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系统化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2020-11-18 16:00:35 来源:本网稿件 

 

□谢瑞武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是国家发改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创新之作,是国际规则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成功探索,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贡献,在我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的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总体思路清晰、指标体系设置科学、工作方法严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对于各地方聚焦市场主体重点关切改善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标杆优化营商环境,既是一次重要的机会,也是一次全面的推动。

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特点,可以用“三高”来概括。

高站位提高营商环境认识。今年来,成都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和讲话要求,主动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新时代推进成都“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高标准确定营商环境目标。近两年来,成都市对标世界银行标准,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学习先进城市经验,先后推出了1.0版、2.0版、3.0版营商环境建设方案。1.0版主要解决建体系、打基础的问题,2.0版主要解决对标先进、补短板的问题,3.0版则着力于重点突破,努力实现部分指标从跟跑到领跑。

高效能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借助电子产业发展的优势,利用网络建设的优势和基础,市级部门266个系统完全打通,9.7万路视频数据、11.6万个点位物联传感数据全部接入网络理政中心,实现了各级部门数据的共享应用,完成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打造形成“蓉易办”政务服务平台、“蓉易贷”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蓉票儿”电子发票管理服务平台等系列营商环境品牌。

秉持“企业与城市相互赋能”的理念,将企业需求和城市机遇有机链接,在全国首创性提出创新发布“城市机会清单”,通过分类发布政府需求、政府供给能力、企业能力、企业协作需求“四张清单”,实现从“给优惠”向“给机会”“给场景”转变。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为全球投资者、各类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公平机会,着力打造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

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市委书记、市长统揽营商环境工作,市委常委、副市长包指标,牵头部门总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的“1+1+N”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在市委常委会上,指标评价先进的部门做经验交流汇报,指标评价落后的则要做检讨汇报。年终表彰中,凡是进入国家先进行列的指标,奖励是其他指标的1倍。

在科技领域创造先进经验,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深化校院地创新合作,鼓励支持西南交大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形成“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成都市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誉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小岗村试验”,得到中央改革办、中央财办等相关部委的充分肯定,“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作为典型经验被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500余项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近1000项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作价入股创办企业60余家。

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一是市场主体活跃度不断提升,今年在疫情影响下,1月~9月份成都市的市场主体仍然增长了19.8%;二是企业和市民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上半年我市网络理政平台共受理企业群众诉求230万件,诉求解决率94%,同比上升6.4个百分点,群众满意率94.6%,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三是城市知名度不断提升,成都近几年在国内国际测评中排名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十几年来一直被评为国内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国际方面,成都在今年GaWC发布的全球城市排名从71位上升到59位;最近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联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成都从74位上升到43位,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上升了31位。这些都是成都市大力抓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的成效。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