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莆田:加快城市更新 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

2020-10-30 12:17:03 来源:中国改革报 

福建莆田市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主攻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今年以来策划棚户区改造项目77个,总投资300亿元

今年以来,福建省莆田市大力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以城市更新为发展新能级,全面开展城市更新征迁“双百”行动,即每个县区每年棚改征迁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主攻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今年以来,莆田市策划棚户区改造项目77个,计划棚改总面积923万平方米,总投资300亿元,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安征迁模式

凝聚群众“共情—共建—共享”的内在向心力

在推进城市更新征迁“双百”行动中,莆田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安征迁工作,争取群众普遍认可、大力支持和踊跃参与,凝聚起群众参与、支持、推进征迁工作的内在向心合力。

安置突出“以人为本”的莆田情怀。进一步细化完善中心城区房屋征迁补偿指导意见,健全“地段换差价、换面积”、货币化安置等激励措施,打通安置用房和存量商品房的转换通道,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住房安置需求。以绶溪片区为例,一期地块涉及873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民房,该片区通过“安置—安居—安业”的链式服务,仅用15日超序时超面积全面完成签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城市更新“莆田速度”,并有效实现零信访。具体而言,灵活安置,征迁群众可自主选择货币或实物2种安置模式;品位安居,将片区中最好地块作为安置地,安置房与商品房同规划、同标准、同配套、同品质、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配套;贴心安业,突出“保就业”,此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为当地征迁群众提供3500个就业岗位,帮助实现家门口就业。

征迁体现“阳光和谐”的莆田担当。例如,龙德井片区、沟头片区创新“12345”征迁工作法:紧盯“一个目标”,奋战一百天,再创新速度,抽调区、街道、居委会三级干部近百人,白天丈量核对,晚上签约确认,节假日不放假,全力攻坚推进。强化“双向推动”,实行“指挥部+临时党支部”,一线临时党支部在项目指挥部挂牌的第一时间同时成立,充分发挥项目临时党支部和党员在征迁工作中的“红色引擎”作用。坚持“三个结合”,即与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相结合,统筹解决信访涉及征地、邻里纠纷等18件历史遗留问题;与帮扶弱势群体相结合,利用闲置的农贸市场建设公房,解决100多名老弱病残群体临时过渡问题;与消除安全隐患相结合,解决低洼地水隐患、消防火隐患、房屋结构安全隐患等问题,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推行“四个同步”,即“边征迁、边交房、边拆房、边出让”,尽量缩短从拆迁到回迁的周期,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实现效益最大化。落实“五个一机制”和“五统一”,即每天一梳理、一汇报、一协调、一汇总、一排名,统一政策、统一口径、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做法,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合法合理合情。在全体干部连续奋战下,全面完成两个片区共3726户、112万平方米的征迁。

创新融资建设模式

激发项目“生根—开花—结果”的蓬勃生命力

莆田市探索“政府筹一点、上级要一点、银行贷一点、企业投一点”等多元化筹资模式,以融资推动建设、以建设反哺融资,实现良性循环,让项目既能“落地生根”,又能“开花结果”。

政府筹一点。莆田市各级财政倾斜支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暨新城区拓展,优先保障购买土地指标、公共基础设施、安置房建设、环卫、环保等方面资金。加强经营性土地出让的策划、实施和操盘,要求将50%以上出让金收入用于征迁安置及城建项目等支出,并列入绩效考评,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

上级要一点。抢抓棚改、土地储备专项债政策红利,对具备条件的项目积极纳入2021年棚改政策范围,争取棚改专项债券等融资支持;提前与国开行、农发行对接,破解棚改融资难瓶颈。今年上半年,莆田市棚改共争取中央专项资金9932万元、第一批中央预算内基础设施配套补助6935万元,安排到位市级专项资金5000万元,申报2020年专项债券计划37个项目共计120.38亿元。

银行贷一点。农行莆田分行创新实施“基础设施+综合收益”“安置房统购统还”“容缺评审”三种模式,为项目有效推进提供融资保障。

企业投一点。不断规范和推行地块出让回购安置房、PPP、EPC等模式在棚改建设中的运用,引进综合实力强、信誉好的房地产、建筑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将政府统购商品房价格、计划载入土地出让合同,待项目建成后由政府统一向开发单位回购房源作为片区安置房。2019年以来,仙游县龙号安置区、荔城区玉湖荔浦安置区、城厢区洋西地块A、涵江区霞江片区等项目,通过积极实施PPP、EPC及“货币化+地块出让回购”模式,新开工棚改项目9134套,占比全年任务数约60%,有效促进棚改工作提速增效。

创新可持续运营模式

形成城市“生态—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莆田市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效益”和局部平衡与整体平衡、近期平衡与长远平衡、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三个平衡”为引领,通过引进专业团队,前期注重项目规划设计,中期注重项目科学运作,后期注重项目包装推广,形成“滚雪球”效应,做大做强做优业态,打造可持续运营的“莆田样本”。

例如,在绶溪片区,莆田市前期引进深圳规划院总体设计,采用“公园城市”理念明确定位,将其打造成为“城市休闲公园、城市人文客厅、特色民居和古村落保护地、展示地以及乡村振兴示范点”,将建成全省最大的中心城区休闲公园。

在明确定位基础上,莆田市计划引进专业运营团队,积极培育大师工作室、高端民宿、共享农业等新业态,按照“公园+研学、公园+民俗(非遗)、公园+度假、公园+商业、公园+农业”的“1+5”模式,形成“生态公园+特色三古民居展示+乡村振兴”等复合型城市公园,打造“资产做大、实力做强、现金流做优”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模式。莆田市委改革办供稿


来源:2020-10-30《中国改革报》03版

[责任编辑:武艳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