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在长远发展上 办在群众心坎上

——山西省襄垣县改革发展纪实
2020-08-27 10:00:51 来源:本网专稿 

襄垣县宝峰湖畔农业盛景

□ 李敏 崔晶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山西省襄垣县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努力在转型发展上蹚新路、当先锋,秉承“干实事”的态度,以“钉钉子”的精神,谋一事、定一事,干一事、成一事,击鼓催征,踏石留印,推动农村综合性改革,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刀阔斧进行教育和医疗改革,全县改善民生、惠及百姓的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把发展谋在襄垣长远上,把实事办在老百姓心坎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农村综改

推进乡村振兴

2018年5月,财政部确定襄垣县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两年来,襄垣县围绕“试点试成示范点、改革改出原动力”的目标,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以6个试点试验村建设项目为载体,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社会治理、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机制新途径,打造统筹融合发展新亮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襄垣模式。

走进“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宝峰湖畔,只见“碧池圆叶何田田”,一簇簇睡莲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把富美乡村装点得如诗如画。望着村里茂盛的荷花,虒亭镇建华村党支部书记魏增峰喜上眉梢:“我们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今年村党支部组织、合作社运营、村民参与,在闲置河滩地种植了500亩荷花。荷花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老百姓也能增收。初步预算,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150万元,平均每个村民能增收600多元。”

建华村利用宝峰湖周边的闲置河滩地种植荷花,是襄垣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立足资源禀赋,深挖生态潜力,特别是荒水、荒地、荒滩“三荒”资源潜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有益探索。

宝峰湖片区水资源丰富,区域内各村耕地较多,种植条件良好,但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数量和质量不均衡,集体经济增收速度缓慢。在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模式的过程中,襄垣县选择宝峰湖周边的虒亭镇和上马乡2个乡镇、16个村作为试点推进。其中,建华、土落、虎口、流渠、司马6个行政村是试验核心区,赤壁、丰岩等10个行政村是试验拓展区,予以点状推进。

农村综合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襄垣县坚持遵循规律、整体谋划,稳妥把握改革节奏和步骤,分类施策、梯次推进,试点先行、久久为功。在6个试点村,规划了宝峰湖湿地生态旅游项目、农家乐示范样板、钓鱼风情小镇、油用牡丹种植基地等38个改革项目,截至目前,改革项目中21项正在加紧推进,17项已顺利完工,初见成效。

徜徉土落村,只见藤蔓月季花开正盛,引来蝴蝶蹁跹起舞,白墙黛瓦的农家院落掩映在绿树丛中,游客在清澈的湖边体验垂钓的悠闲、在风光旖旎的马路上悠然散步,农家乐的老板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在土落村的农家乐里,从河南来这里旅游的瞿艳冬说:“这里空气好、水质好、绿化好,路修得好,也装上了路灯,晚上吃完饭散步比较方便。我们来这里钓鱼、休息、吃喝玩,心情特别愉快,每年都来三四次。”

今年64岁的魏继宝是土落村村民,他经营着一家农家乐,至今已有5年之久。每年一过端午节,他的农家乐就格外忙活,许多从天津、山东、河南、河北等周边省市过来的游客,都会去他家常住。

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土落村徐徐展开,这也正是襄垣县瞄准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的生动实践。

为切实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襄垣县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盘活农村各种资产、激活农村各类要素,探索完善“房联社”“土地当铺”合作模式,通过承包土地规模经营、农业特色产业带动、盘活集体存量资产、闲置房屋统一运营、提供有偿服务增收、挖掘自然资源潜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等经营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农民变股民、农民变老板、农民变工人,激活资源要素活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扎扎实实推进乡村振兴。

为有效释放改革政策的综合效应,建立健全农村发展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农业基础稳固、农村长治久安,襄垣县坚持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持续加强农村发展软硬环境建设,完善改厕、改水、污水及垃圾处理、农村道路、乡村绿化、亮化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造“洁净村庄”“森林村庄”,实现发展和治理协同推进。

发展“六个万亩”

引领群众致富

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襄垣县在稳住27.57万亩玉米生产功能区种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有机旱作农业为牵引,以“特”和“优”为方向,聚焦重点、精耕细作,绘好“六个万亩”工笔画,持续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

“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村民到年底分红。”韩村党支部书记杨旭峰说,“为了确保村民收益,不论辣椒收成如何,入股村民均能得到每亩至少500元的保底分红,另外再根据当年的销售情况,获得二次分红。干辣椒保底收购价每斤5元,贫困户保底价每斤7元,大家种植尖椒的积极性都很高。”

万亩尖椒种植项目发展蹄疾步稳,是襄垣县全力推进农业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该县牢牢秉持“最宜最优”调产理念,按照“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包村单位+合作社、名人投+能人办、小事服务+杂粮销售,工业产品代工、农副产品代销、农业生产代管、经营资产代租、生产要素代托管,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的“五+五代两自主”工作路径,坚持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扭住种植、管理、销售、加工、机制体制创新和政策扶持六大关键环节,推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八种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民增收、农村集体增收“双增”目标。

今年以来,襄垣县把种植基础好、经济效益好、种植技术相对成熟、产供销渠道基本成形的辣椒、水果、中药材、小杂粮等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扎实推进万亩尖椒、万亩米槐、万亩有机水果、万亩连翘、万亩谷子、万亩丹参“六个万亩”产业稳步发展,助推农业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升级,让土地焕发出新活力、生长出新价值,激活农民个体投身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襄垣县11个乡镇积极融入“六个万亩”产业发展大格局。“万亩辣椒”工程在全县古韩、王桥、北底、上马等11个乡镇实施;各乡镇整合土地资源实施“万亩米槐”工程;以各乡镇丘陵山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实施“万亩连翘”工程;以“三漳一水”等富水区为重点,发展玉露香梨、晚秋黄梨、设施大樱桃等“万亩绿色有机水果”工程;在虒亭、王村、西营等乡镇,推广以优良品种、渗水地膜覆盖、绿色防控为主的绿色有机谷子种植基地,打造“万亩优质谷子”工程;以虒亭、上马等乡镇为重点,做大做强“万亩丹参”工程。截至目前,共种植优质尖椒10,500亩、谷子15,000亩、丹参13,400余亩、有机水果10,000亩,新种植米槐8600亩、连翘7870亩,剩余在今年秋季完成。

襄垣县通过“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有机衔接,产供销一体化组织推进,县农业农村部门、县农机中心、各乡镇从技术服务、农机具、土地流转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服务指导,解除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的后顾之忧;出台《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方案》扶持政策文件,对各项产业提出具体的奖补标准,快速推动“六个万亩”落实落地。全县在发展“六个万亩”及基础设施配套、龙头企业培育、农业品牌打造上预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力争通过三至五年持续推进,把“六个万亩”打造成全县的特色优势产业。

农业部门技术服务到家,公司统一育苗、统一保险、保底价收购,让农户吃了“定心丸”;政府补贴政策到位,解决农户资金不足难题,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政府、企业、农户多方联动,共同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向标准化、科技化、规模化迈进,一个个“华实蔽野、黍稷盈畴”的农业产业托举起全县群众稳定增收致富的热切梦想!

下一步,襄垣县将围绕做大做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在确保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积极谋划在县域北部发展秋季万亩油菜花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办法,采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以产业兴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襄垣县东湖美景

实施教育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襄垣县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内涵发展”工作总基调,坚持“向精细化管理要成绩、向标准化学校要质量”工作导向,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襄垣县主动对标全县人民对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期盼,优强项、强弱项、补短板,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体制机制供给,形成城乡一体、发展多元的新时代教育格局。

教育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开全市先河。打破体制束缚,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面向全省公开选聘编制外人才担任县一中校长,取消学校及校长行政级别,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原则,校长聘任上岗,促进校长由“职务”向“职业”的形态化转变、由“行政化思维”向“专业化素养”的实质性转变,实现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办学体制改革开全市先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跆拳道、游泳等优质校外培训资源引入校内,让公办学校和优质民办教育融合发展,把每个少年儿童掌握至少一项体育技能列入毕业项目考核,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学科研究体系建设开全市先河。遴选300名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其中有16名省级学科带头人和30名省级骨干带头人,依学段分学科建成县级学科组28个,形成了以县级学科组为龙头、学校学科组为基点的学科研究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襄垣县选派各学科骨干教师300名到太谷县跟岗学习,近距离吸取太谷课改精髓;假期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集中编制导学案,为课改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召开全县课改例会,进行全县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大调研,及时改进课改推进措施。目前,全县各校形成了适合本校学情的教学模式。

襄垣县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教育投入持续升温,建新校、改老校不断加码,师生专用免费公交车穿梭不息,教育发展基金设立运营,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加速提升,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教育资源提质增效,校园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师资队伍选优配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均衡发展。

襄垣县投资近1亿元,新建了永惠小学和太行小学西校区;投资近1500万元,新(改)建5所乡镇幼儿园,乡村幼儿园玩(教)具实现标配;投资530万元,对3所乡镇初中操场进行改造升级;投资4700万元,完成智慧校园、寄宿制学校“明厨亮灶”等项目建设,提升教育设施设备标准;投资675万元,为全县配置了图书管理系统与电子图书;投资3000万元,提速全县校园宽带网络,完成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等,基础装备提档升级;投资2000多万元,投入35辆公交车,开通4条学校专线,免费接送二中、三中学生上下学;成立“襄垣县励才教育发展基金”,重奖教学质量优胜者;创新改革奖励机制,制定完善中高考奖励机制,将奖励范围延伸至小学,充分调动全县小学、初中教师争创佳绩的积极性;与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满足全县人民接受高学历职业教育的需求。

坚持科技引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两年来,围绕“双创”战略要求,认真开展科技创新和扶持工作。顺利完成5个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任务,组织申报省级重点科技研发项目2家,申报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省级研发项目1家;2017年完成24件发明专利申请,超额完成指标6件,完成技术交易额1.95亿元;2018年完成发明专利申请22件,有效发明专利49件,完成技术交易额2.0708亿元;连续两年获得研发经费投入省级奖励,奖励资金共200万元。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幅幅让群众满意、人人出彩的教育画卷徐徐展开。

全面对标高水平,乘势而上求突破。襄垣县教育改革铿锵前行,风帆正劲,就是要让教育更有温度、服务更为贴心,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加快医改步伐

提升医疗水平

襄垣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聚焦医改难点,瞄准群众关切热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迎难而上,补齐短板,建立权责明晰的治理机制,打造县域专科合作模式,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惠民工程,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分级诊疗,实现“三医”联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期盼,“县强、乡活、村稳”的县域综合医改成效正在显现。

山西省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于2017年全面启动,作为长治市第三批改革对象,襄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医改工作,县长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深化医改顶层设计,将县医院、11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成立了襄垣县医疗集团(1+12模式),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单独设立,以医疗联合体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医、妇幼专科特色,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优质服务。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聘县人民医院院长,实行年薪制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项改革工作有序推开。

——推进分级诊疗,实现“三医”联动。两个县级医院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分别与6家省市对口医院和12个乡镇(社区)卫生院组建医联体,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双向转诊、会诊机制;确定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平均增长幅度控制在18%,严格临床路径管理、处方点评、辅助类药物重点监控等措施,坚决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势头;县级医疗机构97个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定额付费病种范围达到109种;在医疗集团全面推开药品购销“两票制”,严格按要求在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平台采购,高值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全部实行网上阳光采购,实现了全县所有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销售同药、同质、同价。

——打造县域专科合作模式。以二级医院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联合若干医疗机构专科,组建专科联盟;县人民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建设心血管专科联盟、与省心血管病医院成立心脏专科联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302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建立远程协作医疗服务,积极与北京、上海、天津及兄弟省市三甲医院联系,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到院手术、查房、坐诊、讲学;县中医医院与省心血管病医院组成专科联盟,升级为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专科联盟襄垣分院。通过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整体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实施惠民工程。组建76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全县签约家庭医生291人,常住人口签约192,248人、签约率68.86%,重点人群签约60,241人、签约率83.1%,残疾人签约6317人;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健康知识,将新建西街创建为“健康一条街”,设立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开展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智慧医疗纳入襄垣县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县医疗集团内部紧密融合,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进度。

——逐渐普及全民健康体检。2019年,为30,733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为23,214名0岁~6岁儿童开展免费预防接种和健康随访,对2084名孕产妇开展免费孕检、1662名孕产妇开展产后访视服务,对30,979名慢性病患者开展定期随访、健康生活指导服务;全县妇女宫颈癌筛查7297人、乳腺癌筛查4753人、产前筛查1778人、孕前优生检查1025对。

——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成功创建8个基层中医馆,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文化氛围,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229个村卫生所均能提供6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建立中医药传承激励机制,成立名老中医冯五金工作室,县财政对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每年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财政补助,补助资金的30%用于名老中医传承奖励;完善县中医医院基础设施,突出中医特色,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依托优势药品经营企业建设中药饮片供应中心,统筹县域内中药饮片采购、验收、炮制、配送等服务,实现县域内同质同价。

襄垣县医疗卫生网络不断健全,服务可及性显著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逐渐减轻,县域就诊率由上半年的48%提高到当前的76%,广大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本文配图由襄垣县融媒体中心连烽提供)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