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政和逆袭“摘帽”成扶贫示范基地 干部群众这样晒成绩

2020-08-14 12:18:03 来源:改革网 

改革网8月14日讯 福建政和县是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区位偏远、交通闭塞,过去是福建省级扶贫工作开发重点县,如今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还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这样的逆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8月1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主持词(政和专场)”新闻发布会。6位干部群众代表,讲述了各自的脱贫攻坚故事。

“摆脱贫困,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给一任打基础’这是廖俊波在任县委书记时,常和我们说的话,也是政和县以党建引领脱贫的工作精神概况。 ” 政和县县委书记黄爱华在谈到政和县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时,总会想到政和县对“廖俊波精神”的弘扬与践行。

黄爱华认为政和县取得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效,主要在“三突出”“三确保”上连续发力:突出党建引领,确保脱贫攻坚有气力、突生产业帮扶,确保脱贫攻坚有成效、突出机制建设,确保脱贫攻坚有保障。这几年,政和县筛选了137个有较强战斗力、执行力的机关组织,与124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还先后派驻290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选拔了136名基层党群工作者充实农村、社区队伍,选派了1155名党员干部与1794户贫困户结对帮扶。

“从2011年以来,我就一直在县扶贫办工作,这一路走来,有付出,也有收获;有辛劳,也有快乐,我用‘忙、痛、悔、乐’这四个字来概括。 ” 政和县扶贫办副主任陈必兴说。这几年他先后经历了健康状况不佳、家庭变故等问题,但扶贫路上,他说自己不知忙、不知痛、不知悔、有快乐。

一年到办公室加班100多次,主笔撰写脱贫攻坚报告、文件等材料100多篇,下乡及开会100多次(场)。陈必兴患有关节炎毛病,脚关节经常疼痛,单位办公室在4楼,上下楼梯要借用不锈钢扶手,楼梯扶手灰尘常年都被他的手“擦干净”。同事打趣说,“扶手的卫生都要被你包了。”

付出劳动,也有了成果。2019年全县1794户645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4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还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扶贫经验示范基地。因为工作认真,他也入选2019年度福建省最美扶贫人候选人名单。

南平市委办下派政和县东山村第一书记陈源钦为大家分享的脱贫攻坚故事主题是“上海小孩恋上东山老家”。他说,东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只有3个自然村762人口,贫困户15户50人,村民靠山吃山,收入主要靠笋竹、茶叶和锥栗。近年来,通过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使村子成了“明星村”,还先后荣获“福建省旅游特色村”“四星级旅游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等称号。

村民宋家花在上海念小学的孙女江景萱、孙子江俊哲每年都回村里过暑假,以前,因为村子破旧,又脏又乱,蚊子又多,回来没待几天就闹着要回上海。如今,这两小孩在光鲜亮丽,清静整洁,如同花园般的东山村一待就不想回了,直到开学在即,才依依不舍告别奶奶。

“念山村梯田变景区,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村民变股东,村民们富起来了;乡村变舞台,影响力大起来了。看到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我很知足。”政和星溪乡念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魏静分享了念山“三变”促脱贫的故事。

魏静介绍,念山村因梯田“多、小、长”特点,念山梯田成了华东地区线条最美的梯田。这些年,念山村依托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政府投入3000多万元,对村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保持原始、自然、古朴的风貌。为更好地开发念山旅游,2016年11月乡、村两级成立了旅游公司,邀请村民土地入股,念山村占40%,其中10%作为村集体收入,30%都让给村民。

“村民李恭生第一个把自家的田入股流转给旅游公司,一亩地算一股,他也成了股东。”魏静表示,土地流转后,李恭生每亩田每年有300元的流转租金,在旅游公司还可以务工,年底还能得到分红,大大增加了收入。

政和县农家人莲子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许仁寿介绍,他家所在的外屯乡位于政和县中部,地理条件差,河道狭窄曲折,十年九涝,低洼处的稻田常受水淹,水稻产量低,依靠种植水稻实现脱贫致富很难。当时的县委廖俊波书记亲自到洋屯村考察,确定了发展起莲子产业, 2017年,积极响应扶贫政策,划出莲田200亩作为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园,该村陆定妹等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驻,他们通过辛勤劳作,每户增收约3.5万元,当年都顺利脱贫。

如今,在合作社带动下,莲子种植扩大到周边乡村,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年产莲子140余吨,年产值达1250余万元。许仁寿说,莲子合作社还在继续壮大,除了种莲子,还发展竹荪、莲田鱼等种植养殖,产品销到浙江、江西等地。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攻攻成果,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大家一起走上美好的小康路。”许仁寿对未来的日子,信心满满。

范庄俊的家在政和县澄源乡新康村,海拔1000多米,山多田少,土地贫瘠,村民的收入来源靠种植茶叶。范庄俊一家6口,只有少数茶山和水田,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范庄俊初中毕业后就到江浙、厦门等地务工。

“2014年,我们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家里除了种田,家里没有别的收入,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范庄俊介绍,这些年,在政府的帮助下,种起了吊瓜。单说今年,种了90亩吊瓜,加上锥栗和茶叶收入,不出意外,今年十五六万元的收入不成问题。我们家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有了存款。

“今天的生活,我们一家人都很满足。感谢党和政府,贫困的日子过去了,我们还要迎来更好的生活!”范庄俊说。(武艳杰)

[责任编辑:赖斯园]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