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消费扶贫提质增效

2020-08-31 15:21:24 来源:本网专稿 

北京坚持首善标准,发挥首都优势,发扬首创精神,构建全民参与的消费扶贫模式

近日,全国消费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出席并讲话,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北京市扶贫支援办主任马新明代表东部省市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等四家单位获得“全国消费扶贫示范单位”授牌。据悉,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发挥首都优势,发扬首创精神,构建了全民参与的消费扶贫模式。2019年以来,持续深化消费扶贫行动,全市消费扶贫总额290多亿元,取得显著成效。

党建引领统筹推动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消费扶贫,构建各级书记亲自抓、四套班子共同抓、各方协同抓的工作格局。召开市领导小组会、市委常委会等10多次会议,部署推动消费扶贫,针对疫情影响扶贫产品销售问题作出批示,启动北京消费季并购买扶贫产品;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带领政协委员调研助推扶贫产品销售;常务副市长多次召开推进会,推动消费扶贫工作落地生根。

北京市在消费扶贫双创中心设立党建教育基地,打造“消费扶贫+主题党日”党建扶贫模式,组织中央和全市党员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主题党课、了解脱贫攻坚成就、重温入党誓词、体验消费扶贫,举办1000余场5万名党员参加教育体验活动,激发广大党员支持参与消费扶贫。

政府引导政策支撑

发挥政府职能,整合政策资源,有力推动消费扶贫。

抓政策,制定实施《北京市消费扶贫行动方案》《预算单位预留30%份额采购扶贫产品的通知》等10余个文件,安排消费扶贫专项引导资金,补贴市场主体场租、物流、仓储、生产,支持消费扶贫网点建设。

抓组织,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成立各方联动参与的工作专班,每月调度推动消费扶贫,举办全市预算单位和国企消费扶贫培训班。

抓目录,率先编制发布《北京市消费扶贫产品名录》,严格把关推出北京扶贫支援的90个旗县2100多种产品,确保消费扶贫质量效益。

抓平台,建成“1+3+16”的运营模式,率先建立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采用线下、线上、大宗交易营销方式,设立16个区级消费扶贫分中心,引入若干个双创资源要素品牌。

抓渠道,推动“十百千万”行动,在新发地、岳各庄、石门、锦绣大地等10多个批发市场设立专馆。在物美、超市发、京客隆等100余家商超建立消费扶贫专区;在1000多个便民生活中心设立消费扶贫网点,在全市布设10,000多个消费扶贫销售柜,打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

抓载体,会同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发行“北京消费扶贫爱心卡”,办卡量超过100万张,开展持卡消费优惠活动,吸引广大市民购买扶贫产品。

成立北京市消费扶贫电商联盟,联合阿里、京东等100余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助力消费扶贫。推出“齐心战疫,八方助农”活动,举办各种网络直播量数万次,组织2000余场扶贫产品展销会,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市场运作企业赋能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梳理培育扶贫产品产业链,提升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建基地,引导企业建立种养殖生产基地、深加工基地、货源供应基地,如首农食品集团在内蒙古建成10个活畜基地,新发地市场在全国建立了300多个基地,组织“百王”和“百强”深入贫困地区种植采购。

强企业,支持北京龙头企业与帮扶地区共同组建企业,培育市场主体,如首农食品集团与青海玉树共同成立“青海首农玉树供应链公司”,首创集团在内蒙古商都县建设蔬菜加工中心,凯达集团、秋实农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成立加工和直采企业,建成运营“物美扶贫超市”,集采832个县扶贫产品近千种。

树品牌,利用世园会、服贸会、农博会、农业嘉年华等国际和全国性活动推广扶贫产品,举办“北京消费扶贫季”等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扶贫精品馆,打造扶贫产品物美价优的品牌。

建机制,全力建设线上线下联动、前后方联动、双创联动、市区联动、政企联动,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打通扶贫产品销售绿色通道。

社会动员全民参与

发起“大爱北京、消费扶贫”行动,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学校、进医疗养老机构、进社区、进商超、进批发市场的“七进”活动。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机关带头,全市4600余家预算单位、43家市管企业按照不低于30%的预留份额优先采购扶贫产品,全年采购额10多亿元。推出“消费扶贫+工会卡”模式,为550万张北京工会会员卡增加消费扶贫功能,动员会员通过参与“满99减50”优惠活动。组织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采购和田滞销扶贫产品和田鸭500余吨,帮助销售内蒙古自治区滞销的粮食592万公斤、牛羊肉196万公斤,带动贫困户脱贫。

将消费扶贫纳入“万企帮万村”“携手奔小康”重要考核内容,积极倡导“购买一份扶贫产品、奉献一片首都爱心、帮助一个贫困家庭”,得到社会各界响应。动员媒体捐赠9.7亿元公益广告,在电视电台、地铁公交等广泛宣传扶贫产品。组织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吸引广大市民积极采购。组织内蒙古冬季旅游活动,举办阿尔山、乌兰察布旅游推介会,开通“京和号”“乌兰察布号”“天行草原号”等35趟旅游专列,深化旅游消费扶贫。

创新试点持续提升

制定实施《北京市关于开展消费扶贫专柜及消费扶贫生活馆创新试点的实施方案》,主动对接中科锐星、中科同创,全力推进创新试点工作。目前,落实高校、医院等10,000多组销售柜布点,9月底前全部完成布设。积极推动消费扶贫生活馆建设,支持双创中心生活馆建设,密云馆建成运营,各区生活馆建设加快推进。

消费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北京将着力抓好“五个持续”,推动消费扶贫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持续加大整合动员,整合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凝聚各方合力,构建人人参与的消费扶贫大格局。持续完善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政策支撑、企业目录、产品标准、运营服务、社会动员、价格、监管、宣传等九大体系,推动消费扶贫提质增效。持续拓宽消费渠道,加大消费扶贫“七进”力度,做到全覆盖、优先购、带贫好。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推出一批消费扶贫示范基地、企业、单位。持续提升供给能力,鼓励引导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培育研发优质品种,继续鼓励推动龙头企业、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建立基地。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建立扶贫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范标准和定价机制,保证消费者买得到好产品、享受到优质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稿件由北京市扶贫支援办提供)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