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改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20-11-11 17:25:56 来源:本网专稿 

□朱民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国务院职能转变办、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各部委都对上海的营商环境改革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上海既是中国营商环境评价的参评城市,又是代表中国参与世行营商环境测评的样本城市,还是许多市场化机构营商环境测评的城市。今天我主要想与大家分享一些以评促改的工作体会:

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17年以来,已经连续3年在开年之际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1.0版~3.0版三个总体文件和三个专项行动计划。为推动工作落实,我们建立了强有力的工作机制。一是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市政府“一把手”工程,国家测评的18个指标均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协调。二是有一个专业的队伍,从参加国家试评价开始工作队伍就稳定下来,对指标的理解和相互配合已比较默契,能协同推进改革举措。

做深做实以评促改工作。前两次国家测评上海虽然在一些指标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有一些指标与先进城市差距明显。上海市组织各相关单位,认真研究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9年参评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尤其是国家发改委指出的上海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建议,并要求各指标负责单位的负责人参加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题培训。

我们对照国家发改委的反馈,建立整改台账,2019年明确了109项任务的整改台账。这些工作任务不仅列入各部门的年度工作安排,也纳入上海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与市发改委组成的联合督查事项,确保整改方案落实,为今年测评打下了良好基础。

把国家测评与世行测评有机结合。世行测评的特点是全部可以量化,缺点是只选能够容易量化并且具有国际通用性的指标,因此比较片面。国家测评的18个指标既有世行指标,又有创设指标,考核也比世行更深入。对于世行一致的指标,我们除了对标国际最佳做法,还对国家指标中反映深层次问题的分项进行重点关注。比如,对施工许可指标中的中介服务环境,按照国家测评要求进行改革,中介环节减少了44%,从而助推世行测评该指标的排名2019年提升88个位次,成为进步最大的指标。对创设指标,比如,市场监管、劳动力市场监管,也借鉴世行的方法论,在时间、费用、环节、跑动次数等能量化的地方,用兄弟省市的最佳实践倒逼相关部门的改革。

充分发挥“一网通办”对评价指标改革支撑作用。“一网通办”已经成为上海营商环境改革的“金字招牌”。“一网通办”不是把各部门的政务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通过技术手段从企业办成“一件事”的角度,围绕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管理架构等,对政府审批流程进行革命性再改造,打通部门之间的堵点。疫情期间,推出了覆盖跨境贸易、登记财产等11个领域的数字化服务应对举措,都是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实现的。

把各测评指标要求纳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今年4月10日上海市通过并实施了《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列为了今年人大专项执法检查项目,各专业委员会都在对条例的落实情况开展督查。条例的80条中,有42条直接与国家测评指标有关。因此,10月份参加国家测评,我们各指标牵头单位的准备更充分,上机填报人员的信心更强。

做好营商环境工作,不仅要“以评促改”,还要“以学促改”。这次会上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是非常权威、全面的中国营商环境发展白皮书,系统深入总结了各参评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对各地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我们感觉最明显的提升在两个方面:一是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从原来的零星借鉴上升为系统借鉴,二是对标杆的选择由局部最优变为全局最优。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还编制了“十四五”规划系列丛书,其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主要从理论上作阐述,今天发布的报告与实践结合更紧密,这两份材料组合起来,是一套符合中国实际、具有国际水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营商环境教科书,我们将学好用好。

(作者单位:上海市发改委)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