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下好改革开放棋 走好科技创新路

——“走进四川优秀开发区”系列报道之五
2020-10-27 11:45:53 来源:中国改革报 编辑:李艳婷 

写在前面: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从1984年国家设立首批开发区以来,至今已走过37个年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四川省开发区已发展到144家(国家级开发区22家),位列西部地区第一。以约占全省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省约80%进出口、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50%利用外资和30%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四川省改革开放排头兵和高质量发展主支撑。今年7月,四川省首次对全省开发区进行统一标准整体评价、分类考核,共评出29个“优秀开发区”。9月,四川省发改委开展主流媒体“走进四川优秀开发区”活动。即日起,本报对记者采访到的“四川优秀开发区”部分典型及经验做法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王进 蒋良明

今年是绵阳科技城建城20周年,自2001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复为中国科技城后,绵阳将丰富的科技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绵阳力量”。日前,记者走进了绵阳科技城,见证了国家级高新区——绵阳高新区和省级高新区——游仙高新区在建设绵阳科技城上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下好“改革开放棋”,走好“科技创新路”,争当建设西部经济强市排头兵。

绵阳高新区:

跑出发展“加速度”

作为科技城建设的“主战场”,绵阳高新区近年来紧紧咬住“打造西部一流科技园区”目标不放松,通过集聚高科技产业、促进产学研融合,创新高新服务,按下全面创新改革“快进键”,跑出发展“加速度”,登上了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2019年,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54.8亿元,产业集中度达88.7%;“两新”产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82.6%;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户,总数达到103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2068户,占绵阳市的18.4%。2019年,科技部发布的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位中,绵阳高新区位列第54位。2020年上半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44亿元,在四川省开发区综合评价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三名。

创新孵化探路子。绵阳高新区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高新孵化新路,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一大批高科技中小企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截至目前,全区孵化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占全市总量的21.5%,其中民营孵化器占80%以上,在孵企业超过840家。全区新增市场主体3234户,总数达26,666家。

政策扶持解难题。绵阳高新区聚焦做优营商环境创新推出全国首个财税综合智能服务平台——“税鑫融”,有效打通政企银对接通道,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站式”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通过政府引导,为企业争取了1亿元的授信额度。

优质服务助建设。在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内,最令人瞩目的项目是绵阳京东方(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凭借项目签约履约、开工建设、投产达产的“三位一体”“保姆式”服务模式,绵阳高新区创造了京东方历史上环评速度、国家政策获批速度两项业内第一,保障了该项目主体工程提前两个月封顶。推行领导联系“直通车”制度、“项目专员”代办审批手续制度和审批服务最多“跑一趟”机制、“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联动推进”机制,实现了重点项目落地大提速,一大批重大项目密集发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越来越稳、“顶梁柱”越来越强。

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一个“生态至美、科技至伟”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新中心”,正在绵阳高新区初现雏形。

游仙高新区:

打造科技城增长极

“开发区建设,重在科学规划、产业带动、项目招引。”游仙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王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多年来,游仙高新区多项经济指标位居绵阳市9个产业园区前列。2020年名列四川省开发区综合评价考核省级开发区第3名。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55.1%、38.2%。2019年,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25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税收12.5亿元,同比增长23.6%。2015年~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20.3%。

“四先四后”搞建设。园区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先安置后开发、先地下后地上、先工业后商业”的“四先四后”发展思路,坚持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实现“产业龙头-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建设。创新PPP模式合作进行园区开发建设,“三年成型、五年成邑、八年成城”的建设理念贯穿始终。园区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移柯通信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29天,园区循环化改造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仅用时92天,富乐国际学校从建设到开学仅用时166天,一大批工业项目都在较短时间内建成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拆迁安置的多个“绵阳速度”。

龙头引领促发展。目前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两新”产业实体工业企业达48户,占园区工业企业总数的91%,产业总产值占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85%,“两新”产业已成集群集聚发展态势。以中金资源、东材科技、移柯通讯、中尚能源、兴事发集团、科莱电梯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工业总产值约占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8%。园区在香港、上海两地主板上市企业达5家。

精准招商谋未来。园区坚持“招商选资”和“精准招商”理念,先后成功招引投资13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

投资128亿元的诺思(绵阳)微系统基地项目和投资100亿元的上海均和集团建设大宗商品贸易和结算、跨境贸易小镇开发建设项目;投资80.26亿元的新加坡拓普电子西部半导体集成电路高科技产业园、30.5亿元的四川移柯物联网智慧产业园项目;投资15亿元的五洲新春新材料项目等12个重大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工业产值737.3亿元,实现税收35.3亿元。

在游仙高新区这个管辖面积为17.1平方公里的“小”园区,预计2020年主营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亩均产值将接近390万元。这里已成为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