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9月4日长沙电(通讯员 邹乔夫 苏伟)9月1日,走进湖南省祁阳县八宝镇龙山村的田间地头,只见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际,田间道路宽阔平坦,路两侧的防渗渠平整美观,大小沟渠纵横相连,呈现出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一望无际的田野
八宝镇龙山村荒山多、耕地少、水源缺,是全县有名的偏远穷山村。如今,这里地绿水足,摘掉了“穷帽子”,成为了远近响当当的富美村。当地村支书王远明告诉我们说,龙山村的蝶变,关键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以前这儿田间道路低洼不平,灌溉用水根本引不进来,几乎全是‘望天田’,耕种、收割全部靠人力,低效且收成不高,全村没有几个人愿意种田的。现在政府帮我们把机耕路、引水渠修到了田间地头,不仅进水排水非常方便,确保了旱涝保收,而且从插秧到收割几乎全程实现了机械化,今年种两季比往年种一季还要轻松得多,亩产也高,种田真成了一件幸福的事了!”正在田间管理的种田大户王昌富打开了话闸子。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不仅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村支书王远明一路领着大家来到了旺家种养专业合作社,只见漫山金槐,芳香扑鼻,令人心醉。合作社负责人张敏正在车间巡回指导金槐茶加工。“合作社第一期种植的300亩金槐,现已全部进入了盛产期。槐米采摘旺季,正值高温时节,槐米容易脱落,我最担心人手不足不能及时采摘造成损失。现在,许多在外务工的乡亲纷纷返乡创业,就近打工,我再也不用为请人用工发愁了,今年产槐米1万多公斤没问题。”交谈中,张敏满脸都是笑容。
村民正在采摘槐米
据了解,现在,龙山村29户贫困户通过就近就业,都实现了稳定脱贫步入小康。
龙山村的蝶变是祁阳县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生动画面。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近年来,该县以建设“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为统领,始终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有机衔接,着力促进“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成功创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6个,打造了德辉蔬菜、自然韵黑茶等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基地70余个,培育了祁阳槟榔芋、祁阳茶油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祁阳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评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同时,启动实施贫困村“田成片、路成行、渠成网”补短板工程,全县50多个贫困村农田水利设施得到迅速改善,天子龙蔬菜、顾君油茶、银光粮油等一批扶贫主体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省市“扶贫明星企业”,带动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同时,祁阳县积极探索“田美乡村”建设试点,将高标农田建设与水库灌区建设、河道综合治理、土地整理和乡村美丽建设等涉农重点项目“打包”实施,大力打造宜居、宜农、宜旅美丽乡村,凸显生态经济发展特色,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带动农民致富。茅竹镇的三家村位于湘江河畔,湘江流经该村5.5公里,系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清澈,河面宽阔平静,堪称“十里平湖”。该村村支书马春生向我们介绍。
三家村田园综合体
近三年来,该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将“三带(沿江风情景观带、民居民宿经济带、经作果林观光带)三园(德辉现代农业园、优质特色水果园、浯溪国家湿地公园)三区(休闲体验农业示范区、中心景观区、特色民居区)”作为结构布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业,三家村开启了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的乡村振兴新篇章。2019年,三家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79.5万人次,并被授予湖南省同心美丽乡村。2019年,祁阳投入资金9653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亩。截至目前,全县高标准农田达41.9万亩,连片规模在2000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达30个,高标准农田占比52.83%。
“地在人种,戏在人唱。”一连串耀眼数字下是祁阳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其背后是祁阳县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担当作为和不懈努力。“2020年,祁阳将投资9552万建设高标准农田5.97万亩,进一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为全县乡村振兴不断蓄势发力。”祁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詹国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