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云执法 “源”治超  “一企一档案”

南通交通综合执法创新服务打造“江苏样板”

2020-09-09 12:45:15 来源:本网专稿 

本网讯 7月9日,江苏省道路运输执法经验交流会召开,南通经验被全省推介;7月16日,全省货物装载监管平台建设推进会召开,现场观摩南通监管模式;8月21日,南通入选全省非法营运车辆智能化整治试点市;9月1日至4日,连续4天明查暗访,省评估组重点对南通市和启东、如皋两个县级市交通综合执法机构进行了评估,并延伸检查了27家重点企业。南通市执法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经受了全面评估,多项创新工作得到了省评估组的好评……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这支仅成立一年多的队伍,到底有什么秘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记者了解到,作为在全省率先完成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单位,他们既无以往成功经验可鉴,也没有现存的管理模式可仿。截至8月底,该支队共办理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案件1190件,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败诉和行政复议被撤销。经过短短一年多的努力奋进,这支年轻的队伍终于在改革中育得新机,不仅完成了自身的革新,理顺了内部工作机制,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云执法”成效显著,打造“一企一档案”定制管理方案、将普通公路可监控路段超限率压至0.37……

党建引领 守初心绘制同心圆

2019年5月8日,随着南通市政府副市长吴永宏为新组建的市交通运输系统“一支队、三中心”揭开铭牌,南通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正式“诞生”了。新成立的执法支队承担了原运管处、地方海事局、公路处、航道处、工程质量监督处、工程建设管理处、港口质监站等7家单位的行政执法职能。如何让原本分属于多家单位的人员快速融合,职能迅速衔接,工作扎实推进?党建成为其强有力的抓手。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于组建全过程,为全面推进改革任务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支队把开展筹建组中心组学习放在第一位,做到数量和质量“双确保”;同时,建立了32个临时党小组,确保学习教育、组织生活正常有序;邀请专家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及时调节、疏导职工思想、心理动态。“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共度中秋传统佳节”等一系列文化软实力建设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也让广大干部职工找到“家”的感觉,增强了队伍的融合度和凝聚力。400多名执法人员通过党建活动,像一把捆在一起的铁筷子,产生了强大的磁场效应,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

他们按照“打通、贯通、融通”原则,迅速完成了部门、大队、中队临时内设部门设置、工作职责划分和办公点、人员岗位安排,做到以部门、大队的小融合推动支队大融合;有效整合运管、海事应急指挥、OA办公系统、车艇等基本执法装备,积极探索陆上、水上、网上“三位一体”监管新模式;精准梳理职责权限,形成了556个行政处罚事项、23个行政强制事项权力清单,为全面履职提供了法律法规依据和支撑。

面对机构改革整合过渡期存在的“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权责脱节”等问题,支队筹建组成员思想认识高度一致,明确提出一切以改革为重、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形象为重的“三个一切”思路。在相关处室人员未到位的情况下,支队原窗口22名人员整建制“留岗”,克服困难、不计得失,担负起交通窗口行政许可以及诸多管理事项的承办工作,决不让许可工作出现“空档”,同时,安排原有人员继续做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工作,决不让管理出现“真空”。

为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他们分3批次开展全员封闭式执法培训,安排有丰富执法经验的一线执法人员,对交通执法领域的业务知识、执法程序等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同时,通过人员交叉轮岗、跟班作业等形式,加快执法人员的能力提升,锤炼“狼性”品质,有力缓解执法队伍本领恐慌、能力不足问题。

多种多样的党建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南通市委市政府部署在高速公路出口设置卡口,加强对入境车辆和人员的检查和检测。“危急时刻,党员先上!”关键时刻,支队党委首先想到的就是党员、第一时间发出“倡议”,消息传出,市区160名共产党员,人人请战,个个争先……疫情期间,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支队党委深入开展“三个在一线突击行动”,在市区7个交通防控点成立了7个临时党支部、7个党员突击队、7个青年突击队,同时设置了1个巾帼示范岗。

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也激励了青年队员尽心尽力投入到防疫第一线。交通管控是应对输入性疫情的第一道关口,交通执法人就是人民群众的“前哨站”和“防护屏”。400余名执法人员24小时接续驻守在高速出口防控点,为南通筑起了一座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科技助力“云执法”成效显著

“嘀嘀嘀……”7月21日清晨,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大队执法人员一进入南通火车站区域,执法车上所携带的设备就发出了警报,刚“擦肩”而过的苏F51XX车涉嫌非法营运!果不其然,不一会儿,该车来到接送平台停下,只见两名旅客早就等候在那里。驾驶员刚刚打开车门让两名旅客上车,就被“从天而降”的执法人员“逮”了个正着。

执法车上自动报警的设备,就是该支队打造“云执法”平台建设的系列成果之一“火车站鹰眼视频监控分析研判系统”。一直以来,传统的交通执法现场查处模式如同“大海捞针”,需要大量的执法力量,且效率低、效果差。如何运用科技的力量降本增效?

今年5月8日,该支队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意欲围绕支队非法营运车辆稽查、非法揽客人员管控、公路超载超限治理、班车不按站点停靠等道路和水上执法场景展开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新的课题,最终,建立一个数据高度关联,集协同办案、监控指挥、勤务管理、定点执法、移动执法、非现场执法、科技执法、综合查询展示于一体的具有南通特色的全流程数据化交通综合“云执法”平台。据悉,利用“大数据”实现“云执法”,这在江苏省行政执法领域尚属先例。 

比如,在“黑车”猖獗,屡禁不止的南通火车站,支队在火车站进出口、站前辅路等重要位置设置了9个人工智能监控探头,对经常出入火车站的车辆、人员做到自动识别取证,形成“涉嫌黑车经营数据库”,一旦“重点布控车辆”再次进入火车站,系统会自动报警,执法人员可立即精准“收网”。通过科技锁定、定向查处,执法队员对非法运营车辆实施了一轮又一轮精准打击,先后对上百辆“黑车”实施了扣车、罚款等行政强制措施,对于布控车辆查处准确率和有效率达到80%,一级嫌疑黑车出现率下降了93.75%。“大海捞针”式的“粗放型”执法模式,转型为“定点清除”式“精准化”执法,实现了行政执法“质”和“量”的双提升。同时,一系列的智能化监管也在多个方面助力交通执法。在“两客一危”重点执法领域,支队建立“每天三必查”制度,对发现的异常车辆进行研判立案处罚共39起,最大化发挥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的应用实效。在水上综合执法领域,他们初步搭建了内河船舶智能监管子平台,针对船舶超载、超吃水等显性违章进行自动检测、非现场处罚等。

互联网“云平台”、智能化监管平台的建设,也为“非现场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撑。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危化品道路运输必须纳入企业实时监控,同时纳入执法部门实时监控,但市区一家危化品运输企业却并未做到这一点。今年5月下旬,执法人员通过重点车辆日常营运规范性监管系统,对该危险品运输企业电子“查岗”,但该企业监控平台未及时回复。执法人员立即通过“千里眼”监控平台,确认企业监控人员并不在岗,随后又通过“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核查,发现企业未及时对车辆报警信息进行处置。执法人员清晰地认定了企业的违规行为,随即固定了企业违规行为的相关证据。在“铁”的证据面前,企业负责人只好认“账”。鉴于该企业首次出现这一违法行为,执法人员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企业作出了责令限期改正的行政处罚。据悉,今年以来,支队已通过“互联网+监管+执法”模式办理了类似违法案件60余起,极大地节约了执法人力资源投入成本,提升了执法监管效率。

精准护路“源”治超打出组合拳

7月16日,海门宝钢物流有限公司,运载着矿建材料、非金属矿石等货物的车辆进进出出,新改造过的两台称重设备及其监控系统自动进行着各种数据记录。作为南通率先建设的货物装载源头信息化监管平台的重要一环,这套称重及监控系统,早已远程接入行业监管平台,实现了管理部门对企业进出车辆的实时监控。

车辆超限超载危害无穷,屡禁不止。超限超载治理,也是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此前,省交通运输厅就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货运装载源头治超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切实转变执法理念,进一步加强货运装载源头监管,确保实现治超关口和重心前移。

南通境内普通国省道947公里、农村公路17378公里,路网密度全省领先;同时产业结构呈现“两头在外”特征,在网运行货车近三万辆,运输企业小弱散,运输结构不合理,源头企业多头监管,监管难度可见一斑。为此,南通在全省率先实施大数据战略,打出了源头称重实时监管+强力推行道路运输电子运单制度的组合拳。

去年底,南通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排查辖区内水泥厂、煤场、砂石料场、港口、物流园区等货物集散地及货运站等场所,根据排查结果,及时将货运量较大、容易发生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的货物集散地及货运场站作为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并部署其在货物装运场地安装合格的称重检测设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车辆进行装载,自行对出场(站)货运车辆进行称重检测。其中要求,在今年10月底前,包括崇海汽渡、临永汽渡等南通183家重点货运源头单位的称重数据,都要接入南通货物装载源头信息化监管平台,全面实现对进出车辆超限超载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大力推行电子运单制度,既可以避免货主提出的不合理装载要求,也便于“一超四罚”提供依据,是加强源头监管的重要手段。7月6日,南通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召开全市重点普通货运企业培训会,要求全市所有被公示的重点普通货运企业在发车前,必须通过“南通市运输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如实填报该趟次货运运单内容。

具体来说,企业填报电子运单后,货物装载源头单位、车辆及挂车信息、驾驶员身份信息、货物的种类及运送信息等一目了然。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平台就可以查看。交通、公安部门实施治超路面联合执法时,可同步查验货运运单,依法记录违法行为所涉及的货物装载源头单位、道路运输企业、货运车辆及驾驶人信息,连同行政处罚决定书一起录入江苏超限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由交通运输部门依法实施“一超四罚”处罚。

同时,超限超载行为也不仅仅是一罚了之。执法部门还会将货物装载源头单位、社会化称重服务单位、货运运单情况等,纳入所属行业监管部门信用管理,由市发改委推动各部门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市大数据管理局还将对各市行业监管部门认定的联合惩戒对象,及时通过“信用南通”网公示,推动各地各部门坚持结果应用、联合奖惩,打造齐抓共管治理超限超载“南通模式”。

据介绍,经过一系列的治理,目前,南通市普通公路可监控路段超限率已压降至0.37%,查处量同比增长了近6倍。超百家重点货运装载源头单位的运输实时数据,已经接入了货物装载源头信息化监管平台,可全过程记录、研判、分析、管理货运运输数据,交通、住建、工信等部门对超限超载车辆实施闭环管理。

创新执法“一企一档案”闯出新路子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纷繁复杂,令人堪忧。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重型货物运输,一直是货运企业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重大风险源,也是令执法管理部门难以抓住重点环节、抓住要害部位的头痛之事。

如何破解这些重点货运企业的安全监管难题?经过前期广泛、认真地调查研究,从今年3月份开始,该支队打破过去传统执法检查模式,从企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车辆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的不安全缺陷等多视角、多角度入手,按照“一企一档案”要求,定制了以市区76家重点货运企业(41家危货运输、22家重点普货运输企业以及13家重点货运源头运输企业)为目标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安全技术服务第三方专项辅助方案,计划利用五个月时间,完成对被检企业的初查、复查以及问题整改和闭合;同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一企一档案”的执法管理档案。

江苏东有物流有限公司是接受支队“一企一档案”定制执法检查的首家企业。今年3月16日,支队联合第三方,对该公司危险品货物运输的车辆管理、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双重预防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对照11项指标,支队和第三方先后查出该企业存在25条问题,均限期进行了整改,并建立了完整的档案。

据悉,实行建立“一企一档案”执法模式之后,若该企业在哪个方面出现问题,就可以“顺藤摸瓜”,很快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使问题迎刃而解,避免了过去“多家企业一把抓”“多种病症吃同药”的现象,使执法管理更有抓手、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时效性。

到今年7月底,南通市区76家重点货运企业已经完成问题整改。“一企一档案”定制执法模式,将是南通交通运输部门今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载体。他们将通过现场勘验、重点访谈、角色扮演、细化服务,强化教育、引导,并适当配合行政处罚等方式方法,帮助企业不断完善自身安全管理体系,逐步走上规范化、实效化之路,助推企业健康发展、不断做大做强。

亲情执法 自己多跑路让群众少操心

从越江路口到开发区创业外包服务中心,22公里路程,出租车收了67元,是不是绕路了?今年5月份,南通市出租车总公司李师傅收到这样一份投诉,乘客赵先生认为他没有按照最短的路程行驶,涉嫌绕路。接受调查的李师傅觉得委屈,急得满脸通红,差点掉下泪来。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两名调查人员接手后,通过利用车辆的里程表和高德地图进行实际线路“双测试”发现,赵先生提出的线路比李师傅实际走的线路还长了600米左右。结果出来后,赵先生和李师傅都对执法人员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示肯定,对执法人员公正办案的行为连连道谢。

端午期间,3艘危化品运输船舶满载货物驶入码头准备卸货,按照规定,卸货前必须通过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检查。耽误一天,每个船主就会损失3-5万元。怎么办?当船东汪某试着联系执法部门看能不能特事特办时,立即得到了热情回应,“立即急办”!今年的端午假期,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水上大队3天出动执法人员20多人次,及时为多艘船舶实施报港、安全检查等相关手续,顺利完成了卸货。

7月份,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南通市交通运输部门推出“普货车辆道路运输证自动年审”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自动年审不见面、零材料、自动审。他们对车辆所属的业户经营许可证、车辆道路运输证、车辆行驶证共3类19个项目设定查验指标,到期的普通货运车辆只要满足系统设定的这些指标,无须提供任何材料即能通过系统比对实现自动年审,实时获取微信推送的年审通知和年审电子标贴。自动年审服务的开通,惠及了南通市主城区3300多家企业、1.9万辆车辆,平均每年减少企业往返窗口约1.8万个趟次,已有3575辆普货车辆通过系统自动年审,占同期所有普货车辆道路运输证年审业务的49.62%。

让自己多跑路,让群众舒心;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把机械的执法转变为人性化的服务,用真情在群众中架起理解的桥梁,这样的案例在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还有很多。为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支队新增了道路运输政务服务分窗口,让从业资格考生当场就可领证;在“大件运输许可服务大走访活动”中,他们深入企业大走访,现场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以贴心的服务为企业开通“直通车”,助力企业发展;积极落实“船员口袋工程”,组织“随到随考”,让信息多跑路、让船员少跑腿;开展“亲情服务工程”,船检人员远赴福建、武汉等地,上门为船舶“把脉会诊”,切实减轻企业运营成本。优质暖心的服务,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改革一年多以来,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紧扣“安全就是执法,执法到位就是安全”的思路,咬紧“唯旗必夺、勇争一流”的目标,大力弘扬“拼搏、担当、奉献、创新”的新时代南通交通执法精神,科学运用“规范执法、精准执法、科技执法、联合执法、亲情执法”五大执法方式,出实招新招、下真功硬功,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满载硕果,一路高歌。他们立足当下,谋划长远,力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交通服务大众、保障百姓出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加醒目的执法服务亮点。(记者 茆同风 通讯员 陈庆庆)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