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2020-11-18 11:32:31 来源:本网专稿 

国家发改委举行11月新闻发布会,介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回应今冬采暖保供、“十四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债券注册发行等热点问题

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今冬采暖保供、“十四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热点问题。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高弘杰 摄

□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李韶辉

□ 实习记者 安宁 吕书雅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国家发改委于11月9日启动为期两周的“凝思汇智共谋新局”——“十四五”规划《纲要》问计求策活动。

对于目前活动进展情况,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11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环节,已发放问卷超过4000份。截至11月16日24时,问计求策系统访问量达30.8万次、留言总量超过2.5万条。

在发布会上,孟玮介绍了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今冬采暖保供、服务消费新模式、“十四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企业债券注册发行等热点问题。

全社会货运量6个月正增长

会上,孟玮按照惯例介绍经济运行在电力、重大项目、价格等方面的有关情况。

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4.6%;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6%,29个省(区、市)用电正增长;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7.2%,增速较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正增长。1月~10月,发电量同比增长1.4%,增速持续回升,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8%。

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个,总投资106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等领域。

10月份,CPI同比上涨0.5%,涨幅较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CPI环比下跌0.3%,其中食品价格是主要影响因素。受生猪产能持续回升、猪肉供给明显好转影响,10月份猪肉价格出现了自2019年3月份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随着前期强降雨和汛情等极端天气影响消失,鲜菜价格出现了近5个月以来的首次环比下降。10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5%,与上月持平;环比上涨0.1%,为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一定程度上表明居民消费需求正在稳步恢复。PPI同比下降2.1%,环比持平。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两年投资793亿元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孟玮介绍说,2019年~2020年,国家发改委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793亿元,用于两年改造计划任务。与2019年相比,2020年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比2019年翻了一番,相应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规模也随之翻番。

为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改造任务、组织实施机制、资金合理共担机制和配套政策等内容,要求合理确定改造内容,各地可因地制宜确定改造内容清单、标准和支持政策。

“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支持供水、排水、道路、无障碍等与小区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养老、托育、停车、便民服务等小区及周边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孟玮说,同时,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重要投向之一。

孟玮强调,“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有力有序有效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升居住品质,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居民消费,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供暖季可动用储气量同比增加50亿立方米

今年供暖季初期,不少北方地区提前启动供暖,带动天然气消费出现较快增长。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11月1日~11日,全国天然气日均供应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6%;发电供暖用煤需求也比较旺盛。今年的采暖保供是否会面临较大压力?

“今年供暖季期间,可动用的储气量比去年增加约50亿立方米,在高峰期可以更好地发挥调峰保供作用。总的看,今年供暖季天然气资源是比较充足的,供应是有保障的。”孟玮表示,为做好今年采暖季能源保供工作,从11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会同各地区、有关部门和主要保供企业,启动了冬季保供日调度机制,针对今冬以来供需形势变化,进一步加强协调、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保供工作。

一方面,进一步保障北方地区取暖用气的需要。通过协调国内气田安全高负荷生产,有序采购进口资源,优化储气动用安排,组织“南气北上”,多措并举增加北方地区冬季资源供应。

另一方面,重点做好东北地区取暖用煤的供应保障。在供暖季开始前,国家发改委组织有关方面采取措施,提前落实供暖煤源。自10月20日开始供暖以来运行平稳,重点电厂存煤保持在20天以上水平。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国内煤炭企业增产增供,指导督促东北三省多渠道加大煤炭采购力度,加强铁路和港口运力保障,调节电力外送,将电厂存煤保持在合理水平,确保东北地区取暖用煤需要。

国家发改委始终坚持把安全作为保供的前提。孟玮透露,近期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和主要保供企业,开展冬季保供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隐患。针对可能出现的持续大范围极寒天气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细化完善应急保供预案,必要时将有序采取需求侧管理措施,切实兜住保障居民生活和取暖用煤用气的底线,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进一步研究出台促进服务消费的新举措

“近年来,我国线上经济快速发展,但相对于实物消费的网上销售来看,服务消费网上销售仍是‘短板’,占比不到20%。”孟玮说,今年疫情期间,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种在线医疗、智能体育、线上教育等服务消费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纷纷“触网”,包括家政服务、洗衣洗鞋、深度保洁、汽车保养等也都可以在线购买,提前预定服务,让我们感受到了孕育其中的新动能新潜力。

今年“双十一”期间,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联合上百万家线下门店资源,提供线上线下同价同质量服务;同时,积极推动线下服务向“数字化”转型,探索新的服务消费模式,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提出了19条扩内需促销费的务实举措。孟玮表示,下一步,顺应服务消费升级的趋势,国家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出台促进服务消费的新举措,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数字智慧文旅、在线教育培训、智能体育等服务消费新模式,引导传统服务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进一步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线下服务消费的‘触网’升级,逐步缩小了‘线上’‘线下’的体验差距。”孟玮介绍,一方面,线上服务消费的爆发开始加码反哺线下服务消费,将线上流量引致线下,回补了因疫情导致的线下服务消费部分“欠账”;另一方面,线上服务消费使消费者的生活更加网络化、数字化,也倒逼本地服务生活领域的供给端加速转型,进而推动线下服务在经营方式和业态上不断创新发展。

支持有关方面强化川藏铁路建设资金保障

“‘十四五’时期将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布会上,孟玮透露,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统筹谋划协调推动,合力保障“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加快推动“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积极支持将符合条件的铁路项目纳入“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及铁路发展等专项规划。继续加快完善运输机场布局,提升枢纽机场综合保障能力,拟重点加快实施西安、兰州、西宁、深圳、福州、贵阳、海口、广州、重庆、长沙等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厦门新机场、大连新机场以及昆明等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建设一批支线机场。

二是加强资金支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支持有关方面强化川藏铁路建设资金保障。充分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对于符合有关规定的铁路项目,国家发改委将统筹研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支持。继续给予中西部地区支线和西部干线机场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优先安排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加强协调调度。充分利用重大建设项目库等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对已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重大项目开展定期调度。支持有关部门、地方和企业加强沟通协作,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沿江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对列入“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已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造成哪些影响,目前进展情况如何?对此,孟玮回应,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呈现出十足韧性。截至目前我国已经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助力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9634.2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1%,但增速比全国整体水平高0.8个百分点;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7%,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2.3个百分点。

二是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中老铁路全线隧道实现贯通,中泰铁路一期线上工程合同达成一致,雅万高铁建设实现节点目标,匈塞铁路匈牙利段项目EPC主承包合同正式生效。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项目运营通车。

三是中欧班列逆势增长。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欧班列开行达10,180列,已超过去年全年开行量,运送货物92.7万标箱,同比增长54%,往返综合重箱率达98.3%,运输网络持续拓展,已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今年以来,共运送医疗物资近800万件,共计6万多吨,成为中欧之间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为维护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是健康丝绸之路取得新突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资和技术援助,已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80多批紧急抗疫物资援助。随着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和绿色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国家看到了健康丝绸之路与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的合作机遇,相继参与到健康丝绸之路与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共同建设之中。

此外,随着疫情全球蔓延,许多海运、空运货物加速向铁路运输转移,中欧班列运力增长赶不上需求增加。对此,孟玮表示,为促进中欧班列持续稳定安全运行,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全力提升中欧班列运能运力。

“一是加强重点口岸建设,对满洲里站、二连浩特站、阿拉山口站进行扩能改造,提高集装箱列车的接发、换装能力。二是推动中欧班列西、中、东通道‘卡脖子’路段升级改造,积极开辟中欧班列境外新路径,推动运输通道多元化。三是加快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完善集疏运设施,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努力做到‘中转集结’‘即到即发’。”孟玮说,中方将秉持共建共商共享,继续扎实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与相关国家的共同发展繁荣。

今年企业债券未发生违约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企业债券发行实施注册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企业债券发行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并指导受理和审核机构发布了《企业债券受理工作规则(试行)》和《企业债券审核工作规则(试行)》两个操作性规定。

孟玮介绍说,截至11月10日,今年已完成核准或注册企业债券8288.45亿元,完成发行4767.79亿元,均比去年同期实现正增长。目前,企业债券各项改革工作平稳推进,制度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申报审核效率持续提高,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债券市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面临一些新挑战。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企业债券风险防范工作,始终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重要位置,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孟玮表示,总体看,企业债券的风险防范情况较好,今年未发生违约情况,累计违约率处于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最低水平,违约处置率处于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最高水平。她透露,下一步,在应对债务风险以及违约处置方面,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在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加强监管。充分发挥地方的属地管理优势,通过项目筛查、风险排查、监督检查等方式,做好区域内企业债券监管工作,防范化解企业债券领域风险。

二是强化协同。加强公司信用类债券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构建高效的工作协同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加强统一执法,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债券市场披露规则统一,共同防范化解债券市场潜在风险。

三是抓早抓小。建立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提前了解风险、尽早处置风险。针对个别苗头性风险隐患,密切关注相关债券的付息兑付工作,督促制定化解方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