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成为解锁社会治理的“密钥”

2020-11-17 14:59:28 来源:本网专稿 

山东平原县文化和旅游局聚焦社会治理,通过丰富广大社会成员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助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中国改革报记者 刘梦雨

“调解员杨书记你为大伙化纠纷解矛盾,你可真是个说事的人。从今往后调解办公室就去掉吧,就叫他‘老杨说事儿’更合适。”73岁的马士海,是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大鼓的第十二代传承人,这一唱段就是他以基层人民调解员杨孟涛的先进事迹为原型,创作的西河大鼓《老杨说事》。朗朗上口的唱段既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又打响了“老杨说事”这一司法调解的基层创新品牌。

“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不仅要发展社会主流文化,更要发展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大众文化,用文化滋养百姓,让文化成为解锁基层治理的一把‘密钥’。”山东省平原县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平原县聚焦社会治理,主动作为、创新举措、赋能文化内核,通过丰富广大社会成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在享受精神文化成果的同时,提升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实现群众社会责任、价值理念上的契合,助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公益+补贴

文化宣传管理员推动群众自治

“‘梁文管’经常组织文艺队伍来这里演出,让我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今年9月,在王凤楼镇和谐社区的文化大院里,一场小型的文化惠民演出如期举行,前何寺村的村民津津有味地观看演出。

村民们所说的“梁文管”就是和谐社区文化中心的文化管理员梁志秋。他本身就是一名文艺爱好者,2018年7月上任后,在村里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文艺队伍,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

记者了解到,平原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治的原则,充分发挥文化“黏合剂”的力量,由文化部门牵头组建一支文化宣传管理员队伍,积极探索以自治为基础的新路径。文化宣传管理员队伍主要由具有较高威望的退休教师、前任村干部、文化爱好者组成。通过参与镇村两级文化场馆的管理以及文化活动的开展等,文化宣传管理员用“文化密钥”活了氛围、暖了民心,甚至通过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解开了“合并村”村民的心结。

在组建文化宣传管理员队伍的过程中,平原县坚持3个标准:选得准。对全县文化志愿者人才进行摸底,坚持“具有威望、甘于奉献、志愿服务”的用人导向,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和乡、村申报的方式遴选213名文化宣传管理员,负责群众文化需求的反馈“订购”及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维护和使用,参与文化治理。

管得好。制定《平原县社区(村)文化宣传管理员管理办法》,签订《文化宣传管理员责任书》,结合民众意见及日常工作表现进行考核,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三个等次发放工作补贴。每年挖掘先进典型给予表彰,营造“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切实提高文化宣传管理员的“荣誉感”,为其参与社会治理积累威望。

用得活。文化部门结合各社区(村)文化需求,制定广场舞、乐器、图书管理等相关内容的个性化培训计划。一方面,通过“比赛+培训”模式提升其业务素质,通过组织开展社区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活动,使其成为搭建群众交流的“联络员”“贴心人”;另一方面,赋予其社会治理的责任,传达中央、省市精神,使之成为有意识的参与者。

共建+共享

畅通供需渠道强化德治先导

“现在的生活好了,空闲时间也多了,没事娱乐娱乐也挺好,不仅锻炼了身体,关键是自己也开心。我们自己编排节目,演的就是身边的事,群众也爱看。”《四个毛驴庆丰收》的表演者郑义清是王杲铺镇董路口村的村民,他欣喜地说。

缺少了文化,社会治理就缺少了内涵,群众需求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据介绍,平原县按照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并以此作为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准绳,体现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使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提高群众参与度和满意率。

建立文化供给共建机制。平原县文化和旅游局与平原县邮政文化传媒、盛程吕剧团等50余家企业、社团组织建立文化创建共同体,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举办文艺展演、书画展览等活动200余场,年均发放县级消费券20万元。同时,以文化场馆及设备“出资”形式,与盛堡啤酒小镇合作举办“迷笛音乐节”,吸引社会资本1000余万元。

建立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从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建立“三个一”文化需求反馈渠道,即:设立“一部热线电话”,24小时畅通接收群众需求与建议;建立“一张文化需求清单”,每月由各文化宣传管理员梳理上报一张群众文化需求清单;成立“一支文化需求调研队”,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县范围内的调研活动。“三个一”的建立,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维度文化需求。目前,全县开展一系列文化点单式服务,按需定制配送,年均开展活动2000余场。

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形成有效合力。平原县建成175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通过宣传栏、文化广场、文化大舞台等平台,全年开展公民道德、家庭伦理、社区意识教育等活动12场次以上,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创作,夯实群众的道德和文化基础。

线上+线下

数字文化服务凝聚社会共识

“新上线的‘线上展厅’真的太赞了,手指一动就可以详细了解咱县特色历史文化。放假这几天,我儿子已经在家全部看完了!”平原县市民吴女士在平原县文化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留言说。

平原县积极适应目前大众休闲时间碎片化、人员流动性大、文化需求多元化的形势要求,打造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利用数字化平台具有的广泛性、便捷性、多向传播等特点,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传播文化正能量。

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投资300余万元建设数字资源共享工程、数字文化馆工程、文化场馆无线网络覆盖工程、数字化LED显示屏建设工程,将全县的数字文化资源接入“文旅平原”App,上传10余类文艺节目、公益培训课程,实现送文化更加精准。

拓宽数字化传播路径。通过建设“文化平原”“平原县文化艺术中心”“平原县图书馆”3个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小程序、官方网站等载体,运用现代数字设备和技术手段链接场馆资源,创新了线上、线下服务互通模式,实现了PC、手机以及分馆终端电子设备的节目直播、录播功能,突破地域、场地限制,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参与范围。

打造线上文化活动品牌。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平台,积极策划“云端·艺课堂”“以艺抗疫”“国学公开课”等多种线上活动,总点击量50万人次。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文化以其开放性、包容性的特征,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平原县创新赋能文化内核助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做法,既契合了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也实现了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要求,推动社会向公平普惠、和谐互助、安定有序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