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奋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湖南“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2020-12-01 15:52:21 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首席记者 邓晶琎 周月桂 刘勇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湖南发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这5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今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一往无前、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奋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当前“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省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胜利在望,“十四五”规划建议正在修改完善省委书记许达哲近日在主持召开我省“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情况汇报会上强调,要坚持把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转化为推动湖南未来发展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
    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十三五”开局之际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2016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确定为引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十三五”以来创新与开放,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驱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发展愿景加快实现。
    以建设创新型省份为统揽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湖南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8%,研发投入增速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总量居全国第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7500家郴州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长株衡3市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岳麓山大科城、马栏山文创园这“两山”成为“新经济”增长极。
    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智轨列车、时速160公里商用磁浮列车、1000千伏现场组装式变压器、微重力化学卫星、“PK”计算机、“鲲龙500”采矿机器人……三湘大地涌现出了一批前瞻性、颠覆性、引领性创新成果成为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2020年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扬帆起航,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和“试验田”湖南的开放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
    “十三五”以来湖南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国家开放开发战略从容迈进开放发展新境界。2016年至2019年进出口总额相继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新增世界500强企业累计16家境外投资企业突破1600家,对外经济合作国别(地区)拓展到92个
    减事项、并流程、缩时限、优服务办理环节平均压缩70%、申报材料平均减少60%、办理时间平均缩减80%……10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首部国家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湖南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入选报告“最佳实践篇”。
    抓改革优环境。“十三五”期间湖南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调整下放省级行政权力383项先后公布20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企业开办平均时间压缩到2个工作日以内2019年底,全省“四上”企业达到4.24万家比2015年增加了1.04万家。
    改革开放创新激发湖南发展的强劲动能。“十三五”头4年湖南经济年均增长7.8%,总量从2015年的2.9万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3.98万亿元居全国第9。在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实现了经济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湖南经济运行保持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9780.59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居全国第5在全国经济总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湖南经济增速位居首位
    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现代产业升级向上
    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5G、机器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新基建、信创产业……11月28日至30日2020长沙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全球最潮产业热点汇聚于此
    从互联网岳麓峰会到世界计算机大会,再到中国新媒体大会、智能制造大会最近两个月,多场行业盛会在湖南相继举行充分彰显湖南产业发展的热度和趋势。
    在今年发布的两份重量级排名榜单中华菱集团以1330.9331亿元的年营收,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60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54位蝉联湖南上榜制造业企业名单首位。
    这家曾连年亏损的湖南最大国企这些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升级产品和产业结构做精做强钢铁主业,得以迅速“翻身”
    今年上半年华菱集团以全国第8的钢产量,实现了排名第3的利润成为少数几家逆势上扬的钢企。
    华菱的蝶变是湖南“十三五”期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
    前些年湖南重化工业占比高,其沉重的产业结构、粗放的发展方式与现代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铁腕攻坚、刀刃向内全省关停426座煤矿、1000多家非煤小矿山;退出烟花爆竹企业1200多家化工、造纸、冶炼、钢铁等规模企业5000多家。
    在这场涉及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经济结构调整中湖南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强省之本、发展之基,连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在全省上下营造了“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的浓厚氛围。
    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我省涌现出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材料3个万亿产业和先进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11个工业千亿产业。
    从2016年到2019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规模制造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超过9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均超过30%。湖南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湖南过去发展农业农产品“多的不优、优的不多”,这些年走出了精细农业之路
   “十三五”以来全省经济作物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67.2%提高到72.3%,粮猪二元结构终于打破特色化、优质化、多元化成为产业发展新格局。
    2019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8万亿元,初步形成了粮食、畜禽、蔬菜3个农业千亿产业
    网络订餐、线上购物共享经济、数字经济……近5年,湖南的服务业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正加快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底的11.5∶44.6∶43.9调整为2019年的9.2∶37.6∶53.2,第三产业成长为湖南经济第一大产业
    在产业大潮奔涌中湖南各地因地制宜,走出了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
    长株潭城市群以占全省20%的人口创造了全省40%以上的经济总量、50%的财政收入,成为“中部崛起”重要引擎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2019年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9.1%和11.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近5年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过1.6万个,投资总额约1.7万亿元每年带动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以上。
    这些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湖南深入人心。湖南连续实施三个湘江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在洞庭湖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连续4年发起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全省生态质量持续改善,万元GDP能耗下降18%提前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产业更“轻”、底色更“绿”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美丽湖南款款走来。
    补齐短板改善民生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前不久长沙再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座连续13年获此殊荣的城市。
    这些年湖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补齐民生短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空前的背景下湖南财政保民生的力度只增不减,以政府过“紧日子”换来老百姓过“好日子”
    2015年我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迈上4000亿元台阶。到2019年这个数字突破了5000亿元,而我省的民生支出5644.4亿元占比达到70.3%。
    长株潭城铁、怀邵衡铁路、黔张常铁路、武冈机场、长益新高速……“十三五”期间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满足百姓出行需求全省铁路新增通车里程991公里,总里程达5572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达1986公里,居全国第3新增高速公路1201公里,总里程达6852公里居全国第7。
    食以水为先至2019年底,“十三五”规划内440万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已全部解决目前,我省已建成各类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近4万处农村集中供水率接近90%。
    办人民满意教育湖南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力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2017年至2019年,“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连续被列为全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8%以上。
    实施健康湖南行动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湖南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75.9岁提高到2019年的77.1岁全省婴儿死亡率由2015年的3.92‰下降至2019年的3.03‰,优于全国“十三五”目标值
   “十三五”期间我省狠抓产业发展“做大蛋糕”,通过惠民举措“分好蛋糕”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多元化发展,切实提高收入水平这些年,湖南始终坚持房住不炒保持房地产调控的力度,保持了房价总体稳定
    “钱袋子”越来越鼓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2015年至2019年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从9827元上升到13918元,增长41.6%2019年,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680元提前超额完成“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湖南美术馆、长沙“三馆一厅”、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等相继建成开放……“十三五”期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不断改革创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贡献精神力量也为老百姓生活添加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今年9月以来一部以十八洞村为原型,将扶贫路上涌现出的真实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艺术创作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从长沙演唱到北京。
    “将脱贫攻坚中的艰难困苦、顽强拼搏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一个观众能冷静地离开”长沙市民陈智鑫看完后,在微信朋友圈写道
    “十三五”以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目前全省747万贫困人口已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至0.36%三湘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脱贫群众正信心满满地向着全面小康迈进

[责任编辑:何朝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