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塔驴肉”致力打造百年品牌

2020-11-06 10:49:59 来源:中国改革报天津记者站 

“东塔庄”坐落于天津市蓟州城区南20公里上仓镇,这里是燕山山脉的南麓,华北平原的北端,历史悠久的蓟运河从村西头流过。自古土壤肥沃、民风古朴。这个村庄不大,但是“东塔驴肉”这一传统美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的美食品牌。

image.png

据卢氏族人口口相传,在清光绪年间,卢氏族内开始做煮驴肉营生,所煮熟驴肉深受七里八乡人民喜爱。改革开放后,卢家第五代传人卢明达抓住时机效仿先祖,开始酱煮驴肉生意,他凭借祖传秘方和家训,在老汤勾兑、佐料配比、烹煮火候等制作工艺上精心研究,使味道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在当时“东塔驴肉”已畅销蓟县八大镇。更留下了“先做人品,再做成品;盈利在后,良心在先”的家训。历经卢家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东塔驴肉”以其肉质鲜美、荤而不腻、营养保健、风味独特的优势,畅销京津冀等多个地区,并受到消费者的一致赞美。2013年,卢家传承人卢兴盛应食客要求,成立了东塔驴肉餐厅,开业短短几个月间,成为远近闻名的餐厅,目前拥有各种就餐包房20多间,可同时接待300多人就餐,餐厅布置典雅、干净,文化氛围浓郁,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可以欣赏到名家书画作品,参观以驴文化为主题的美食休闲乡野公园(包含养殖园区和绿色蔬菜种植园区),公园占地100余亩。建有绿植、凉亭、步道、绿植长廊、动物观赏区等休闲项目,环境优美、卫生干净、园林模式、绿树掩映、红花应和、实木秋千、民间石碾、石槽、石磨相辅相成,别有洞天。

随着时间流逝,质量的持之以恒和卢家祖传酱肉秘方,卢家酱驴肉和全驴宴迅速传播开来。卢兴盛不仅将“东塔驴肉”注册商标,而且切实将“东塔卢家驴肉”做成蓟州地方特色名吃和蓟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天津、北京食客。经营中,卢兴盛时刻提醒自己,到如何时候都要牢记“先做人品,再做成品;盈利在后,良心在先”的家训。他清楚的记得2014年成立东塔兴盛养殖合作社时,当时毛驴存栏量2200余头,占地面积8亩。他与十余家大型肉驴养殖厂签订了采购协议,与周边20余家个体养殖户达成常年收购协议。为了扩大发展,他筹借5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肉驴,第一次从新疆进驴,由于种种原因,运输环节出现了问题,导致车辆比预计晚到达几天,几十头驴死在半路上。虽然是挤压造成,不是病亡,但卢兴盛秉承祖训“盈利在后,良心在前”,坚决把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几十头驴深埋,直接损失几十万元。有人说卢兴盛傻,但他认为,只有这样的傻才能真正做好卢氏传人。

image.png

养殖业的兴起,带来的副作用是“私屠乱宰”的泛滥,个体户雇佣屠宰工每头需要花费150元,且驴粪,驴血等废物无法利用,也会导致环境污染,影响市容市貌。在屠宰场屠宰每头需要花费200元,屠宰场建有污水处理池,废水废物可以利用,并且肉质经过多次检验合格才会投放市场,曾几何时东塔庄周围因私屠乱宰污染严重,这时“卢兴盛”站了出来,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规范生驴屠宰流程,在区、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于2018年4月开土动工,建设毛驴屠宰场,投资1700万余元,占地面积16亩。其中待宰圈500平方米,屠宰车间1800平方米,排酸库及冷藏库250平方米,厂区拥有现代化驴肉屠宰流水线,实现年屠宰量3万头,年产值3亿元的规模,解决了困扰全村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为百姓的驴肉销往城市、走进餐桌提供合法手续,为百姓食品安全保价护航。

生意的红火没有阻挡住卢兴盛前进的脚步。扩大科学养殖的规模,精准养殖的思路应运而生。他提出在科学喂养中精准量化,使养殖的成本大大降低,使肉驴的品质成倍提高。

这期间,卢兴盛在驴的养殖、餐饮、屠宰产业初具规模的同时又将目光投向了驴肉深加工行业。作为家族传承人、企业的领路人,卢兴盛将心思放在了新产品的研发上。“驴肉蘑菇酱、驴皮虫草酱、真空包装酱驴肉、驴皮胶食品”等一系列产品研发成功,更有驴肉灌肠系列产品在实验的路上。

如今,东塔卢家驴肉传承人卢兴盛带领自己的团队迎着朝阳走在创新、发展、幸福的小康路上。


[责任编辑:孙铭]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