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发改委开展“我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PK”赛

2020-12-02 17:24:53 来源:本网专稿 

日前,武汉市发改委主办了我有“金点子”、我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PK”赛,赛场上妙语连珠、气氛热烈、一个个“金点子”让人耳目一新,评委席上专家学者聚精会神聆听每一位发言者演讲,场下不时爆发阵阵雷鸣般掌声。

19个“金点子”参加“PK”赛

市发改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黄强介绍,市发改委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责任部门,前些时,按照委主要负责人的要求,全委拉开了“我有‘金点子’、我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主题活动,全委上下100多人报名参加,经过层层筛选,最后19个“金点子”走上了演讲台。

19个“金点子”创始人走上讲台,用敏锐的思维、独特的视角向在场的专家学者和同行讲述了他们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的“金点子”。“金点子”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重大项目投资、新基建、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一带一路”、创新发展、营商环境、养老事业和节能减排等等。

经过专家组的评审和大众评审团现场打分,最后有6个“金点子”被评为一二三等奖。

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作为发改人,我有“金点子”活动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是发改人的责任担当。

围绕“双循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综合处处长田雁提出如何在“双循环”背景下做好向内“挖潜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她认为,供给创造需求,需求引领供给。“双循环”的背景下,现代服务业是链接供需双方的重要载体,应更好提升服务能级,在科技金融、高端会展、设计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投资处王湛的“金点子”是围绕“两新”打造“三高”,夯实“十四五”全市高质量发展底盘,建议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两新”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三高”,坚持量质兼顾、远近结合,谋划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项目。

服务业发展处的谢琪媛建议,着力推动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化发展,充分借力人才、科教资源,依托服务业优势领域,聚焦软件信息、文创设计、现代物流、金融、会展、商贸、科技服务、大健康、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武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布局合理、协同推进有力、产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发展新格局。

高技术处黄颖倩建议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光电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努力实现从国产替代到国产引领。

办公室相关同志介绍,“标准”是一个城市的名片,2000年,武汉市第一项国际标准由武汉烽火科技主导制定。至今,武汉市已经完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建设项目有不少,其中,“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被科技部和国家质检总局验收评定为全国最高分,“武汉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被文化和旅游部总结为“武汉模式”在全国推广。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武汉需要更多的国际化标准。

打好大江大湖旅游品牌

长江经济带发展处熊四喜建议打好大江大湖旅游品牌。大江大湖是武汉最具特色的自然资源,长江流经武汉145公里,全市166个天然湖泊,湖泊水面面积约867平方公里,加上汉江、及其他河流,武汉的水域面积占武汉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武汉的水资源人均水平是全国平均值的40倍。

俗话说,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能聚集人气。武汉应充分利用江湖水环境,长江岸线资源,打造百里沿江生态文化长廊等优化环境的项目,把武汉建设成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筑巢引凤,广迎天下游客。

组织人事处的秦琹建议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充分利用水优势,依托雄厚的教育和科研实力,打造公园城市的绿色科研大脑、绿色产业中心,实现人、环境、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形成新形势下的绿色经济发展的生态极。

促进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处的邹畅建议,建立更加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助力全市各行各业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质量发展。

他认为,应该进一步深化市场化导向的人才体制改革,强化用人单位聚才用才留才主体作用。应该加快构建企业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组建一批跨界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优质科技中介机构,促进科技成果供给端和需求端精准对接。应该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应该优化金融支持机制,发挥政府引导基金集聚效应,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零碳”引领武汉绿色复苏

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副主任向定先介绍,日前,国家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原来的碳达峰到碳中和(即“零碳”),这不仅仅是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武汉市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必须在原来提出的2022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国际承诺基础上,进一步融入“零碳”理念,制定“零碳”目标;建立完善绿色制度,发挥政策的指引导向作用;建立绿色产业指标评价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构建低碳清洁能源体系,支撑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周钢)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