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撤县设区4年:看郫都如何创新绿色发展

2020-11-13 14:06:19 来源:中国改革报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记者 王进 何子蕊

“成都西•菁蓉湖•科创芯”。今年10月20日,距离成都市中心20公里的郫都区菁蓉湖畔,一场围绕成都市菁蓉湖科创商务区城市价值的发布会活动刚落下帷幕;10月30日,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成都影视城高品质科创空间(光影城)开街仪式又在位于郫都区团结镇的“成都影视城”内盛大开启。

成都影视城是郫都区全力打造的国家级高清影视科创基地,是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目前已签约引进重大产业项目64个、落地注册企业158家,汇聚了国家广科院、凤凰卫视、喜马拉雅、盛美文、峨媒派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入住影视文创人才超过5000人。5年后,这里预计将聚集影视文创及关联产业1000家、实现产值1000亿元。

菁蓉湖科创商务区则是四川首个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生态宜居、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的重要引擎。已聚集粤港澳国际会展中心、随锐智能世界、软通动力西南区域总部基地等4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654亿元。未来将建成一个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型公园城市示范区、高品质生态宜居地和人城产深度融合范本……

2016年12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撤销郫县成立成都市郫都区。撤县设区4年来,郫都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为统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殷切嘱托,以生态、人才、科技等资源价值创新性转化为着力点,重构城市空间结构、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推动郫都这座具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古蜀文明发祥地,从城市近郊到现代化都市新区的“千年之变”跨越。上述两场活动,正是郫都区创新人城产融合,推动城市蝶变的一个缩影。

站高谋远

重塑城市经济地理

“以前在单位上班不觉得,现在外面才真正感受到,郫都这几年变化确实大,整个城市都上了一个档次,好多地方都认不出来了!还是与一个地方的站位、发展思路和格局有关”。曾在郫都区工作多年的老淳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事实的确如此。据郫都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讲,2017年1月22日郫都区正式挂牌至今近4年来,全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已从4年前的4.8:57.1:38.1优化调整到2019年的4.5:33.8:61.7,第三产业的比重比4年前提升了23.6个百分点。全区经济总量2019年达到631.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8%,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2位;人均GDP达到73356元、增速为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157元、28559元,增速达8.7%和9.5%,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并向着高收入阶段进一步迈进。

经济跃上新台阶的背后,是郫都区对于撤县设区后的站高谋远和不断创新实践。4年来,郫都区深入贯彻落实成都市“新十字”战略方针,牢牢把握“中优”和“西控”定律,从城市空间结构上,按照“天府水源地、电子信息城”目标定位,以自然生态本底为“魂”,重构“千年水网”、筑牢生态“极核”,推动构建形成“五区两轴两带”全域空间结构和“1+6+180”三级城镇体系。

从城市未来发展上,郫都区遵循“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以产业功能区组织经济工作,坚持产业、居住、就业、收入等“七个融合”、重构“1558”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布局,重塑城市经济地理。以“人城境业”为逻辑起点,打造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现代工业港、成都川菜产业园、成都影视城4个市级产业功能区和乡村振兴博览园、天府艺博园、清水河时尚文化等10个区级产业功能区,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产业功能区聚集,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天府之源、水润郫都”。空中俯瞰,产业功能区星罗棋布、生机盎然。其中,作为四川首个万亿级产业功能区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已入驻京东方、华为等“一芯一屏”数十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达3700亿元。成都现代工业港正依托郫都区打造集研发、制造与示范应用于一体的“绿色氢都”。成都川菜产业园已聚集16个技术创新平台。成都影视城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各产业功能区呈现出差异化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

创新赋能

推动“人城产”融合

多年前在郫都曾经流传这样一句戏言,说“沙西线之堵,堵得怀疑人生”!距离成都市中心只有24公里的郫都,本来有4条平行道路可以通达,但通而不“畅”却常常被人们所诟病。如今,这一现象已悄然改变。

去年1月,途经郫都的成灌客运专线实现公交化运营,开行次数由之前的32对往返64趟增加至现在的59对118趟,站点从6个增加至8个,两地间隔运行时间已缩短至9分钟,单趟最高载客量达到1479人。今年3月,“羊西线”快速化改造工程开工,完成后全线将取消红绿灯,郫都主城区到成都仅需20分钟车程;4月30日,成灌高速郫都入城段改造工程启动,建成后将形成高速之间无缝连接……如今,围绕出行的路、上班的路、回家的路,郫都城乡的交通‘微循环’已逐渐顺畅,已形成“3高3快5轨10主”路网体系新格局。

如果说郫都的交通之“变”,是近年来该区创新赋能城市质效提升的一种真实再现的话;那么,望乐社区的故事,则是对于该区创新推动城市动能从“产城人”到“人城产”蝉变的生动注脚。

“金沙寺外望乐台,要捡银子快点来”。因望乐台而得名的郫都望乐社区,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平原重要物资集散地,享有“旱码头”之美誉。由于地处省道317线要冲,阿坝、汶川等地少数民族经常往来于此,并在辖区内的民族商贸城以物易物从事鲜活动物等贸易。如今,望乐社区2.5平方公里范围内居住有14个少数民族,有100余家企业和1120余家门市(业主)、108家夜市摊点,成都川菜产业功能区也在其辖区,实际服务人口超过2.5万人。

近年来,该社区以党建创新为引领,先后建成三层楼“邻里空间”和200余平米民族乡愁记忆馆“微更新”项目,与产业园区、产业工人、社区居民、外来务工者等共建共享,实现多民族和谐共融,开展活动30余场次、参与人数20余万人。还将40多亩闲置土地打造成“乐享农场”,成立起菜地管理委员会、评选种菜技术员,391户认种家庭全体动员,定期交流种菜经验、分享收获喜悦……一块小小菜地,实现人城境业融合、凝聚起党群民心,成为邻里相融共生的新平台。

这样的例子在郫都还有很多。4年来,郫都区始终秉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个新型城市社区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人才、科技、双创等比较优势,营造出了各种资源价值创新性转化新场景,城市能级迅速跃升。

生态价值转化方面,建成全国首个创客公园,先后孵化出旷视科技、为极科技、拓米科技等科技型企业100余家,获得各种发明专利近千项,实现产值超过百亿元。引进实力田园、花语缤纷、袁隆平种业硅谷等生态产业化项目20余个,建成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6个,促进100余种农产品入驻京东中国-郫都特产馆,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9.45亿元,增长162.5%。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与电子科大、四川省食研院等签订合作协议35个。按照“合伙人”模式建立高校知识产权经纪人队伍,推动“科研密度”加速向“创新浓度”转化。目前,全区新经济企业总量达9636家,300余个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项目,成功获批四川省新经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人才价值转化方面,利用19所大中专院校和25万名在校学生优势,构建人才价值转化新通道,聚集知名专家近200人、专家团队23支,聚集创客10.7万人,实现双创项目4368个;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实现无抵押、无风险、纯知识产权信用融资6.8亿元。

信息技术转化方面,创新发力“新基建”,建成5G基站1000余个,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2380G。成都影视城建成全市首个5G网络全覆盖产业功能区;数字化技术推动新希望乳业等60余家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川味食品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企业提升效率30%、降低成本40%、降低库存30%。

以人为本

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今年夏天,郫都人刘贵明随意所拍的一张“湖映雪山”照片瞬间引爆网络,菁蓉湖一举成为成都西部唯一一个能倒映雪山“幺妹峰”的生态之湖;国庆节前夕,郫都区三道堰的徐堰河畔,“水波荡漾,白鹭飞翔,极目远眺,唯见山峦连绵,仿若身在画中”的秋日美景,同样令人心驰神往。

郫都境内八河并流、河渠总长超过4600公里,8700个川西特色林盘掩映成趣。这些镜头下的自然生态之美,触手可及的“绿色福利”,正是对郫都区近年来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精彩演绎。

“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是筑城聚人之根,是美好生活之本”。近年来,郫都区坚持以生态本底筑牢城市之基,先后制定绿色发展二十条、公园城市建设等10个《决定》,研究出台生态、人力资源价值转化等35个《实施意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主动担负起“三线一单”工作责任,以青山为底、划定生长边界,以绿道为轴、串联城乡社区,以江河为脉、编就千渠入院,聚焦“五控五减”、打响“三大”战役,聚焦“三生”融合、筑牢百世风廊,创新五级绿化、起好“公园”示范,不断激发生态振兴内生动力……

撤县设区4年来,全区累计投入生态环境保护资金12亿元,以生态搬迁实现水源保护区内固定污染源“全面清零”,关闭“散乱污”企业共计3800余家;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4.92%;建成西南地区首座加油加氢综合供能站,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在12条公交线上投用。全区累计新建成城市公园21个、小游园微绿地114个,绿道334公里、新增绿地101.5万平方米。

今年1—9月,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10天,是2013年实施空气质量标准以来的最好水平。目前,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6.1%;农村生活污水处置覆盖率达96,7%、垃圾处置覆盖率达100%;饮用水水源水质常年保持100%达标,境内主要河流水质连续4年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打造出战旗村、先锋村、石羊村等一批人居环境示范村;林盘农耕文化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灌区轮作系统与乡村林盘景观正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新发展理念标定旗帜方向,提供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战略引领;公园城市标定未来形态,凝练了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理想。4年来,郫都区始终沿着标定的方向和城市理想,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先导,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回归生活导向,聚焦场景营城路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郫都区抢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创新实施“场景营城、共建共享”郫都模式,着力打造产业型公园城市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从产与城的融合、产与人的匹配、产与链的协同着力,营造多元体验的社区生活场景、诗意栖居的社区生态场景、专业高效的社区服务场景。通过“文化切入、生态融入、产业植入、社会介入”,推动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统筹的公园城市发展空间和“巴适安逸和美”的公园城市社区场景,实现以产兴城、以产聚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目前,郫都区已建成菁蓉湖、方碑、双柏、书院等8个国际化产业社区。爱琴海购物公园、润扬•石犀里、凯德广场•乐视界、蜀都万达广场、成都海骏达城、佛罗伦萨小镇等一批“公园+商业综合体”时尚智慧品质新城竞相涌现。围绕“3+3+N”商圈布局,打造出了川西林盘乡愁记忆等八大特色消费场景。以TOD开发提升优化城市能级的创新体系正加速构建。生态、人文、科创等多重价值叠加的锦城公园郫都片区,唐昌农业大公园、城乡融合示范走廊、香脂河湿地公园等5个“百个公园”示范工程等正加快建成……

“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奔腾的岷江,滋润了天府之国,也成就了成都这座与自然融合共生的城市。天府成都、安逸郫都,正加速向公园城市示范区演进!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