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尽锐出战”扶贫

2020-11-26 16:08:02 来源:本网专稿 

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2亿元,引进帮扶资金20.5亿元,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5.25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2.9亿元。

本网讯 记者任丽梅报道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今天从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教育部直属75所学校无一例外“尽锐出战”,全部加入脱贫攻坚战。当前,这些直属高校定点扶贫的所有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高校扶贫成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并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高校扶贫道路。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2012年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44所综合类和理工科为主的直属高校承担了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定点扶贫任务,2019年根据工作需要又新增20所直属高校参与定点扶贫,同时,还有11所直属高校承担了滇西专项扶贫任务。

刘昌亚表示,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教育部加强高校扶贫顶层设计,成立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部长陈宝生任组长,两次印发做好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直属高校定点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开展年度扶贫成效考核,压实高校扶贫责任。同时,选优派强扶贫援派干部。截至目前,直属高校共选派挂职干部800余人次,到贫困县、村挂职,立足贫困县发展短板和需求,直接对接学校资源,落实落地扶贫项目,提供精准扶贫。

此外,2018年起教育部组织高校签订定点扶贫责任书,确保扶贫力度不减。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2亿元,引进帮扶资金20.5亿元,培训基层干部14.1万人,培训技术人员19.1万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5.25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2.9亿元。带动高校专家教授编写农民培训教材276套,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带动318万名高校师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了37.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推普脱贫攻坚”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累计组织529支高校实践团队4851名大学生,到贫困地区开展推普宣传和培训活动。

另外,发挥高校优势,把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资源优势与贫困地区扶贫短板结合起来,把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贫困地区,调动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引导各类资金、管理要素等向定点县聚集。创新开展各类特色扶贫项目,形成了教育扶贫、智力扶贫、健康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文化扶贫等七大类高校扶贫特色路径。如指导北京大学牵头成立“教育扶贫联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农林扶贫联盟”、中山大学牵头成立“旅游扶贫联盟”、四川大学牵头成立“健康扶贫联盟”、电子科技大学牵头成立“消费扶贫联盟”、湖南大学牵头成立“非遗(文创)扶贫联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牵头成立“资源环境扶贫联盟”、同济大学牵头成立“城乡规划扶贫联盟”。

刘昌亚强调,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教育部带领各高校以“总攻”统揽高校扶贫决战决胜,加强高校扶贫分类协调,优化高校扶贫力量组合,加快高校扶贫工作进度。截至2020年6月30日,64所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直属高校全面超额完成了责任书各项指标任务,教育部成为首个整体完成责任书任务的牵头单位,11所承担滇西专项任务高校也按照部党组要求如期高质量完成了既定任务。特别是消费扶贫工作,各校通过倡议动员、直播带货等形式,动员广大师生、校友积极参与,推动扶贫产品进校园、进食堂。各直属高校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832平台”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6837.1万元,在教育系统消费扶贫平台“e帮扶”购买农产品3200余万元,上线贫困地区农产品4042款,覆盖20个省121个贫困县,。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巩固拓展高校扶贫成果,深化直属高校定点帮扶机制,推动高校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发挥已组建成立的8个高校“扶贫联盟”作用,大胆探索实践,为下一步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鲜活的经验和可复制推广的路径模式。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