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要动力 做实做强中小城市

2020-10-09 10:54:28 来源:本网专稿 

2020中国(温州·龙港)新型城镇化改革发展高峰论坛聚焦“中小城市培育与改革发展”和“城市治理现代化”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付朝欢

“做实做强中小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有条件的乡镇改转为城市,进一步增强中小城市的整体实力。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改善中小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完善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近日,在2020中国(温州·龙港)新型城镇化改革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经济学家范恒山如是表示。

一年前,“龙港镇”升级为“县级龙港市”,我国最年轻的城市应运而生。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一年来,龙港按“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革总体要求,形成10项制度性成果,初步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在行政效率、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效。住建部总经济师杨保军评价说,龙港是“向改革要动力”的生动注解。

新生城市培育和建设紧扣“高、特、实”

城市数量偏少是我国城镇化长期以来面对的问题。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城镇人口至少还会增加1.5亿人,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建立健全行政区划制度,增加中小城市的数量,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高品质的空间载体。

“在新型城镇化改革中诞生的新生中小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用“节点”“支撑”“纽带”3个关键词来加以说明。在他看来,新生中小城市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布局中的重要节点,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连接城市群和外围乡村地区的重要纽带。

肩负着如此重要的使命,新生中小城市如何培育和建设?范恒山认为,必须“务实而科学”,应紧扣“高、特、实”3个字。

所谓“高”,在新生城市设立时要树立高门槛,严格把控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区位格局、地域范围等必要条件的同时,应该把乡镇治理的基础、水平、能力作为“镇改市”的优先条件和重要标准。“在建设中要坚持高标准,用长远眼光做规划,做到大气而不奢华,紧凑而不臃肿,在协调中体现格调,以错落造就优雅。”

所谓“特”,要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结构,以特取胜。发展好的乡镇,一般都是建立在“一镇一品”的产业格局基础上,要进一步夯实和壮大这个基础,通过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来形成竞争力。此外,还要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和城市精神。

所谓“实”,切实做好支撑城市活力、创造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项基础工作,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力求每项工作都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具有实际的价值。

针对龙港在改革发展中的实际情况,范恒山建议,在现有印刷包装等产业的基础上持续夯实和壮大产业格局,形成特色经济的产业链和竞争力,以此聚集人口和资源要素,形成错位发展优势。

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城市治理体系

“龙港既是我国探索新型设市模式的改革样板,也是‘乡土中国’走向‘城乡中国’的改革缩影。”国家发改委推进城镇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吴越涛说。

作为我国城市体系的基础性形态、新兴形态,以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为主的新生城市如何推进治理现代化,是我国优化城市治理不可忽视的内容。

如何构建新生城市的治理体系?与会嘉宾认为,在新生城市培育中,强化改革创新,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新生城市治理体系成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先选择。

相比而言,新生城市的治理体系建设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以龙港为例,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的国家“实验室”,龙港强化了部门之间的大部制整合、上下层级之间的扁平化管理整合、行政审批与行政执法的集中整合、内外之间的政府与社会协同整合。

北京大学未来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曹广忠认为,龙港城市空间有限,应当突破行政界线,和周边地区开展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协作,探索跨行政区、跨阶层、跨利益群体的合作发展新模式。

浙江工商大学原校长张仁寿也期待,龙港在强化内部整合的同时,有序导入外部的社会参与,以基层自治助力维护社会秩序,减轻管理成本。

数字化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事实上,龙港市撤镇设市后按照“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全域整体智治示范县,为城市治理转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谈及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蔚文在分析了龙港的优势和劣势后建议:一是量力而行,避免数字化系统、工程出现闲置;二是循序渐进,避免某些领域“用力过猛”,使政府数字化变得不可持续;三是坚持需求导向。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宜居,也需要创新、智慧,还需要绿色人文。”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陈炎兵说。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