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绵阳涪城区:坚持“三个导向” “改”出新气象

2020-12-07 15:40:00 来源:中国改革报 编辑:李艳婷 

四川绵阳市涪城区在便民服务、盘活闲置资产、促进优质教育医疗共享等方面补齐短板

杨海燕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蒋良明

自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以来,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坚持问题、利民和发展“三个导向”,在便民服务、盘活闲置资产、促进优质教育医疗共享等方面补齐短板,“改”出了新气象。

聚焦群众所需

构建便民服务圈

走进位于绵阳市城区腹地——北街,以红色为底色的“党群暖心驿站牌匾”格外醒目。公共阅览区、空调、电视、饮水机……驿站内,各类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这个驿站对我们环卫工人的帮助非常大,刮风下雨可以挡风遮雨,天气太热可以进来纳凉喝水、歇歇脚。”正在驿站休息的环卫工人李大姐高兴地说。

自去年以来,随着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市社区服务区域和人口进一步扩大,部分社区服务地位置偏僻、群众无法跨行政区域办事、延时办事等问题更加凸显。为了顺应城市发展和群众需求,涪城区坚持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多方联动探索打造“党群暖心驿站”,创新建设“亲民化、零距离、全天候、跨区域”便民服务平台,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步行10分钟就能达到的范围,实现“群众需求”和“服务资源”精准对接。截至目前,涪城区已先行在城厢街道建国门社区、工区街道灵通社区等16个社区启动18个“党群暖心驿站”建设。

“居民有服务需求,都可以在暖心驿站内解决。”建国门社区临时党组织书记谢金芯介绍,“党群暖心驿站属‘一站式’的便民服务,可以很好地为居民群众和辖区的企业商户服务,实现了服务群众‘距离’的目标。”自今年10月以来,全区5个基本建成的“党群暖心驿站”承接办理各类服务事项500余件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

“党群暖心驿站”只是涪城区提升便民质效的一个缩影。改革中,涪城区还积极探索一站式办理、一窗口受理等模式,推行预约、上门、延时等特色服务,确保镇村撤并、服务不减。

石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唐志介绍道,自两项改革以来,中心创新打造了“113N”便民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承接办理区级部门下放的192个服务事项,同时还承接49项特色服务。如今,企业、群众到街道办事更加快捷方便,不仅“少跑腿”,整个流程也缩短至半小时,真正实现了群众满意的“家门口”便民服务。

据了解,目前全区共设置镇街便民服务中心9个,分中心9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114个,便民服务代办点60个。

聚焦经济发展

盘活闲置资产

在村改“后半篇”文章中,涪城区对一些闲置资产采取修旧利废、改造租赁等方式进行再利用。目前,全区已盘活不同潜质的闲置资产256处、4.62万平方米涉改公有资产。

“我们把以前玉皇镇镇政府大楼进行改造,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集中办公区,并开设有投资推介、规划展示、企业孵化、科普教育等功能,提供政策咨询、集中办理等综合性服务。现已吸引中科绵投、东江环保等4家企业入驻。”杨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杨家镇已盘活14处村集体闲置资产。

在盘活闲置资产的同时,涪城区还积极盘活要素资源。青义镇绵兴村在改革中,探索“集体经济组织+物业+商户”模式,将位于西南科技大学周边的门面、库房等出租,发展物业经济和服务业,仅年租金收入就达120万元。

积极创新整合资产资源,引导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合并,通过资产资源整合互补,人口、资金、资源的凝聚,在村级层面确定主攻方向,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吴家镇三清观村临时党委书记余荣华说:“我们合村后,率先探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并,通过整合原观音碑村闲置土地资源,重新量化股权,进一步增加土地股份合作社成员,计划新打造400余亩稻虾共作基地,1000亩精品果园,预计集体经济收益较合并前将增收10余万元。目前,三清观村已有稻虾田基地800余亩,精品果园2000余亩。”

聚焦民生保障

促进医教共享

涪城区教育一直领跑绵阳各县(市)、区,随着乡镇区划和建制村调整,涪城区的城乡教育呈现出“一大一小”“一多一少”的巨大反差:一面是城区生源过分集中,“大班额”越来越多;一面是乡镇生源流失严重,“小规模”越来越多。如何下活城乡教育同质共享“全盘棋”,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涪城区审时度势,坚持系统设计、辨证施治、重点突破,整合资源、统筹优化校点布局,着力打破城乡教育管理多重界限,全面提升乡镇学校办学水平、师资能力、学生素质,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同质共享。

成绵路小学位于绵阳中心城区,作为绵阳市重点窗口小学之一。近年来,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大班额”问题日渐凸显。为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境,根据涪城乡镇区划和建制村调整“两项改革”,涪城区决定重新“组盘”,将该校本部原址与绵阳五中校区整体改扩建,抱团发展。

“教学楼建成后会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活动场地。”成绵路小学本部执行校长卢莹介绍,“新建的教学楼一楼新修了操场,同时教学楼楼顶区域也被合理利用,建设成操场和种植区。”

成绵路小学与绵阳五中整体改扩建只是涪城区在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下活城乡教育同质共享“一盘棋”的一个缩影。改革中,涪城区破界重组,因地制宜调整乡镇学校布局,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实施城区学校对乡镇学校的“团队式”管理帮扶,让农村学生也能共享城市优质教育。截至目前,全区已合并学校6所。杨家小学等3所学校试点推进城乡集团化办学正在有序推进中。

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自“两项改革”以来,涪城区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薄弱、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等问题,着力打通医疗惠民“最后一公里”。

以“派下去,走出去”的方式,由区级医疗机构不定期派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坐、讲、教、查”,基层医疗机构根据需求选派人员到区级医院进修学习。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连续服务”的分级诊疗模式。与基层医疗机构逐步分批完成共建科室,让当地老百姓享受城市医院同质化医疗服务,减轻患者就医费用。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