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答卷彰显民生温度

2020-09-25 11:00:00 来源:本网专稿 

——访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原巡视员邹勇

□中国改革报记者 李韶辉

国家发改委8月17日宣布:“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建成安置住房266万多套。‘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和配套设施扫尾工程已全部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搬迁群众基本实现全部入住。”

在发改战线上耕耘了36年的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原巡视员邹勇得知这个消息时,心情无比激动,感到“一块儿石头落了地”。2020年8月18日,午后雨潺潺。在国家发改委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记者采访了邹勇,听他讲述中国反贫困的壮丽画卷,感受脱贫答卷里的民生温度。

易地扶贫搬迁:好事必须做好

“我们搬在卯家湾,男女老幼真喜欢;我们搬在卯家湾,幸福广场宽又宽。”“扶贫开发是真情,勤劳致富靠自身,脱贫致富先励志,扶贫帮助造幸福。”在新家楼下,云南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老年人乐器队唱着自编自写的歌曲,深情的歌声唱出了山里人搬迁后的幸福生活。

云南昭通市搬迁人口多,可安排的地方十分有限,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答案是:采取市内安排与跨省安排相结合的办法。邹勇告诉记者,昭通市内的鲁甸县卯家湾、昭阳区共安置7万多人,成为全国最大的跨县安置点,安置区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另外,昭通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作,跨省迁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这也是一个有益的创新和尝试。”

事关脱贫攻坚全局的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部署的首个精准脱贫工程,被称为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

“记得2018年4月,四川省提出大规模增加易地搬迁人口的请求,其中全国最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就有10万多人,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心里没底,压力很大。”

2019年6月下旬,邹勇带队去了解情况,当时凉山州还有安置3500多人的房屋没有开工建设,在他看来,“当年年底完工,第二年春节前后入住”的要求几乎不可能实现。然而,重压之下必有勇夫,而且有高效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国家、省、州、县四级联动,大家迎难而上、齐心协力想了许多办法,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终于在今年4月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广西百色、西藏阿里、四川凉山、湖南湘西、云南昭通、吉林延边……去年,邹勇带队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监管巡查,“一次巡查半个月,再用一周写报告,然后再下去巡查。去年基本在外面”。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给老百姓做好事,好事必须做好。”邹勇说,“搬迁规划、政策能不能原汁原味地去执行?我们经常要带着账本、线索,去‘看一看’。一看房屋建设质量达不达标,二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三看后期扶贫措施跟没跟上,就近入学有没有解决,老人多的安置区有没有养老机构。”

邹勇认为,中央部门狠抓政策供给和资金保障,“给枪给炮给子弹”。“子弹”很丰富,关键是“仗”能不能打好。强化监管巡查是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逐步实现致富”目标的强有力手段,既不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紧要处,实现阳光搬迁、廉洁搬迁!

“比如,贵州省在搬迁中采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进城,由村民变市民的方式,既实现了挪‘穷窝’、拔‘穷根’、换‘穷业’的目标,也提高了全省的城镇化率。”邹勇感慨道,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4年多来,960多万贫困群众从大山里搬出来,享受到了更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迅速融入现代文明,一揽子解决了脱贫致富和长远发展问题,在短期内实现了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历史性跨越。

史上最好成绩:年均脱贫逾1330万人

作为发改战线上的一名老兵,邹勇1983年大学毕业进入当时的国家计委,从此与“地区经济”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他参与了许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具体工作;亲历了从“六五”到“十三五”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伟大历程;见证了我国地区发展从不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巨大变化。

2010年以来,邹勇跑遍了300多个贫困县,多次带队赴新疆、西藏、青海开展专题调研。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启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创举,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的决定性胜利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也为欠发达国家的脱贫减贫提供了样板。

——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超过9000万人以上,由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9年底的551万人,年均脱贫133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2019年底的0.6%,累计下降9.6个百分点。

——促进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通过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等,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得以发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老百姓在过去“两不愁”的基础上,实现了“三保障”和安全饮用水。

——构筑了全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坚持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其中,342个东部经济较发达县结对帮扶570个西部贫困县,促进了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和区域协调发展。

邹勇认为,脱贫攻坚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能够顺利进行并提前完成任务,得益于四大因素。

一是有党的坚强领导,有扶贫战略的顶层设计,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给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巨大鼓舞,增强了必胜信心。

二是党政机关齐心合力,具有极强的执行力,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不打折扣、不翻烧饼。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极大地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三是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的热情拥护和积极配合,对党的扶贫政策衷心拥护,充满对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激和感恩之情。可以说,在农村户户都挂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家家都插五星红旗,基层干部参加扶贫工作热情高涨。

四是扶贫政策个个精准、招招见效,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在实践过程中又不断改革、创新、完善,使各项政策措施都取得了很好效果。

邹勇举例道,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四省藏区的制度性安排,第一次确定了支援资金量、增长速度、项目重点,据此编制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与地方规划相结合,发挥了“1+1>2”的作用。消费扶贫政策规范了其工作方式、范围、鼓励措施,“买买买刮起爱心旋风”,对拓展农副产品销售、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都发挥了极大作用。执行多年的东西部协作也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由省与省之间的一对一,扩展到受援省内部各县各乡之间的帮扶。

“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上班,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多渠道打通‘最后一公里’,产自天山南北的特色农产品借助消费扶贫,走出大漠深山;破旧不堪、阴暗潮湿的土坯房、地窝子,摇身一变成了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富民安居房……对口援疆和脱贫攻坚,打开了希望之门,照亮了幸福之路。”谈起对口援疆带来的巨大变化,邹勇深有感触地说。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升级版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指出,“我们这一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邹勇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感触颇深。“许多经典名句已经铭刻在心,成为我们努力做好扶贫工作的座右铭和动力源。”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有力彰显和生动呈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分析脱贫攻坚历史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多个重要场合、重要会议、重要时点反复强调脱贫攻坚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

其次是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的贡献。这个制度体系中,根本的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增强责任,强化落实。这些制度成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再次是为我国由小康向富裕国家迈进打下坚实基础的贡献。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明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将开启向把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新征程。

邹勇动情地说,2020年我国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将使我国千百年的绝对贫困现象成为历史,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少数民族、一个贫困人口掉队”的庄严承诺。

“眼下距离2020年底仅有3个多月时间,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用心用情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邹勇说,脱贫攻坚不仅仅是一项经济社会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必须以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扎实笃定地办,驰而不息地干,不折不扣地兑现我们的承诺。只有对基层干部群众怀着深厚的感情,以精、准、实的作风和敢于较真碰硬的态度去工作,才能把脱贫攻坚做深做细做实。

当前,一批特色乡村正以振兴为笔,绘就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图景。

邹勇认为,脱贫攻坚胜利之日就是乡村振兴起步之时,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如果贫困县只是脱贫摘帽,而没有乡村振兴的一些措施去支撑,不但脱贫成果巩固不了,老百姓的收入不可持续,农村的环境也不能得到根本改善。

如何进一步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邹勇认为,要在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上持续用力,尤其是重点关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促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精神脱贫方面下功夫,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举并重,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有机统一,着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关键在人。”邹勇建议,继续发挥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的“尖兵”作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无缝对接;实施“银龄”工程,开展“组团式”服务助力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