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改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2020-10-28 16:00:00 来源:本网专稿 

□张志红

厦门市是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承担着改革开放“排头兵”“试验田”的政治责任和历史重托。近年来,厦门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市场主体获得感显著增强,招商引资成效突出,激发释放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19年,“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等改革举措全面落地;2019年全市新开办企业5.98万家,2020年1月~9月新增4.14万家,截至2020年9月,全市每千人拥有企业数90户,位居全国第三;1月~9月实际使用外资129.6亿元,增长38.0%。

以评促改,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水平

厦门是国内最早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参照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城市,2015年市委市政府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8年开始,厦门连续三年参与国家营商环境评价,通过全面参与评价,建立健全了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各指标领域快速改进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

根据评价体系,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按18个一级指标展开,考评全面,侧重量化,指导性强。厦门据此建立了决策部署、协调推动、督查督办、绩效考核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市主要领导亲自主抓、市分管领导靠前调度、市发展改革委抓总协调、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分工负责,层层压实责任。每个指标领域也相应建立了工作推进机制,系统梳理、协同推进改革事项。比如,办理建筑许可“难、慢、多、繁”,被称为“审批长征图”,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定期听取汇报,坚持全领域、全链条精简优化,累计出台约350项制度文件,“多规合一”“并联审批和多图联审”被国务院列入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

依托可量化指标,精准发力补齐差距短板。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按照“精简环节、优化流程、缩短时间、减少费用”原则设置了大量详细的“考题”,对各城市“改什么、如何改”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厦门通过参评及时发现自身短板弱项,建立“营商评价—发现问题—任务清单—整改落实—继续评价”的闭环工作机制和重点任务清单制,2019年以来累计推出提升任务清单5批316项,出台相关政策272项,一些长期困扰和推动缓慢的改革事项得到快速解决。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发现厦门获得电力指标与标杆城市在环节、时间、成本上有一定差距,随即全面推行办电服务改进措施,比如160千伏安及以下报装容量采用低压接入,全面实施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报装容量为1250千伏安及以下的外接电力设施建设实现客户投资“零成本”,全面实施临时用电工程租赁和正式用电工程整体租赁模式,施工用电整体租赁办电时长压缩40%、成本压降30%,有效提升了办电企业获得感。

对标标杆典型,尽快实现“跟跑”到“领跑”。对于2019年未进入全国前十的6个指标,厦门要求各指标牵头单位积极到标杆城市和典型城市学习改革经验做法,提出具体改进举措,纳入全市年度营商环境提升重点任务,在最短时间内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差距。对于第一梯队的指标,同步对标先进城市做法,持续改进提升,确保领先优势。比如在2019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估中,厦门获得信贷居第三位,今年全面推动“信易贷”平台建设,为全市20%以上中小企业提供线上融资服务,纯信用贷款平均利率5.3%、平均获得贷款时长9.7天。

及时总结提炼,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经验。厦门通过全面参与中国营商环境年度评价,随着评价机制越来越科学规范,评价指标不断优化细化,及时总结具有厦门特色的经验做法,2019年全国评价中“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位居全国第四,“规范工程规划许可办理”及“完善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机制”等经验被住建部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典型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厦门实施的税务“一二二五”系统工程,多次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政府的总结推广。

深刻理解《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的积极意义、主要内容和实践案例

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威性。《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是营商环境领域首部国家权威报告,内容丰富、理论扎实、逻辑缜密、数据翔实、案例鲜活,它的出版发行,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提供权威参考。

兼具同一性与差异性。《报告》既考虑同一性,又体现差异性,为不同城市学习先进经验提供不同的选择。各参评城市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具有同一性,但在营商环境便利度方面创新举措又具有差异性,因时施政、因地施政,进行诸如原创性、差异化的探索,丰富了《报告》的内涵。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实用性。《报告》汇聚了各地区、各部门最佳实践、改革方案和路线图,包含了丰富鲜活的典型案例,为各级政府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路径。比如,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在破产领域的优秀做法,2020年8月厦门市积极争取获批设立了福建省首个破产法庭,开启破产审判独立化进程,更高水平强化了破产审判的专业化。

以《报告》为指导,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结合研学《报告》和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年度评价工作,积极借鉴兄弟城市经验做法,以更强的力度、更快的速度和更准的精度推动厦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加强研讨学习。组织相关学者专家、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对《报告》中的评价制度、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典型案例等进行研讨和学习,为厦门开展营商环境立法、完善推进机制、强化改进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加大宣传力度。以《报告》发行和年度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和政策举措宣传,提升营商环境知晓度和市场主体的满意度。

梳理任务清单。对《报告》展示的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与亮点,结合厦门实际,全面进行对标对表,梳理推出具体任务清单,逐项跟踪推动落实。

持续改革创新。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作用,联合第三方机构,借助外脑,成立由政府、高校、行业协会、律所组成的营商环境研究中心,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展开创新研究,持续推出一批可复制、实践证明有效的改革举措与典型案例。

(作者系厦门市发改委主任)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