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发展多重难题 打造核电“国家名片”

2020-10-13 13:48:19 来源:本网专稿 

合力打造中国核电的核心竞争力;协同推动核能综合利用的水平和速度;一同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携手并肩推动中国核电“走出去”

□ 吴昊

“50年来,我国核电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在技术上与先进国家并行,在装机上稳步走进世界前列。”9月28日下午,于上海举办的七二八工程50周年报告会暨核电自主创新发展论坛上,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党组副书记、董事祖斌指出,核能未来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需举全行业的智慧与力量来应对和突破难题。

当前,世界能源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核能是能级密度高、稳定、高效的清洁能源,核电是科技密集型的国家战略性产业。祖斌表示,无论是从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还是从建设美丽中国的角度,核能必然是我国的重要能源选择。

发展成就瞩目

多重挑战需直面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核电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表示,2019年,我国大陆20台运行机组WANO综合指数满分,世界领先。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47台,装机容量4875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42%;在建核电机组13台,装机容量1387万千瓦,在建规模保持全球领先。

“50年来,中国的核电事业从无到有,成长为世界核电大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表示,目前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核一号,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快堆加快推进,有效带动了核工业全产业链和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核电的快速发展,为我国能源结构变革、能源领域解决方案提供了新视角,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祖斌认为,在当前大的经济环境下,核电项目建设对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不过,他同时指出,核能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国内公众对于核能接受度仍需培育,内陆核电发展局面迟迟未能打开,核能的经济性面临光伏、风能等其他清洁能源的挑战,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输出方面与核电强国还有一定差距。

“面对这些困难与挑战,需举全行业的智慧与力量来应对和突破。”祖斌指出,针对当前核电行业面临的困境,国家电投提出了四点倡议:合力打造中国核电的核心竞争力;协同推动核能综合利用的水平和速度;一同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携手并肩推动中国核电“走出去”。

对于推动我国核工业强国建设,顾军也表示,要加大力度做好五方面工作: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核电的自主创新和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核电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打造国家名片,加快自主核电技术“走出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推进核电技术提升行动,提升核电的自主可控发展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核电的规划布局和全球合作。

重点领域创新

解决“卡脖子”问题

回顾核电七二八工程起步50年来的光辉历程,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始终把自主创新摆在核电发展的重要位置。顾军表示,面对新的形势,中国的核电领域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确保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安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根据今年2月27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向国家发改委呈报的《关于统筹推进新时代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建议》,预计到2035年,争取核电在运规模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核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10%,可实现碳减排10亿吨左右。为实现行业发展目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陈桦建议,推进先进核电技术创新发展,对“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不断持续改进和优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其经济性,推动系列化发展;推进高温堆、快堆相关优化改进取得重要进展,适时开展商业化工程建设推广;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革新型小型模块化先进堆技术的研发及商业化推广。

祖斌表示,当前,核电科技创新已进入攻坚期,要使我国成为核电强国,必须巩固当前在三代核电研发设计、建设和设备制造等方面的已有优势,共同探索小堆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取得更多的国际行业话语权;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解决一些共性的技术问题,确保产业链100%自主可控;加速推进数字化技术与核能融合,在数字设计、智能运维、数字建造、智慧电厂方面实现国际领先。切实提升核电经济性,提升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通过标准优化、批量化建设以及产业链协同,进一步降低核电造价。

除了技术创新,探索多元化应用也是核能创新发展方向。王寿君指出,多元化是核能发展的新要求。在他看来,除发电外,核反应堆还有很多元化的用途,如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核能制氢等。在核能供热方面,目前可采用将核电站设计或改造成热电联供的电站和采用专用供热堆两种方式。他强调,“核能供热的前景非常好,如何优化方案、降低成本、尽快落地是关键。”

打造国家名片

推动核电“走出去”

随着技术发展从“跟跑”走向“并跑”,我国核电行业开始逐步在国际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王寿君表示,当前,我国已成功向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叙利亚、伊朗、加纳和约旦等国累计出口了7台核电机组、7座研究堆和1台次临界装置,核电已成为新时代“走出去”的又一张“国家名片”。

祖斌指出,我们应加快推进三代核电示范工程建设和批量化发展,打造成熟、高效、经济的三代核电产品和品牌,为实现项目海外落地打好基础。同时,加强项目协作和产业链协同,形成小型化反应堆的技术、产业和品牌优势,为小堆的全球化推广建立先发优势。在他看来,“只有各方携手,才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世界范围能源合作与竞争,为世界能源发展提供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品牌。”

“要打造国家名片,加快自主核电技术‘走出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军表示,从恰希玛到卡拉奇华龙1号,从中东跨越到南美,中核集团已经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目前,卡拉奇2号、3号机组参考电站福清5号机组已经开始装料,有望近期并网发电,卡拉奇2号已经实现了汽轮机非核冲转,完成了热态性能试验。

不过,顾军也坦言,“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相比于俄罗斯的核电输出,我们认为还需要国家层面更强有力的支持、产业层面更大合力的推动,要发挥中国的体制优势,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实现国与国之间百年的合作关系。”他表示,我国要坚持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核治理体系,加强核电行业的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球核电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