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任丽梅
记者从教育部日前举行的首场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全国所有普通本科高校全部实施了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了110万门课程,合计1719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达2259万人,合计35亿人次,掀起了一场高等教育领域的“学习革命”。
统计显示,湖北68所普通高校的5.9万名教师开出在线课程92.7万门次,参加学习的学生3.4亿人次。全国高校教学大数据监测还显示,此次全国高校在线课程开出率达到91%,教师在线教学认可率达80%,学生在线教学满意率达8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上半年我国开展了一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和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在线教学,不仅成功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停教、停学危机,而且审时度势、化危为机,应变局开新局。教育部将通过“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在线教学技术,保持住中国教育教学改革这个势头。
在线教学呈现稳、改、赢、爱
吴岩介绍,总结春季学期大规模在线教学,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稳、改、赢、爱”。
“稳”,稳住了武汉高校、稳住了湖北高校、稳住了全国高校。而这个稳不是简单被动的稳,而是实现了教师开课率高、学生到课率高、师生互动率高;教师教学满意度高、学生学习满意度高、学校管理有效度高,很好地实现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改”是在线教学实现了高等学校教、学、管的革命性变化,主要体现在改变了教师的“教”,教师教学成就感普遍提高;改变了学生的“学”,学生学习获得感大幅度上升;改变了学校的“管”,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得到了实质性提高;改变了教育的“形态”,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新的教育形态。很多高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时、因地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采取“云答辩”“云毕业”等形式保障学生如期毕业;利用信息化手段监控在线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了从经验式、粗放式管理向数字化、精准化管理的革命性跨越。
“赢”是在线教育教学实践,不仅成功应对了危机,而且化危为机,用一场“学习革命”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具体来说就是实现了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融合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从满堂灌的“单声道”向互动式的“双声道”转变,疫情拉开了高校师生的物理距离,但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师生间点对点的交流互动大幅度增加,有效解决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老大难问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促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的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转变,化危为机,主动求变,中国高等教育开展了一场新时代的新教改。
“爱”是这次大规模的在线教学,百万高校教师倾情投入,千万大学生受益,体现了对学生的大爱。同时,在世界疫情依然严峻的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以开放姿态分享在线教学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积极传播有温度、有穿透力的爱,为处于艰难时刻的世界高等教育贡献了中国力量。上半年,教育部推出了英文版的“学堂在线”和“爱课程”两个在线教学国际平台,目前已上线英文课程505门,覆盖100多个国家,向全世界上亿大学生和全球学习者免费开放。教育部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以及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坦桑尼亚等国教育部门开展了抗疫经验视频交流,黑龙江教育厅与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进行了在线教学经验交流,清华大学举办了国际高校在线教学“云分享”,与亚欧十几所高校共享中国的经验和成果。
坚决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我们在肯定成绩的时候,也不讳言还有一些短板问题。”吴岩坦言,在线教学目前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在这次大规模在线教学中,暴露出教与学的思想认识不足、师生能力准备不足。在线教学需要教师转变在课堂教学时“我讲你听”的方式,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时时感觉学生学到了没有、学会了没有、学好了没有;学生也不像在课堂教学那样面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二,从技术方法上来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提升改进空间,运行保障能力、新技术对教学服务的针对性还需要提高。第三,在线教学是个新生事物,它不仅是师生的教和学,还有一系列的评价标准、质量机制、政策激励等方面的制度体系设计还没有跟上,今后要不断优化和完善。
吴岩说,通过全国高校教学大数据监测和分析,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教学不可能也不应该再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所谓的教与学的常态,而要有新常态。教育部在这个新局中通过“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在线教学技术,保持住中国教育教学改革这个势头。
他强调,下一步,教育部在线教学方面主要做“四个新”。第一,完善政策,推动在线教学走向“新常态”。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从物理反应走向化学反应,把经过实践证明的成功有效的“战时措施”转化为“平时机制”,把“暂行规定”升级为“长期制度”,把“临时教改”变成“质量行动”。第二,强化保障,优化在线教学服务“新平台”。紧密促进和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把新技术引进来,把新标准引进来,更加有力地支持教与学的在线平台、智慧工具不断迭代升级。第三,提升质量,打造教育教学改革“新精品”。今年晚些时候,首批国家一流课程,也就是五大“金课”将会全部出齐,经过程序后面向社会一起公布。通过立起标杆、树起榜样,坚决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让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有标杆、有榜样、有标准。第四,聚焦公平,探索教育开放共享“新实践”。要把“互联网+”“智能+”技术、网络化、数字化优质资源里面的共享分享推动起来,让优质资源成为各个学校都能得到的教育资源。同时,借助这次的探索和实践,把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人人、时时、处处皆可学的特点固化下来、推广下去,并把中国这样的好经验、好方案向世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