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当新型农民做生态达人”

——勾勒新型职业农民的幸福蓝图
2020-08-21 09:15:30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丁南

□ 武艳杰

8月盛夏,位于福建德化县雷峰镇雷锋村的“2020年福建省优质稻新品种示范片”满眼碧绿,水稻长势喜人。炎炎烈日下,一架农用植保无人机在稻田上空快速往返喷洒着农药。

27岁的“农二代”陈德峰手持遥控器,悠闲地躲在凉荫下操纵着无人机,起飞、前进、悬停、返程、降落,代工的机器正成为原野间最美的“舞者”。

新型农民

“我儿子这桶药刚好打了5亩地,平均一分钟一亩。无人机打农药,一天200百亩地是轻松的事,差不多可省20个人工……”今年54岁的土地流转大户、德化县三珍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高明,站在稻田旁边新建的碾米厂前告诉记者。

作为泉州市近年来培育的18万农村实用人才中的一员,有着十年返乡创业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陈高明,说起田里的事儿可谓如数家珍。

“这片是荟丰优5478、甬优786,前面那片是野香优莉丝、紫香优676,都是6月1日后才插的秧。我们雷锋镇海拔高、气温低、雾气重、早晚温差大、水稻生长周期长、自然生态好,很适合优质稻米种植。”陈高明父子带记者走入纵横交错的田埂,涓涓细流环绕在绿意满眼的山间,与远处的白云蓝天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记者脚下的200亩稻田,便是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在今年6月份挂牌命名的“优质稻新品种示范片”,由陈高明发起成立的德化县三珍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种植。

目前,三珍农民合作社有社员128户,流转承包土地2000多亩,种植优质稻(有机米)并轮作蔬菜、马铃薯,同时大力发展巴马香猪、黑鸡养殖等,带动瑞坂、长基、雷峰等村125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6户,发展高优农业,实现增产增收。

守望田园

从雷锋村的优质稻示范片前往陈高明家位于瑞坂村山坳里的家庭农场,途中要经过3公里怪石嵯峨的未硬化土路。记者一行驱车近20分钟到达农场。

德化县官洋家庭农场位于四面环山的一处平地。原官洋自然村的20余户百余人口,多年前因政府实施造福工程,早已搬迁至德化县城关定居。目前,这里只有两户人家,陈高明及其父亲、妻子、儿子,外加邻居家一位不愿搬出大山的老人,5个人守护着青山脚下500多亩幽静的田园。

一栋三层小楼,是农场也是家。大门口挂着“师带徒”引凤乡村振兴工作站、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型职业农民校外培训基地等牌匾,门前池塘里几只大白鹅在游来游去,一群体型矮小、呆萌可爱的小香猪在疯长的地瓜秧中觅食嬉戏,葫芦棚架上绿荫掩映的猪舍里传来欢快地叫声……

“这是山上采摘的野凉茶,来尝尝,去暑消火。”陈高明的“寿星”老父亲,今年90高龄却身体强健,热情地招呼记者一行人喝茶。

“我们瑞坂村位于戴云山下,海拔700多米,屋里手机信号不好,适合放飞心情聊聊天。这里平均温度要比市区低5℃~7℃,白天不用开空调,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呢。”陈高明笑着说。

据陈高明介绍,官洋家庭农场主要种植有机蔬菜和优良红米水稻。与种植业相对应,2013年创办了香猪养殖场,2017年还建了个棘胸蛙养殖基地。“主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未来将打造戴云山生态立体创业基地。”

生态达人

记者在家庭农场内看到,有一大块稻田长势偏弱,且其间有杂草。陈高明解释说,因要申报绿色无公害基地,做高端农业,在省农科院等单位专家指导下,田地停施除草剂和化肥,采取“靠天收”和休耕的方式让土地休养生息。

“今年上半年已经出栏了近百头小香猪。这些猪养殖周期需要一年以上,整个生长过程吃着自产的玉米、地瓜、青菜、米糠等绿色饲料,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猪产生的粪便干湿分离并做无害化处理再加以循环利用,作为肥料,可以随水灌溉周边的蔬菜、粮食等农作物,这样就建立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

2017年,陈高明还与儿子在农场的有机稻生产基地内搞起了“稻虾共生”,让小龙虾当稻田“管理员”,在觅食活动中松土、活水、通气,消灭危害性幼虫,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2019年9月,陈高明所在的三珍种养合作社选送的“风至三珍”牌优质大米,在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福建省第五届地产优质米品质鉴评活动中荣获金奖。

谈起未来的发展,陈高明很有信心和干劲,因为现在有了得力助手。儿子陈德峰大学毕业后,也追随父辈返乡创业,成立了德化县德峰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与村民们一起种植优质米、无公害蔬菜,发展现代农业和养殖业。

如今,陈德峰已是一名熟练的农机手,不仅在耕种收割季节与父亲一起劳作,还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接电商平台,将优质农产品远销各地。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