群众生活放在心上,他组织力量建起了粮食代销站、卫生所、兽医站,解决了村民往返30多里路卖粮难、人畜就医难的问题。

  大厦须异材,廊庙非庸器。一个单位、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村庄,需要有异材组成的领导班子,需要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和平村能有今天的日子,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靠的是党的领导,靠的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靠的是以韩喜柱为首的“一班人”的领导核心部署周密、指挥有方。一个好船长,无论是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还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总能把航船驶向胜利的彼岸;一个好的企业家、一个群体的领头雁,也必须具备一个好船长的素质,在一帆风顺时是强者,在遇到困难和风险时,是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好舵手。

(图为韩喜柱被评为全市优秀嘎查村党组织书记荣誉证书)

  开拓的眼光和胆识,让韩喜柱在心中勾画出了兴办企业的蓝图,他的想法得到了村委会的支持。经过市场调查,他们首选的法兰厂建设工程开始了。资金不足,他外出筹借,工地缺料,他四处组织,经过几个月的苦战,耗资18万的锻制法兰厂终于在1998年10月正式投产了,而且产品畅销,供不应求,每年纯利润可达20万。在韩喜柱的带领下,和平村先后办起了粮食加工、建筑、建材、冶炼、稀土铸造、商贸市场、仓储货运、玻璃厂、轧钢厂、气锤厂、构件厂等等。

(图为和平村被评为乡镇企业强村荣誉证书)

  市场竞争是激烈的、残酷的、无情的,要想独占鳌头、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胆识和魄力,靠的是智慧和信誉,韩喜柱就是这样一个有胆识、有魄力、有智慧、有信誉的人,许多人愿意与他打交道,愿意与他交朋友,连他的同事们都说跟着韩喜柱干活痛快、麻利、心情舒畅。他靠诚信赢得市场,靠人品赢得利益,靠信誉赢得人生。

  韩喜柱是个热心人,见谁有困难总是要帮一把,做事总是让人心服口服。村民田高栓有精神病,妻子又患肺结核,上有老母,下有4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村委会把他作为重点救济户,韩喜柱更是把他们挂在心上。八月十五,他把自己家的月饼送到田家;田高栓的妻子病故,韩喜柱帮助料理后事;田高栓的母亲车祸身亡,韩喜柱帮助收尸安葬,田高栓的娃娃把他当作亲人。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干部焦付良不慎砸掉一截手指,韩喜柱连夜把他送到医院。听大夫说能做断指再植手术,他又急忙返回工地,往返几十里,把已经扔掉的断指找回来送到医院去。一名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因年迈体弱,生活十分困难,韩喜柱发起倡议,让党员捐助,他带头捐款,当他们把捐款送到老人家手里时,老人家感动不已。他为患尿毒症的村民高三白捐款500元,为土右旗一名患白血病的幼儿捐款1000元,为胯股骨坏死做手术的李月捐款1000元,为四川地震灾区、为希望工程……在韩喜柱身上,像这样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事情不胜枚举,数都数不清。

(图为韩书记为需要帮助群众捐款)

  如今,和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村民们住的是低矮间陋的泥土房,门窗上糊的是窗户纸,现在,村民们家家住着90多平方米,暖气、天然气、自来水、厨房、厕所配套的新楼房。过去大队部只有4间平房,兼做办公室、会议室、库房,大队支书、生产队长、妇女主任、安保委员都在一间屋里办公,现在,和平村村委会的办公大楼宽敞明亮、规范整洁。过去大队干部到哈林格尔公社参加会议、汇报工作,十几里路都是步行,穷得连辆自行车都没有。现在,和平村的村民家家户户有小轿车,家家户户有商业底店。

  感慨、赞叹之余,村民们不由自主地要问,要关注,要感谢,是谁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是谁领我们走上了这致富道路,是老书记韩喜柱!一年360多天,他早起晚归,天天如此,没休息过一个星期天,没休息过一个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心扑在村民事业上。

  俗语讲,“宁领千军,不管一村”,村里左邻右舍、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琐碎事多,大事小情,需面面俱到,再有就是亲戚套亲戚,得罪一个连一片。韩喜柱说过这样的话:“有些人你给他办100件事,他也不领情、不说你好,就像你欠他的,他受之无愧、理所当然。但有一件事没能达到他的目的,他就记恨你一辈子,恨不得弄死你。”韩喜柱为了工作没少得罪人,有人持刀捅破房门,有人用砖块砸碎玻璃,还有威胁的、收买的,但他坚信一点,那就是“心底无私天地宽,无欲则刚皆正气”,群众的事情必须办好,集体利益绝不能损害,正人先正己,只要对村民有利的事,他甘愿自己吃亏、自己吃苦,他就是那么坦坦荡荡、无私无畏!

(图为韩喜柱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誉证书)

  教育是“功垂青史、恩泽千秋”的事业,和平村有钱了,但是绝不能乱花!平心而论,和平村一大部分钱都是来自土地的回流,卖掉了祖宗留下的土地,给孩子们留下什么?给后代留下金山银山也不如让孩子们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去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为了让村里的娃娃们受到更好的教育,将来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韩喜柱不惜代价,在和平村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中专的系列校,并自筹资金为学校完善各类基础设施、购买教学仪器。他还经常系加学校的各类活动,他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讲:要学习,更要培养勤态敬业的精神和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毅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态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现在我们的日子好了,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不能忘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只有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才能不忘初心呀!

(图为韩书记翻阅和平村地图)

  1986年,中共包头市委授予韩喜柱同志“端正党风优秀共产觉员”称号;1987年,他被评为包头市优秀共产党员,同年出席内蒙古目治区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共产党员事迹经验交流会;1989年,中共包头市委授予和平村“先进党支部”称号,同年和平村又捧走了包头郊“致富杯”奖杯。韩喜柱同志多次当选昆都仑区、包头市、内蒙古自治人大代表,出席了昆都仑区、包头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2013年,和平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

  古语讲,“人活七十古来稀”,韩喜柱如今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还患有糖尿病,每天打着胰岛素仍坚持工作。他不嗜烟酒、生活简朴,没有不良习惯,唯一的事情就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地工作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韩喜柱虽然没有曹孟德的雄才伟略,但也不乏范仲淹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的根深深扎在这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上,他是一个农民企业家,他带领着全体村民从这片黄土地上腾飞,脱贫致富奔向美好的前程。他从平凡中走来,又向平凡中走去,正是他这样的平凡人,却以不屈的精神和浩然正气,顶起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话虽然是老话,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时刻激励着那些奋勇争先、永不停步的人们。韩喜柱说,我总结了自己这一辈子,就两个字:刨闹。是啊,从饥寒刨闹到温饱,从温饱刨闹到小康,从小康刨闹到富裕。人生能有几回刨闹?何况一步一个高台阶。

(图为韩喜柱多年以来办公用的桌椅)

  多少年来,韩喜柱的卓越功绩,韩喜柱的人格魅力,是有目共睹的,是有口皆碑的,当年与他有分歧的人,甚至反对过他的人,曾经和他记仇的人,现在提起他都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给予高度评价和一致赞誉。

  韩喜柱经常说:“人要有良心,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愧对我们的先人和子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足矣。

  人生在世,我们认为,韩喜柱不枉走一回!

 

[责任编辑:李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