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基层工作改革纪实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周伟涵 □叶惠平 周妍
悬挂光荣牌数量居全区首位、首创 “两平台两通道”服务模式、募捐善款火速驰援国家抗疫、“互联网+”沙画上的先进典型、兜实四条民生保障底线……
近年来,龙城街道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做好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悉心指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实施“一把手”工程,立足实际情况,发力四项创新,全面提高双拥工作水平。
通过寻找最美退役军人,让典型事例代代相传;通过组织志愿抗疫,老兵们披挂上阵风采依旧;通过站点建设,让红色基因历久而弥新;通过军民共建,全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区。
这便是龙城,它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工作改革的意义。
挂牌流程创新:光荣牌数量位居全区榜首
“63年前,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县人民委员会授予我家‘革命军人家属’光荣牌匾……如今,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又为我家挂上了‘光荣之家’牌匾……”悬挂光荣牌对81岁的王方老人(化名)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喜事。
另一名老兵李华(化名)如今随子女前往其他区,在接到社区电话得知工作人员要上门悬挂光荣牌后,马上打电话给在女儿家照顾外孙的妻子,让他们第二天务必赶回家,一起见证光荣时刻。
这是龙城街道为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的生动事例,也是做好服务工作的缩影。“在上门服务时,我们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身穿红马甲”。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介绍,他们还会随身携带双面胶以及电钻,根据退役军人或者军属的要求固定光荣牌。
历来,基层改革体现在细微之处。2019开年后,龙城街道成立了悬挂光荣牌工作责任小组。责任小组充分利用周末、下班后等时间上门服务,制定了“龙城街道光荣牌悬挂进度一览表”,采取“一天一报、一天一排名”的方式,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工作氛围。
据了解,龙城街道各社区都组建了由社区第一书记带队的光荣牌悬挂队伍,带着感情上门悬挂光荣牌,努力做到“不漏一户,不缺一人”。据统计,龙城街道共为辖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3035户,数量居全区各街道之首。
服务模式创新:“两平台两通道”服务模式
“龙城将积极探索新方法,对有特殊困难的优抚对象,实行精准帮扶”,街道党工委书记韦锋多次强调,要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及烈属,对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保障以及公共服务场所优先优待军人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检查,把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来抓好抓实。龙城公共服务办通过“自己提、战友帮、社区排”,及时摸排掌握优抚对象的生活情况及存在困难,抓住根子、以点带面,重点解决呼声比较普遍的教育、医疗等问题。
记者观察到,今年来,龙城街道创新服务举措,在11个社区推行全区首创“两平台两通道”服务模式,即文化展示平台、老兵议事平台、绿色服务通道和困难帮扶通道,提供政策咨询、诉求反映、就业安置、待遇保障、抚恤优待、荣誉激励等一站式服务。
统计显示,新模式推行以来,街道累计各类服务1890人次,接待处理各类来信来访累计28宗;解决产品滞销、子女入学、就医等问题累计19例,发动爱心企业慰问困难退役军人100人次,捐赠物资价值3万余元;发放各类补助金、慰问金合计2936.54万元,惠及现役、退役军人、重点优抚等服务对象913人。
“进一步落实好优抚对象的各项优惠政策,使退役老兵、现役军人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龙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龙城街道仍将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拥军优属的新机制和新办法,对有特殊困难的优抚对象实施精准帮扶,不断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
据悉,“八一”建军节、930公祭日、抗美援朝纪念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多次率队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向部队官兵表示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他们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的突出贡献和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诚挚的谢意;街道相关负责人也多次与退役军人代表畅聊军旅生涯……
龙城街道负责人表示,街道将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力推进军民共建活动,从大局出发,从改革入手,及时妥善解决军民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龙城“双拥”工作新局面。
青年教育创新:让英雄事迹代代相传
2018年,中宣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印发《关于开展“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主题是在全社会开展“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
这一切,在龙城的微改革中,体现在行动的深层次变化上。彼时,龙城街道联合辖区大学师生志愿者,率先在全区开展“寻找最美退役军人”活动,引领新生代青年学习英雄、致敬英雄、关爱英雄、捍卫英雄。
大学生张玲在听了最美退役军人的演讲后深有感触,退役军人们言传身教,用自己的经历启发着每一位同学,让大家深受感动,“让我们明白,个人的命运与国家、与民族息息相关,在最美好的年纪里,我们更应该多一份拼搏、多一份努力,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
“我们不仅是要寻找,还要记录好、拍摄好、宣传好、演讲好,让最美退役军人的故事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如是说。
截至目前,龙城街道联合辖区高校,共多批次出动工作人员、大学生志愿者,走访各个社区,深入对话46名有故事、有情怀的“最美退役军人”,形成总字数超过10万字的“心灵对话实录”,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退役军人的“最美”;组建“老兵讲故事”宣讲团,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宣讲活动,目前累计开展活动50余场,参加人数达2000余人。
在最美退役军人进校园活动中,龙城街道搭台,接连打造的最美退役军人与大学生互动座谈、与大学生共进晚餐等项目,让退役军人感受到龙岗国际大学园高端大气的同时,又让大学生直接感受到一代军魂的坚毅魅力。
阵地建设创新:互联网+读懂沙画上的先进典型
新的龙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于近期正式启动,服务站面积约180平方米,成功实现休闲、展示、互联网+、体验、服务等多个功能区域交叉互动,并将机构设置、安置流程、信访流程、工作职责等多项制度统一上墙,聘请专职人员负责日常服务,切实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记者走访发现,服务站成功营造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退役军人关心关爱为主题的文化氛围,将总书记语录、检阅视察部队、看望退役军人以及红军长征等细节,以艺术化、立体化、灯光化的表达方式,融入到设计理念中,让来访者有重回军营的温馨。
在展示展览方面,服务站主要打造红色勋章、红色典藏、红色书籍、红色记忆等四个区域,展示不同时期的勋章,侧面反映我党我军的发展历程。而红色典藏、红色书籍、红色记忆三个区域则分门别类展示迫击炮、地雷、手榴弹、书籍、介绍信、军区加油卡等军事复制品及民间收藏品,使来访者充分感受我党我军创建初期的朴素艰辛。同时,服务站的3D体验设备实现互动体验、休闲娱乐的高度融合,来访者可从视觉与触觉体验到战争的场景。
今年以来,服务站多次邀请艺术家、媒体人士等领域专家进行“头脑风暴”,最终,服务站打造了全市首个“十大英模”“寻找最美退役军人”沙画视频,并将视频转化为二维码后,以立体化的方式展示在服务站的走廊上,来访者只需手机扫一扫,就能读懂沙画上的典型人物故事。
退伍不褪色:抗疫大军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春节过后天气依然寒冷,但在龙城,暖流却从城区的各个末梢向中心汇聚。6位退役军人代表来到街道办,专程送上防抗疫情的爱心捐款。
原来,在疫情发生后,龙城街道向全体退役军人发出倡议,通过各退役军人微信群呼吁战友们奉献爱心,短短数日,就募集到5万余元,火速支援抗疫工作。
2月份,龙城街道率先成立全区首个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奔赴抗疫最前沿。“我是从武警特警部队转业的,在深圳当过教练员、警员、大型企业高管负责人”“我身体状况良好,可以接受各种工作任务,随时可以参加行动,服从安排。”“报名首战,战疫不停,我们不退”……
龙城街道广大退役军人纷纷请缨加入志愿队,主动要求到疫情防控最艰苦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涌现出“好军嫂”“夫妻档”“父子兵”“包岗抢岗”“带病请战”等感人事迹和行为,成为龙城抗疫队伍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当一个穿着退役军人志愿者红马甲的人把额温枪对着我的时候,我抬头一看,这是个女孩子,她的脚在发抖,我知道那是被寒风冻的,我赶紧转过头去,眼泪夺眶而出”。这是嶂背社区居民张先生驱车经过卡点后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随后,龙城街道多次组织辖区媒体记者等专业人士,挖掘退役军人抗疫先进典型,并编撰名为《闪闪红星》龙城街道退役军人“抗疫”纪实画册,画册被省、市退役军人事务主管单位官微头条推荐,其中典型人物被多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疫情期间,龙城退役军人的支援行动成为一种常态,发挥着战斗员、宣传员和为民服务员的作用。”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在慰问龙城退役军人后盛赞,他们用真实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品质,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
数读民生:全年申报247个“社区民生大盆菜”
2020年,作为街道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龙城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除了在退役军人工作亮点频出的同时,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民生服务,守牢新冠肺炎防线,兜实民政、残联、计生等三条民生保障底线,不断优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据统计,该部门今年“社区民生大盆菜”申报项目247个,金额2530.09万元;建成社区“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8个,推动“四级养老服务网络”试点项目建设3个;推动愉园社区0-3岁托育机构“全市首批、全区首家”示范项目;提前完成幼儿园“民转公”14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350个,完成补偿工作涉及金额7533.36万元;发放高龄老人、低保户、低收入人群、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各类服务对象补贴、救助金等3933.69万元,救助物资1667件。在全省首推“行政服务进高校”,积极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截至目前,助推25家自主创业团队共156人成功创办企业,并协助申请创业补贴金额78.85万元。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街道图书馆升级改造,新增面积700㎡,新增图书4万册,新增全民健身路径7个、儿童乐园5个。
2020年,龙城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荣获省市区级荣誉19项,其中陈瑞美荣获广东省残联举办的“第八届广东省残疾人美术作品大赛”三等奖,荣获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2020年深圳市科学育儿知识技能市级竞赛三等奖,参加深圳市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美术书法摄影大赛荣获区级奖3金4银,广场舞荣获区级金奖、市级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