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深圳市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论坛隆重举行

2020-11-14 20:25:55 来源:改革网 

 助力南山科技创新再攀高峰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喻健 报道

2020年11月13日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菊花厅,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隆重举行。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优,南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湘岳、南山区副区长练聪等领导和嘉宾共100余人出席本次活动。18家高校、科研单位、创新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联盟,为南山区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南山科技事务所所长王艳梅、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丁宝玉3位专家就如何推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发表精彩的主题演讲,同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市深创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3家联盟发起单位就创新平台进行了推介。

南山区区长黄湘岳在会议上进行致辞,他表示:南山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标准规划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推动上升为部省市共建平台,成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曾经的西丽湖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位于南山区北部,东、西、北至南山区行政边界,南以塘朗山山脊线、平南铁路、广深高速为界,西北部包含宝安区塘头片区部分用地,规划总面积约69.8平方公里。由于受规划、环境、交通的制约,西丽的发展一直比较滞后,在人们多年的印象中,一个水库,一个度假村,一个果场,似乎就是西丽的全部。2016年南山区提出“环西丽湖科教城”建设,吸引了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等大牛机构来到西丽湖畔,让西丽湖开始与众不同。2018年开始,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现在的西丽湖

2019年,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上升为科技部、广东省、深圳市共建平台,成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科学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并成为南山区重点建设打造的“三大战略性工程”。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产学研用深入融合优势明显,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高端人才集中,具备构建全过程生态链的坚实基础。高等院校方面,有南科大、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哈工大(深圳)、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天大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和深职院等,是深圳高校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创新载体方面,该片区布局了鹏城实验室,拥有国家省市各类创新载体383家,科教机构创新载体350家,约占全市的70%。同时,这里也布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中科院先进院、9所诺奖科学家实验室等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人才聚集方面,有两院院士78人,全职院士28人,占全市的68%,围绕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人才聚集。成果转化方面,科教城覆盖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有国高企业800余家,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紧邻的前海、后海、深圳湾等总部基地的开发建设可以为企业做大做强后向全球延伸提供最佳平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功转化+科技金融”产业创新链条。

 

未来的西丽湖

2020年5月19日,南山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领导小组会议在南山区委大楼举行,会议审定并通过了《南山区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和《《南山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2020年重点项目清单》,提出全力以赴推动部省市共建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科教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布局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全面推进规划落地实施;培育区域创新主体,集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方案包含全力以赴推动重大任务落地实施、培育区域创新主体,集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推动湾区协同发展,建设创新型经济增长极、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建设宜居宜业宜创城区、加强组织保障和工作落实等六个方面内容,提出全力以赴推动部省市共建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科教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布局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全面推进规划落地实施;培育区域创新主体,集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

 


[责任编辑:立东]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