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垃圾场 今朝后花园

——河北邯郸市复兴区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上)
2020-12-02 03:35:49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李银堂

一个传统的、污染严重、重工业占绝对比重的地区,经济社会如何转型发展?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记者在复兴区走访中,居民纷纷用大拇指为答卷评分。

邯郸市委副秘书长、改革办主任王建中介绍,复兴区现在已经成为邯郸一张靓丽名片,来到邯郸必看复兴,看复兴就能看到邯郸复兴的地方。复兴区近几年变化很大,最大改变是污染区变成了生态区,昔日垃圾场变成了今朝后花园。以前都是躲着走,现在是跑着要来,节假日约上朋友、带上家人,到复兴区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

复兴区委书记潘利军说:“2017年以来,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改革为引擎,推动经济社会破冰前行。改革已成为复兴区干部的内生动力,今天的成绩就是改革成绩单。”

劣势中孕育生机

复兴区是邯郸市主城区,在城市西部,是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接壤的浅山丘陵区。虽是工业基地,但几乎成了邯郸人遗忘的角落。

在此前的城市发展规划中,显示的大都是向北、东、南方向发展,西部基本上放弃了。

区内医疗、教育资源匮乏,交通上有很多断头路,有点路子的居民都搬离了复兴区。

复兴区是一个工业区,国家大型钢铁企业邯钢就坐落在此,还有其他钢铁、煤矿、化工等企业。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复兴承载着邯郸复兴的希望。复兴的区名也因1959年毛泽东同志视察邯郸时的题词“邯郸是要复兴的”而来。复兴的确不辱使命,辖区工业企业多达500余家,鼎盛时期,全区GDP占全市比重在1/10以上,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带来了污染严重、不宜居住等问题。辖区内道路坑洼不平,工业灰尘遮天蔽日。晴天是灰尘,雨雪天是水泥,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没有一天干干净净,居民大都用宽幅塑料遮蔽自家头顶上的天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连续部署压减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深入人心。2017年换届后的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深感压力沉重,他们直面问题,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确定生态发展战略:淘汰落后产能,把工业区打造成生态区,在城区强力植绿,在浅山丘陵区涵养生态,建设城市后花园。

垃圾上营造花园

在复兴城区以西城乡接合部,是新建成的河北省第四届园博园,9月16日园林博览会在此顺利开幕。园博园内绿植、花草色彩斑斓,一幅天然的七彩调色板;有湖、有山、有河,涓涓细流,清水如许,一幅人间仙境图;工业遗产那高矗的塔式车间,经过粉饰改造,赋予了现代气息,也让人联想当年工厂的生产盛况。

经过“清渠如许”景观时,区委副书记张军介绍,这座小山是钢渣堆积的,是早些年邯钢堆放的,稍加改造,将渣土山打造为“清渠如许”山体景观,并在山体上设置中水过滤系统,引城市中水从峰顶经过层层净化,最终达到排放标准,流入西湖湿地。

园博办常务副主任唐伟强说,这处占地4242亩的园博园,就是建设在垃圾之上的。这片浅山区沟壑纵横,以前是“散乱污”企业聚集区,曾经分布着铸造厂、钢渣厂、石料厂、水泥制品厂等企业30余家,也是邯钢钢渣、水渣排放地,场地内有大量工业垃圾、建设垃圾,对生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坏。当地对没有保留价值的散乱污企业进行全面拆除,把保存较好的工业遗迹打造为工业遗址园。对污染的土壤进行换填绿化,对原本的矿坑修建人工湖,湿地进行整体保护,并打通干涸断流的沁河。

潘利军算了一笔账,经测算,园博园范围内有垃圾300万吨,按每吨30元运费,大约需要支出9000万元。排放到哪儿呢?这又是一个费时费力的问题。如此大费周章,倒不如因势利废,科学规划、有的放矢,做到既能废物利用,又能生态环保。

走出园博园,进入了一个古树成林的园区。张军说,这里是沁河郊野公园,是复兴区生态作品的一部分。公园致力修复沁河水生态,发展休闲旅游业,打造出了开合有序、动静交呈的水系风貌,形成了湖、湾、溪、滩、河、泉、塘等不同水态,保留原生大树3万棵,新植乔木3万余株、移植花卉12万平方米、草籽覆绿24万平方米,槐香柳韵等十大节点23处景观构成水清岸绿、花团锦簇的滨河风光。

郊野公园旁边是南水北调主干渠,潘利军说这是复兴区的生态红线。复兴区把造林绿化作为保护生态红线的治本之策,拆除主干渠两侧的所有违建后,在两侧100米,共计2000亩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规划建设了永久生态防护林,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为一体,以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

记者驱车驶出郊野公园,虽然沟壑众多,但新修成的柏油路依然延伸,汽车穿行在绿色海洋。

复兴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改革办主任李洪魁说,这是“两园一廊”的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在总面积2万亩的区域内,坚持“科学规划、绿化先行、精品带动、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聘请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采取大户承包、工程造林、企业认领、义务植树等方式,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微地形施工和基础绿化,建成了总长度50公里的“百里森林景观大道”,可以举办健步走、自行车赛、马拉松等各种赛事。同时启动了建设水利设施、园路建设、电力配套和旅游休憩设施等基础性工程,重塑良好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阳光下传递温暖

将改革成果最大限度惠及人民是改革的终极目标,让人民有获得感才能提升幸福感。

复兴区在全面推进改革的进程中,始终把民生工程放到重要位置。

在前几年全国城市污染排行榜上,邯郸始终处在前十名,俨然成了污染大市,事实也确实如此,而复兴区是最大的污染源头。为此,复兴区举全区之力,在督促大企业强化污染防治基础上,关停并转小型重污染企业,还对生活用煤、绿化防尘等采取严禁措施,大力度治理大气污染。特别是邯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年减少颗粒物排放量3248吨;减少二氧化硫2447吨;减少氮氧化物4556吨。同时,邯钢东区正在实施退城搬迁,计划2021年11月全部退出。东区关停退出后,年可减少颗粒物排放量1208吨;减少二氧化硫1493吨;减少氮氧化物3475吨。

多项措施联合发威,空气质量已有明显改善。今年前8个月,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4,同比下降12.09%;PM2.5累积浓度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49%;优良天数达128天,同比增加29天;其他各项指标均得到较大改善,辖区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

复兴区居民居住的大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且都破烂不堪,管理跟不上,垃圾清理慢,脏乱差得都不能进,居民怨声载道。区委区政府抓住这一痛点开展集中整治,以补齐配套短板、完善小区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改造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打造设施完备、服务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温馨舒适的完整社区。积极探索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机制,改造完成186个老旧小区,打造了518社区、69处小区等多个精品小区,建成全省首个完整社区—六二社区北岗院,提升了小区品质。

民生建设上还补了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的短板。

碧桂园等大型房地产企业已在复兴谋划开发项目。

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牛叫河村,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浪花。支部书记谢海文介绍,牛叫河村依托村边水库优势,建民宿、修浮桥,推出特色农家菜,打造城市居民休闲、旅游打卡地。

康庄乡石坡村,处在大煤矿边缘,以前煤灰遍地,却与煤炭利益无缘。现在,煤矿关停了,煤灰消失了,村里变得整洁干净。30多岁的村支部书记李蟠很有想法,利用村庄水塘、生态优势,已改造了几户民居,使之简约、高雅、文化味道浓厚;村里还开发了可降三高的元宝枫茶、植物化妆品、能吃的口红,深得游人喜爱。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