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解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蕴含的民生情怀

2020-09-28 14:25:00 来源:本网专稿 

——读《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感

□李路路

“新时代如何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统筹当前长远,直面困难挑战,昭示目标希望,传递信心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内涵丰富、体系严整、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明确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初心使命、实践原则和方法路径,是新时代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编著的《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书正式出版。全书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总结了“十三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分析了“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提出了下一个五年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全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权威准确、通俗易懂。读完全书,我感到本书的主要特色体现在4个“一以贯之”。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一以贯之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党的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强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坚持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学习领会,一篇一篇、逐字逐句地研机析理,理解掌握其内在逻辑,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读原著、学原文的基础上,本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概括为3个重要方面:一是认识论,明确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方向和价值取向,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建设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公共服务。二是实践论,明确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回答了新时代发展社会公共服务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处理哪些重要关系。三是方法论,提出了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坚持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部署“过河”任务的同时,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该书通过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更加系统地帮助读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充分体现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以贯之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我们党的利益之所在、使命之所在、价值之所在、生命之所在。认真学习《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书,深切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这条主线贯穿全书始终,无论是第一、二章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的系统阐释,还是第三、四、五章中对成绩的总结、对形势的分析和对未来的谋划,都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凝聚起同心同德、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实现了“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社会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一以贯之

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管长远,体现于“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也蕴含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体悟中国制度的价值意义,才能懂得“中国之治”的来之不易。把握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才能坚定走好中国道路的自信。很多人,特别是普通读者,对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有所了解,但往往对“是什么”了解得多一些,对“为什么”相对知之甚少。作为指导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发展改革工作的重要参考书,《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阐释社会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贯穿全书始终,抽丝剥茧、步步深入,引发读者深入思考,进而释惑明理。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强调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作用,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在非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降低社会力量进入的交易成本,以更大力度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更优的发展环境。

历史、未来和世界的眼光一以贯之

任何时代,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有轻有重,有缓有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3个维度,围绕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过去是什么、现在怎么样和未来怎么干展开论述,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中国经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需要重点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人口均衡发展、终身学习教育、医疗服务、文化权益、全民健身、国民休闲、重点群体关爱、社区综合服务等九大体系,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此外,本书用数据说话、用时事论证,充满时代感和现实性。书中有很多生动鲜活的案例,将理论观点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比如,第一章总结了抗击疫情、脱贫攻坚、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中国实践和经验,来说明衡量一种制度到底优越不优越,关键要从它在国家危急关头、人民现实利益维护等方面的表现来考察,从它的治理效果来评判。书中还设有许多特色小栏目,包含着大量的时政信息,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知识含量。

本书文风清新简洁,形式生动活泼,善于运用对比、举例、借喻等修辞方法,可读性较强,给人以感染和启迪。本书的每一章都有一个语言鲜活、有思想力度的导言,提升了可读性和艺术感。全书议题重大,但每一章文字都不多,内容要言不烦,阐述精准到位。文中引用了大量古代诗词、名言警句,甚至引用了一些俗语民谣,寓意深刻,给人以力量。

总的来看,《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出版恰逢其时,对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发展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常务)、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