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返乡当村官 见证穷村“蝶变”

——记四川广元朝天区沙河镇罗圈岩村村支部书记何思勇
2020-09-26 12:19:46 来源:本网专稿 编辑:李艳婷 

九月金秋,阳光普照十里高山荷塘,别具一格的川北民宿中溢满欢声笑语,这便是云顶深处的“世外桃源”——四川广元朝天区沙河镇罗圈岩村。

如此美丽的村庄,谁曾想原是广元市贫困发生率最高的的深度“贫困村”,村建制调整改革前,全村只有3个村民小组69户217人,贫困户占42户13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61%。而现任罗圈岩村支部书记何思勇,就被深深烙印在罗圈岩村蝶变的过程中。

从农村娃到成功企业家

1979年,何思勇出生于沙河镇原河坝场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何思勇的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朝着黄土背朝着天,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土地里和孩子身上。

秉承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1988年,父母将年满六岁的小何思勇送进了学校。从一小时路程的村小路,到两小时路程的乡小路,无论酷暑难耐,还是寒冬料峭,都阻挡不了何思勇上学的步伐。

六年的时光很快便过去了,何思勇以数学满分的好成绩考入了羊木中学。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何思勇进入初中便担任了班长,也开启了他“带头人”的生涯。1994年,何思勇考入广元财经校计算机专业,并于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

毕业后,一台二手小货车拉开了何思勇的创业序幕,从建筑行业的门外汉到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他跑运输、运材料、修过路、建过房,八年的跌跌撞撞和辛勤付出,何思勇凭借着“不成不罢休”的创业意志,终于在建筑行业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成长为一位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从企业家到乡村创业者

“哪家有什么事,他都冲在前面,我们村修堡坎,他一个人就拿了10万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心系故乡的何思勇毅然回到家乡,主动服务家乡灾后重建。

2016年,沙河镇对原罗圈岩村进行集中打造,何思勇会同村组干部多次外出考察适合罗圈岩村发展的旅游项目,在罗圈岩流转土地500亩,建成集“岭上人家养心谷、高山蔬菜体验带、岭上荷花观光带、田园采摘体验区、生态养殖区、生态种植区”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点,通过“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机制,带动该村30余户群众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2018年,罗圈岩村在脱贫退出之年,启动国家级AAA旅游景区“岭上荷塘”建设。何思勇再次自筹资金100余万元新建300余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七人制足球场、2公里自行车绿道,配套建成小型儿童游乐场和高标准旅游厕所。

同时,何思勇承包的两套民宿,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近5万元,并解决了该村20余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2018年和2019年,何思勇还连续承办“岭上荷花观赏季”“以荷为媒”等活动,罗圈岩村一下子出了名。

从创业者到农村领头羊

今年5月,村建制调整改革中,原罗圈岩村与相邻河坝场村、汶溪村三村合并组成新的罗圈岩村,原有村干部大多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致富带动能力有限,村党组织急需一个素质过硬的带头人挑重担、搞发展,何思勇成为了该村干群力推的人选。

“这个人有想法、有路子,又没得架子,我们愿意跟他干……”当党组织向他表明了乡亲们的愿望时,何思勇没有多想,“我既是本地人、又是一名党员,只要群众和党组织信任我,我愿意带领乡亲们一起干。”

上任的短短3个月里,何思勇顶着烈日酷暑,一辆车、一个人,走遍了全村家家户户,心里有了一本清晰的“民情账”。在他的带领下,今年罗圈岩村跃居全区“核桃产量最高的村”。

“罗圈岩村的核桃产业和乡村旅游有一定基础,与沙河镇‘朝天核桃主产地,城郊旅游新地标’的发展方向完全契合。”面对未来,何思勇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农旅文融合发展上做文章,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来创业,让更多城里人来观光旅游,让罗圈岩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岭上桃源’!”(许婧 赵冬花)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