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模式创新抵御疫情影响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陈靓 叶仕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定今年5月在深圳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简称文博会)将于11月16—20日在线上开幕。为抵御疫情冲击,本届文博会通过四大创新模式,将在“云上”召开一届不一样的文博会。
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5届,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交易成果连年攀升,已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第十六届文博会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贸促会、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主办,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轮值主办。共有3243家企业(机构)21572件展品参展,参展单位较上届(2312家)增加931家,同比增长40.3%。包括40余家央企、100多家上市企业、38家近3年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龙头文化企业参展。本届文博会通过线上展示的方式进行,展览平台为文博会官方网站、中国文化产业网、微信小程序“文博会”。
跟往届文博会不同的是,本届文博会进行了四大模式创新:平台创新、展示形式创新、交易方式创新、内容创新,主要包括云开幕、云展厅、云招商、云签约、云大数据等板块。云开幕式结束后云展示平台对社会公众开放,云展厅模拟线下文博会场景,在云平台设置12大展馆,分别是文化产业综合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馆、智慧广电馆、媒体融合·新闻出版馆、电影工业科技馆、粤港澳大湾区馆、互联网馆、一带一路·国际馆、艺术品馆、创意设计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工艺美术馆。其中,电影工业科技馆和互联网馆为今年新设展馆。云招商平台根据参展商的需求筹划网络招商活动,融合5G、视频直播、VR、大数据、AI等新技术,实现多人同时线上视频会议、视频互动交流、在线答疑解惑、在线推介投资环境、洽谈合作项目等功能。通过云直播+云签约平台联合组网,将分散在不同区域的签约代表汇聚在云端进行云签约。云大数据将构建文博会用户数据库、文化产品数据库、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系统。
作为特殊形势下以全新方式举办的一届重要展会,云上文博会也体现了使命和担当,着力为文化企业搭建免费展示和交易平台。同时,通过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突出战略引领和使命担当、突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突出激发文化旅游消费、突出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突出创意设计引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突出展会服务模式创新八个“突出”,力争办一届“不一样的精彩”的文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