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旮旯里的小康故事

——四川省会东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纪实
2020-10-09 18:37:10 来源:本网专稿 

□ 唐元龙 蒋良明

会东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端,地处云贵高原西北边陲,是一座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山区小县城。

近年来,会东县做实、做细脱贫攻坚奔小康这篇文章,以产业为主线,补短强弱,精准发力,实现了37个贫困村2.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日前,我们走进这座充满诗意的山区小县,记录下了那些感人的山旮旯里的奔康故事。

驻村第一书记:泪水里的幸福

会东县铁柳镇三村村,是一个傈僳族占76%的村落。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5086元,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263人。当年8月,在驻村第一书记陈大华的带领下,开始因地制宜发展石榴产业,经过几年努力,全村老百姓不仅实现了脱贫,而且还扬眉吐气地走上了小康大道。

说起三村村的发展,陈大华几度哽咽、落泪,但泪水里满含激动与幸福。陈大华说,他是从一名税务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的。如今,56岁的他,看到村庄一天天的巨变,有说不完的甜蜜。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2014年,三村村被确定为凉山州贫困村。当时村“两委”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基层组织建设一直处于松散状态。2015年8月,陈大华驻村开展工作,他通过走访群众、老党员、老干部,了解村民思想动态,配备齐全了思想先进的村“两委”班子,筑牢了基层战斗堡垒。

陈大华说,经过反复调研考察,2016年,根据三村村的地理条件发展软籽石榴,所有村社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当年种植石榴800亩。2019年,发展到4000亩,全村实现产值320多万元。在种植石榴的基础上,陈大华又动员村民种烤烟,从原来的150亩发展到现在的836亩,年产值达370万元,秋豌豆1200亩,村民年增收120万元。

正在石榴地里劳作的三组村民张会军说,是陈书记来了,发展石榴,才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2015年打工回来后,张会军家种了6亩多石榴,每亩收入2万元,年收入10多万元。他说,现在有了产业,有了技术,哪里都不去了,家乡不比他乡差。

陈大华说,由于三村村优越的自然环境,石榴的口感比其他地方更好,今后不仅要注册商标,还将面向全国推广,让三村村的石榴广扩销路。

长板效应:村民人人发“羊”财

长板效应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近年来,会东县堵格镇坚持长板效应,发展黑山羊,不仅带动全镇262户897名插花贫困户顺利实现产业脱贫,通过发“羊”财脱贫奔康,巩固提升了产业扶贫的成色和质量。

堵格镇党委书记倪昌武说,海拔高度2200米,以山地为主的堵格镇,适宜黑山羊的生长。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村民养羊,不落一人,坚持长板效应,家家户户都增收了。

据了解,堵格镇191平方公里土地有10万亩优质草场,林草覆盖率达72%。全镇2万余农民80%以上具备养羊条件,镇域黑山羊存栏8.96万只、出栏8.52万只,是会东黑山羊核心产区。

今年50岁的唐体平,是建卡贫困户,父母过世早,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一直单身。镇领导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给他送了两只黑山羊,通过3年来的发展,他的黑山羊已经繁殖到了18只,确保了精准脱贫。唐体平说,今后准备扩大黑山羊养殖规模,还打算成个家。

据悉,为构建会东黑山羊全产业链闭环,堵格镇将打造西南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畜牧产业重镇和黑山羊小镇,以实际行动巩固产业扶贫成果。规划建设黑山羊文化体验馆,通过节点项目示范引领,致力于会东黑山羊科技养殖、市场营销、美食加工、文旅融合等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及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产业富民、产业强镇、产业振兴。

高原稀缺艾:持续增收水长流

杜甫诗句“风来蒿艾气如熏”形容艾草的香气沁人心脾,透彻心扉。在会东县江西街乡,我们同样感受到杜甫诗歌里的气息。农家房前屋后,放眼望去,一大片紧连着一大片,在微风的吹拂下,艾香四溢。

江西街乡宣传委员艾如霞表示,这里的农民种植艾草,源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街乡海拔1800米~2600米,是全国离太阳最近的“高原稀缺艾”。独特的土壤,丰富的紫外线,适宜的气候,有利于艾叶生物合成一些独特的化学成分。2020年,江西街乡共种植艾草500余亩,建成了100亩的艾草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

街乡天坪村4组村民李金才因病致贫,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种植了5亩多艾草。他说,最初还是很担心,没有听说过种草也能发财。后来,艾草种下去,收入增加了,才有了信心。“现在年收入好几万元。”李金才掐指算着。交谈中,夫妻俩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天坪村书记董启万说,通过种植艾草,28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子,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据了解,会东县按照产业规划,将用5年时间,建设艾草实验园、标准化示范园、加工园区、良种繁育基地、良用艾草基地、艾草庄园、温泉艾健康体验基地、高原艾草实用技术研究院。力争艾草种植面积达5万亩以上,促进农牧民增收1.5亿元,着力产品生产研发,创造10亿级产业,把高原艾草产业园打造成生态立体循环农业和农文旅融合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引领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打造凉山“高原艾都”。

在会东这个山旮旯采访中,看到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感受到当地党员干部“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的责任感,一幅美丽幸福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