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多笔下的‘老黄牛’,超棒!”

2020-11-26 10:20:59 来源:咸宁日报 余春树

□ 余春树

记得46年前,刘三多在咸宁市温泉一处低矮的旧平房里,历时3个月,主创的大型油画《地下长城》(第一作者),就因大力彰显“时代的画卷、战斗的艺术”而蜚声文坛、红遍全国;而36年前,刘三多深入桂花乡村,历时7个月,创作的《老黄牛》(油画、水墨画),生动地展现了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精神而令人拍案叫绝、彪炳史册。

近日,艺术名家刘三多应邀到湖北科技学院咸安校区(1955级校友),作题为《我的艺术人生》的学术报告。八旬画家刘三多,向艺术学院、文传学院等院系师生“画讲中国故事”,当刘老现场展示“老黄牛”的原作时,全场300余名师生代表强烈震撼!

古人云:天道酬勤。遥想1984年元月3日,为了迎接全国大型美展,刘三多带着湖北省下达的创作任务,下沉到咸宁市桂花乡进行为期7个月的艰苦创作。由于已是冬天,看不到犁田的牛。为了画《老黄牛》中的泥土,他只好出钱请农民一次次地犁田,他伏在田埂上仔细地观察、描摹,最后又亲自把犁动的泥土挑进屋内,又是洒水,又是灯光,反复琢磨,硬是花了半年多时间,终于画出了新翻泥土的湿润和沁香,画出了对泥土的独特感悟。在画老黄牛时,不仅形似,更求神似;既重写形,更重立意,因而刘三多的《老黄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且对生活有独到的发现、理解和浓烈的真情实感,赢得了湖北省美协主席周韶华、省美术学院教授刘依闻等四批专家的高度评价。为了画好这幅《老黄牛》,三多先生曾先后构思3年,然后与老黄牛朝夕相处7个月。在乡政府提供的农家大屋建起“试验田”,并向有经验的老农求教,不放过任何细节。刘三多呕心沥血地创作《老黄牛》,意将“牛、人、画、雕”融为一体,即要画成一条写实的牛(真牛)、人格化的牛(神牛)、动态化的牛(活牛)、雕塑感的牛(金牛)。在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十年磨一剑”的真正含义!

你们看,刘三多创作的《老黄牛》,整幅作品在形体与色彩、线条与景色的层次上都达到高度的统一,屡屡次次在展览会上,都给观众以巨大的震撼力!至今,仍是全国不少省、市受邀参展的精品杰作。你们看,三多先生笔下的老黄牛,累了,鼻子淌着汗,嘴里吐着白沫,需要歇一歇;老黄牛累了,但它依然鞍不解、犁不卸,时刻准备再上征程;老黄牛温情脉脉,夹紧尾巴,任劳任怨。尤其是老黄牛圆鼓鼓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偶尔闪动一下,透射出刚毅、执著的眼光,宽阔的额头,细腻的毛发,鼻梁上欲滴的汗珠,口中的白沫,新翻耕的泥土,都被描绘得逼真、生动、传神!仿佛一头“真牛”在负重前行中朝我们走来。三多先生数十年来执著追求的正是这种艺术真实的魅力!三多先生最大的本领就在于:把“生活中的牛”描绘成“艺术上的牛”。也有人说什么刘三多的画“只讲政治不讲艺术”。请你睁开眼睛看看,竖起耳朵听听,刘三多这幅造诣高深的《老黄牛》的口碑吧!

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时,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在展览现场,一幅名为《老黄牛》的水墨画,征服了全场的观众!也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的“特别关注”。曹副主席在此画前驻足观看7分钟,并向湖北文史馆同志详细询问了这位画家的近况,并高度赞扬:“老黄牛脚踏实地的精神,永远不老!各级公务员都应该做人民的老黄牛!”

2000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咸宁视察工作时,特地到时任咸宁市政协副主席的刘三多家,观看并赞赏刘三多的《老黄牛》及数百幅作品后,对陪同的咸宁市委张祖新副书记等几位市领导讲:“建议你们用刘三多画家的名字建一个美术馆,把他的作品陈列起来,到时候我来庆祝。他的画很有特色,是宣传咸宁最好不过的形象广告!”临别前,张副主席还为刘三多题词:“虚怀当竹清气若兰。”湖北省美协副主席、现任深圳市谷风画院院长的鲁慕迅对刘三多这幅《老黄牛》作品,曾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这幅画是生活赐予我们的杰作,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再现。”咸宁市一位资深文化局长,赞不绝口地说:你刘三多画的《老黄牛》,真是超棒!看来,你画的老黄牛是真牛,好逼真、好生动啊!现实生活中的牛,反而变成了假牛。近几年,已有多个省、市迫切要求展览刘三多的《老黄牛》!有些收藏家还登门拜望,再三要求高价收购刘三多的《老黄牛》,均被婉言谢绝。

由于创作《老黄牛》倾注了刘三多太多的心血,所以,他颇有感慨地即兴作诗:“朝披晨露出,晚戴星月归。肩负千斤重,默默苦耕耘。生死求奉献,不争功利名。明知路坎坷,无鞭自奋蹄。”这首《老牛颂》的诗,既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三多先生德艺双馨的生动写照!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