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扩大内需“形与势” 畅谈经济体制“破与立”

2020-10-19 10:44:41 来源:本网专稿 

国家发改委举办“周三大讲堂”——“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列专题讲座第三讲

□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李韶辉

不久前的一个上午,北京月坛南街38号院,一场瓢泼大雨没有阻挡听课者的热情。

此时,正在举办的是国家发改委“周三大讲堂”——“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列专题讲座第三讲,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金贤东和体改司副司长王任飞分别围绕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主题作专题报告,纵论扩大内需“形与势”,畅谈经济体制“破与立”。

▲ 9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举办“周三大讲堂”——“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列专题讲座第三讲,邀请综合司和体改司负责人分别围绕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主题作专题报告。(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高弘杰 摄)

“形”与“势”:扩大内需既要有战略自信也要有底线思维

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时期将成为我国乘势而上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起步期”。

“我们既要有战略自信也要有底线思维。”结合不久前出版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发展改革工作》系列丛书分册《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一书,金贤东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扩大内需面临的“形”与“势”。

——从“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扩大内需取得积极进展。

首先,内需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19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其次,居民消费持续提档升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国。

再次,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聚焦短板领域精准发力,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领域短板弱项加快补齐。同时,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此外,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产业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

——从“势”看,“十四五”期间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面临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

首先,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我国外部发展环境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增长动力和政策空间受限。国际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持续演变,逆全球化风险挑战上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全球创新格局持续演变。

其次,国内发展阶段发生新变化,必须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整体跃升。一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二是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三是我国正处于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显著增强的阶段。四是我国正深度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再次,国内发展条件发生新变化,需求结构继续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要素供给总体趋紧。我国最终消费率从2010年的49.3%逐步回升至2019年的55.4%,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25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可能达到60%左右。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扩大内需的潜力、优势和不足,通过完善政策释放内需潜力。”金贤东一一解析:

潜力何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潜力巨大,纵深的区域发展格局潜力巨大,消费投资新热点潜力巨大,产业转型升级潜力巨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蕴含巨大潜力,我国服务业比重为53.9%,与发达国家普遍在70%以上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这些都将产生巨大投资需求。

优势何在?我国拥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不断深化,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也将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

不足何在?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仍待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不容忽视,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财政金融领域风险持续积累,市场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金贤东表示,“十四五”时期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紧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持续释放总需求特别是最终消费潜力,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同时,要继续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如何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金贤东说,重点要从10个方面释放内需潜力。第一,适应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趋势促进消费升级。第二,面向供给和需求变化优化投资结构。第三,着力释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蕴含的内需潜力。第四,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高效流通网络。第五,完善收入分配推动中等收入群体扩围增收。第六,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夯实内需新动能。第七,进一步提升绿色生产生活水平。第八,以深化改革释放扩大内需新活力。第九,坚持高水平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第十,全方位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保障。

谈及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时,金贤东说,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加快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哈长、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滇中等城市群集聚经济发展要素,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以跨区域、次区域为纽带,促进各大战略区和功能区衔接融合互动,促进城际之间、城市群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破”与“立”: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序幕,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再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直到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括提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40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主线,就是逐步探索、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一系列重磅改革文件出台,蓄积起经济体制改革新的势能,形成了改革新的声势。

王任飞回顾了4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和孕育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92年到2012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以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三个阶段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实际上都是既有“立”,又有“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任飞表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探索创新不断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王任飞谈到,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改革的顶层设计,“立字当头,立破并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框架下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开放,推进一系列重大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和发展了重要领域的关键制度,有效解决了一批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很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经过这40多年,我们不仅赶上了时代,而且在很多方面开始引领时代。”王任飞说,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推动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王任飞提供了一组数据:我国经济大踏步前进,由世界第十一位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功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99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9%,平均每8年翻一番,这一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左右。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8%提升至16%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

1分20秒——现场还播放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数据不断跃升的视频。伴随着《Victory》史诗般雄浑激昂的旋律,大家回味了中国发展的非凡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每次观看都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催人奋进,感觉就像跨栏赛,又像是接力跑,历史的接力棒不断传递,每个人都有责任跑好这一棒。”王任飞说,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改革面临的形势在变、任务在变,要求也在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要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王任飞从四个角度分析了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从发展角度看,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迫切要以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既要注重破障碍,更要注重建机制,为跨越经济转型发展关口提供动力和保障。

从改革角度看,迫切需要攻坚克难,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创新和增强制度供给。

从开放角度看,迫切需要主动作为,统筹市场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通过改革掌握更多开放主动权,在更高水平的开放中进一步提升制度竞争力,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从民生角度看,迫切需要瞄准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通过改革增加有效供给,优化供给质量和结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改革获得感和幸福感。

王任飞将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分别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和“4+4+2”。

一个总体目标——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扣两个重点——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构建“三有体制”——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处理好“四个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改革与发展、改革与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努力做到“五个实现”——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坚持“六项原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

重点任务中,第一个“4”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层和基础性骨架,包括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运行机制、政府治理四部分。第二个“4”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支撑层,包括科技创新、社会民生、城乡区域和对外开放。“2”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保障层,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和法治建设。

“市场主体方面,关键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市场机制方面,关键是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三大基础性制度,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

“市场体系方面,关键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重中之重是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分类推进五大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土地要素关键词是‘灵活’,劳动力要素关键词是‘畅通’;资本要素关键词是‘匹配’;技术要素关键词是‘激活’;数据要素关键词是‘培育’。”

……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在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一一解读后,王任飞表示,“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