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江苏-中国改革报看江苏,江苏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残疾人之家”创特色扶贫模式

江苏泗阳县残联建“家”帮助残疾人走出“因为一个人、拖累一家人、致贫一户人”窘境,找到增收致富新路
2020-09-03 11:19:00 来源: 

□ 本报记者  茆同风

“我在这里有吃的,有玩的,每个月还能赚1000多元,真好。”在江苏省泗阳县城厢街道建华社区“残疾人之家”就业的司守军对“残疾人之家”赞不绝口。司守军对“残疾人之家”的赞许,源于这个“家”的特殊功效。在脱贫进入攻坚阶段,残疾人家庭增收致富无疑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了让残疾人家庭增收致富,泗阳县残联牵头尝试建设集就业、照料、康复于一体的“残疾人之家”,让残疾人走出了“因为一个人、拖累一家人、致贫一户人”的窘境,帮助残疾人家庭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形成了具有泗阳特色的“扶贫模式”。

让残疾人有“家”的感觉

在泗阳县张家圩镇小史集社区“残疾人之家”,10余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纸盒包装作业,通过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增强了劳动致富的获得感和自豪感。

小史集新型农村社区位于泗阳县张家圩镇最南端,现有持证残疾人211人,其中重度残疾94人、轻度残疾117人。小史集社区“残疾人之家”于2018年建成,主要为小史集社区低收入户家庭中的残疾人和重度肢体残疾、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服务。

该“残疾人之家”在日常服务中体现了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做到“一家多能”、一室多用,且按照“十有”标准建设,能够满足本社区残疾人的实际需要。目前已为26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和康复服务,并配备相应的文化、体育活动器材、用品,开展法律法规和就业扶贫相关知识培训,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及体育健身需求,同时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依据安全性能高、职业危害低、操作简单等适合残疾人的劳动项目原则,社区积极与纸盒厂、服装厂等开展合作,在组织残疾人康复训练之余开展辅助性劳动,目前已为17名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岗位,让他们每月能获得500元~1000元不等的收入。

增收化解脱困难题

泗阳县所有乡镇(街道)46个“残疾人之家”都有类似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都是残联帮助联系的一些简单易学的手工活,这些项目技术含量低,安全系数高,适宜残疾人操作。企业经过简单培训后,全县1000余名残疾人实现在家门口上班。今年5月,泗阳县在捷锋帽业成立宿迁市首家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中心暨残疾人创业基地。已为残疾人开发就业岗位22个,还为全县8个“残疾人之家”提供辅助性就业项目,带动就业近300人。

“这些残疾人以往大部分是靠家庭护理,家庭的监护人想赚钱也走不开。泗阳县‘残疾人之家’的建设,不仅帮助残疾人找到了辅助就业的岗位,还让他们享受康复、训练、娱乐、‘免费午餐’等‘日间照料’。”泗阳县残联理事长沈燕红介绍说。

更重要的是,“残疾人之家”还帮助残疾人的家人解除无法外出赚钱的苦恼,实现了“解脱一个人、致富一家人”。

合力共建“残疾人之家”

“残疾人之家”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光靠泗阳县残联一家唱“独角戏”肯定不行。如何才能使“残疾人之家”在服务残疾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泗阳有着自己的思考。

“残疾人之家”运行管理,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泗阳动员乡镇、街道、残联、扶贫、民政、开发区、卫计等全力支持配合,并在卢集镇成河社区、李口镇八堡村试点建设“残疾人之家”,通过试点,边干、边学、边完善、边提高。

按照江苏省的标准,办一所容纳15人以上的“残疾人之家”,仅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百万元之多。经费不足,泗阳县残联开动脑筋,把合并后闲置的乡镇法院、敬老院以及小学租借过来,改造为“残疾人之家”,有效解决了“残疾人之家”用房问题。

谁来办,如何办,是“残疾人之家”遇到的一大难题。泗阳县采取“乡镇主导、专委示范、村干领办、能人参与”等措施,先后在卢集镇郝桥社区、张家圩小史集社区、八集乡六塘村等46个村、社区办起了“残疾人之家”,并明确“残疾人之家”以乡镇为主,乡镇政府参与管理。

为了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帮助他们走进“残疾人之家”,泗阳县还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凡是能从事辅助性就业的,每人每天补助10元,同时享受每天20元的日间照料补助;凡是不能从事辅助性就业的,享受每月600元的日间照料补助。

有场地、有房子、有政策,面对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关键还要有人愿意干。泗阳县残联对于申办“残疾人之家”的爱心人士,给予用电、用水、用房等方面以最大的政策支持。桂庄社区的“残疾人之家”负责人石丽凤坦言:“残疾人之家”的租金不用自己掏,房子修建费用不用自己付,健身器材不用自己买,日间照料费用不用自己拿,我只要把“残疾人之家”管理好、经营好就行了。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