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龙江-中国改革报看龙江,龙江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写在哈尔滨市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之际

2020-11-23 12:45:54 来源:哈尔滨日报 

      一场暴风雪检阅一座城市的文明之光。

  18日夜,20年不遇的特大暴雪席卷冰城。次日凌晨,积雪深处厚可没膝。以雪为令、倾城而动。哈尔滨市6万余专业清冰雪大军与无数志愿者走上街头,清理积雪、疏导交通、救援车辆……与暴风雪奋力鏖战30多个小时。

  日出东方,雪霁云开。雪后,冰城银装素裹、井然有序。哈尔滨人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了这座城市的坚毅品格、豪迈风骨。

  就在哈尔滨迎战暴风雪之际,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11月20日在北京举行。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来:哈尔滨市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对哈尔滨而言,这是一份实至名归的褒奖。

  一座城市,因坚守而蝶变;一方百姓,泽文明而化育。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座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品牌和名片。为了这份至高荣誉,冰城人民奋斗已久、收获满满。

  十年磨剑,三度荣膺。

  哈尔滨市2004年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过几届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于2015年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并相继在2017年、2020年蝉联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彩云长在有新天。哈尔滨以“奔跑”的姿态,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践行者,托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以文明之光展现大气、灵气、神气的城市魅力。

  (一)

  城市承载文明,文明润泽城市。

  人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市民的道德修养犹如标尺,衡量出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松花江,你的女儿回来了。”当新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马旭回到家乡哈尔滨木兰县,受到英雄凯旋般的欢迎。

  “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大爱的奢侈。”2018年9月13日,马旭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捐给家乡木兰县,用于教育、公益事业。这一年,马旭当选国家、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年度“感动人物”。

  近日,马旭文博艺术中心土建工程结束并通过验收——她的善举将永久矗立在冰城大地。“松花江女儿”树立起新时代的道德标尺,不断吸引更多人仰望、思索、学习。

  创城路上,一个个像马旭这样的优秀冰城儿女总是带给人一浪高过一浪的感动和激励。“雷锋鞋匠”孟广彬、“最美叔叔”谢尚威、“冰城好人”朱占华……层出不穷的道德楷模、身边好人、最美人物,不仅是城市文明的践行者,更是城市风尚的引领者。

  在英雄与百姓的互动中,公民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升华出以舍己救人的奉献精神、珍爱生命的高尚情操、助人为乐的大爱情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内涵的“哈尔滨风尚”。

  文明,不仅标注出一座城市令人景仰的风骨气质,更汇聚起战胜一切困难的磅礴伟力。

  飞雪连天,志愿者的身影最伟岸;寒风凛冽,志愿者的话语最温暖。从年初至今,哈尔滨市上百万志愿者大军构筑“防疫共同体”,守护着这座城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不仅温暖着哈尔滨最寒冷的季节,更矗立起这座大爱之城的精神地标。

  “抗疫战场”也是“文明秀场”。面对疫情,哈尔滨市发起疫情防控文明实践“哈十条”、全民战“疫”守法须知等倡议,倡导“出门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垃圾分类投放”等公共文明行为;推出“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改善环境共享健康”“向不卫生不文明的饮食陋习宣战”“和谐心态快乐生活”等活动,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人人都是文明主体,处处都是文明舞台,时时都是文明检阅。疫情防控下的哈尔滨展示出文明新高度,在“创城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近年来,哈尔滨通过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展现出生机勃勃、大气厚重的文化新境界和文明新高度。

  在创城引领下,哈尔滨以“文化创城”大力提升城市特色化水平,日益彰显出大气、洋气、神气的城市风格和开放、友善、自信的文明气质。

  碧波荡漾,歌舞飞扬。行走在夜幕降临的松花江边,时时闻歌声,处处是舞台。“松花江文化旅游观光带”让散落在江畔的群众自发性文艺活动穿珠成串,为松花江镶上文旅融合“金飘带”,成为“迷人哈夏”一道亮丽风景线。

  新中国七十华诞前夕,由哈尔滨日报社策划并实施的“国旗桥”盛装亮相。百年滨洲铁路桥再次“爆红”,成为哈尔滨最热的旅游打卡地标之一,国庆黄金周迎来观光游客近百万人次。

  从“金飘带”到“网红桥”,从“云秀·哈尔滨”系列城市形象宣传活动吹响常态化疫情防控文旅产业复苏的号角,到中国(哈尔滨)新闻出版产业融合发展推介会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主动探索,“文化创城”持续发力。奏响音乐之城华彩乐章,展示冰城之夏迷人风情,勾画历史名城灵气神采,融汇四海八方广博气概,哈尔滨以文绘城,汇聚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精神品质与文化神韵,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修复犹太老会堂、中华巴洛克等特色文化街区再现历史风貌;推动“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和“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中华冰雪文化走出去”等特色旅游文化活动提档升级;建设国际一流水准的大剧院、音乐厅、中东铁路公园,打造彰显城市魅力的新地标;举办“哈马”等国际赛事,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和冰盘国际公开赛首次走进亚洲、落户哈尔滨;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入选“中国十大避暑城市”;市县两级“一馆一站”免费开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以文化辐射力提升旅游吸引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带动哈尔滨旅游业持续“井喷”。2019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57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75.7亿元,哈尔滨列中国冰雪旅游十强市之首。

  文化泽城,润物无声。正如浩荡东去的松花江滋养出哈尔滨这颗天鹅项下的明珠,创城引领下的文化建设汇聚起城市健步前行的“软实力”,更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冰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硬支撑”。

  (三)

  高铁穿梭,精准出行提速新生活;路桥通达,地铁桥梁连通南北岸;老城改造,处处透出欧陆范儿;新城崛起,举目尽是“生态绿”……

  “哈尔滨的变化太大了,处处透出文明和谐之美。”“创城效应”带来哈尔滨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气质的升华,不仅让冰城人自豪,也让外来游客赞叹,更吸引着游子们回望家乡的目光。

  创城带来哈尔滨城市承载功能和形象品质的持续提升,这既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现实选择,也是哈尔滨走向更加和谐宜居、更富发展活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大城市的必然之路。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近年来,哈尔滨瞄准“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的城市发展定位,城市骨架大幅拉伸,哈尔滨新区、群力新区、哈西新区拔地而起,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二环路改造、阳明滩大桥、松浦大桥接续落成,机场第二通道迎宾路高架工程等一大批路桥工程项目实施,打通了城市的“主动脉”,畅通了城市的大循环。

  生态修复,发展加速——

  哈尔滨以创城为抓手,周密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修复生态环境,推动了城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2019年,在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排行榜169个重点城市中,哈尔滨空气质量改善指数排名第六位,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4天,优良率达83.3%;松花江流域断面水质优良比率超过国标23.1个百分点;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持续发力,湿地占城区面积比例达13.5%,远高于国际标准水平。2018年,哈尔滨被国际湿地公约缔约国大会评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精细管理,让城更美——

  “铁腕”拆违靓丽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造福百姓;“智能公交站牌”展现人性化服务,城市主干街路机械化作业实现全覆盖,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随着一项项具体到鸡毛蒜皮的管理制度出台,老百姓的“天大小事”随时有人管,哈尔滨的城市管理正在潜移默化间迎来从粗犷到细腻、从“硬度”到“温度”的嬗变。

  从整体形象的焕然一新,到城市管理的精细扎实,装配了城市文明“升级版”的哈尔滨,正筑就生态与繁华融合发展的和谐宜居之城。

  (四)

  去年,在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上,哈尔滨荣列第四位。

  幸福,是哈尔滨市民对创城最直观的感受。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

  哈尔滨在推进创城工作常态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多办群众关心、基层需要、社会关注的好事实事;始终着眼群众关注的“天大小事”,聚焦居民庭院、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郊区乡镇等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让创建成果为人民共享。

  从2019年起,哈尔滨市太阳岛公园、儿童公园和新建的15个城市公园、游园免费向市民开放,获得市民的普遍赞许。

  这一年,全市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服务驿站34个;维修改造老旧住宅817万平方米,加装外挂电梯22部;新增幼儿园、中小学校“明厨亮灶”食堂1000家;创建足球、冰雪、航天科普特色学校222所……市政府向市民承诺的30件惠民实事全部兑现落实,百姓住房、出行、社保、医疗、教育等条件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哈尔滨市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将便民、利民的130项行政权力和33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位,“不见面”、“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覆盖面分别达35%、94.8%和97.1%,推出就医线上预约挂号、公积金个人业务网上办理等“办事不求人”事项492个,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居全国32个重点城市第十位。“投资必过山海关”的市场预期和社会认同明显增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跑道上,哈尔滨市民的幸福感正与城市文明同步提升。

  (五)

  辉煌的瞬间往往定格为历史的永恒。

  从破茧而出的华彩蝶变,到浴火重生的凤凰涅槃。哈尔滨三度问鼎的创城之路,展示着一座城市不断超越自我的坚毅品格和进取精神。

  百年间,中西合璧的丰厚文化底蕴铸就了哈尔滨“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今天,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为冰城注入了赶超先行城市的内生动力。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文明提升无止境,创城永远在路上。

  创牌不易,守牌更难。已经蝉联三届文明城市桂冠的哈尔滨,仍需下定决心继续守住全国文明城市这个来之不易的荣誉称号。按照中央文明办测评体系要求,盯住短板弱项,持续推进整改,狠抓工作落实,大力推动创城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今年3月1日,哈尔滨市人大立法出台了《哈尔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修订《哈尔滨市民文明公约》,这标志着哈尔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步入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创城进入新阶段。

  站上新起点,扬帆新征程。

  如今,文明创建从关心“有没有”“够不够”,到更在乎“好不好”“美不美”,更注重生活品质、文化供给,更期待优美风景、优质服务,更追求丰富精神生活、和谐人际关系,这是文明创建的题中之义,更是人民期盼的内心愿景。

  文明城市“三连冠”之际,哈尔滨人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是完美的,还有缺点不足;文明城市的荣誉不是一劳永逸的,成果还需要持续巩固提高;创建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城市在发展,文明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而“创城”就是在水涨船高中“见贤思齐”,必须不断补足文明的“短板”,做到“内外兼修”、均衡发展。

  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创城常态化成为哈尔滨在新的历史阶段锁定的发力点——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难。

  文明日进,城市一新。矢志不移的“创城”努力,正让哈尔滨变得更美丽、更幸福、更充满活力,也必将凝聚起冰城儿女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推动哈尔滨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进。


[责任编辑:高宝玲]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