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扩容 畅通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0-09-28 14:00:00 来源:本网专稿 

国务院近日印发《中国(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将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改革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通过更高水平开放,推动加快形成发展新格局

□中国改革报记者 明慧

近日,我国自贸试验区扩容的消息成为媒体争相报道和业界议论的热门话题。

9月2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以下统称《方案》),此次自贸区扩容距去年8月26日公布新增6个自贸区,不过13个月。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设立自贸区的数量和频率之高之快,令业内外惊喜和振奋。那么,此次出台的《方案》有哪些新特点?设立此三地为自贸区以及扩展浙江自贸区域,这样的布局又是基于何种考虑?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实施7年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已经形成了260项制度创新成果,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成效显著,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容,将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中央决定设立新一批自贸试验区,在自贸试验区努力探索更高水平自主开放,彰显了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坚定决心。”王受文说。

自贸区发展迈入新阶段

“从2013年建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来至今已建立18个自贸试验区,加上此次设立的3个就是21个。这18个自贸试验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大胆试、大胆闯,形成了多领域复合型综合改革开放态势,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了有益经验。”王受文说。

据王受文介绍,从扩大开放方面来看,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人员流动等方面都开展了一系列的先行先试,推出了一系列的开放举措;在改革方面,自贸试验区设立之初,就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经过多年努力,探索试验了一批基础性的、根本性的改革,成为全国深化改革的样板;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自贸试验区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些战略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采取一系列措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在产业集聚方面,自贸试验区通过大胆试、大胆闯,集聚各类要素,利用开放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自贸试验区在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数字显示,今年前7个月,18个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33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900亿元以上,进出口额达到2.7万亿元,18个自贸试验区面积不到全国的4‰,但是外资占到全国的16.8%,外贸占到全国的13.5%;7年来,自贸试验区已经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达到了260项,在全国不同区域进行了复制推广。

随着北京、湖南、安徽三地新自贸区的落地,我国自贸区的版图从前期的“1+3+7+1+6”,进一步扩容为“1+3+7+1+6+3”,呈现出“雁阵引领、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记者在《方案》中看到,与此前的自贸区定位一致,新自贸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并被赋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

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此次进行自贸区进一步扩容,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加快形成发展的新格局。”王受文表示,有利于进一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我国18个自贸试验区其中11个所在的省份是靠海的,还有7个没有靠海,属于内陆地区。此次选择这4个地区新设自贸试验区或者扩区,增加北京,会实现京津冀的全覆盖,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增加安徽,实现了长三角全覆盖,有利于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增加湖南,进一步叠加了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此种布局有利于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打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有利于进一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王受文指出,北京科技创新动能强劲,湖南装备制造业积淀深厚,安徽新兴产业要素比较活跃,浙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这4地新设或者扩区,将通过科技创新从源头上补链强链,依靠产业链集成创新进一步稳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先进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这将会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方案》充分考虑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围绕着服务贸易、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提出了特色鲜明的差别化试点任务,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具有引领作用,将支持北京自贸试验区在有条件的区域最大限度放宽服务贸易准入限制。湖南自贸试验区着力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安徽自贸试验区通过布局一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前沿研发平台和基地,努力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浙江自贸试验区将加大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

有利于进一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4地外向型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增长较快,去年这4地加在一起利用外资占全国的21.4%,进出口额占全国的21.7%。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服务业占北京市GDP的83%,这些数据都显示了这4地有比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对外贸易方面,去年湖南的外贸增长41.2%,增速全国第一。安徽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浙江一直是外贸大省,去年进出口额达到了3万亿元人民币。在这4地新设或者扩区,可利用这4地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比较良好的特点,进一步释放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动能,有助于探索在新形势下建设更高水平开放性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据王受文介绍,《方案》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特点突出。

突出畅通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北京自贸试验区加强京津冀三地技术市场融通合作,对有效期内整体迁移的高新技术企业保留其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湖南探索设立跨省域资质和认证互认机制,企业跨省迁入自贸试验区以后,继续享有原有的资质、认证;安徽完善区内技术等要素交易市场,允许外资参与投资;浙江建立产业链“链长制”责任体系,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

突出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北京自贸试验区探索开展去中心化的临床试验试点,简化国内生物医药研发主体开展国际合作研发的审批流程;湖南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安徽不断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浙江试点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探索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制。

突出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北京自贸试验区探索国际数字产品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湖南开展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创造公平竞争制度环境;安徽建立以人力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浙江探索取消施工图审查等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

突出高水平开放打造新发展优势。推动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先进规则,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北京自贸试验区试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湖南放宽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申请条件;安徽探索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跨国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分享机制;浙江允许中资非五星红旗船开展以宁波舟山港为中转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