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翰墨天下行——王德明

2020-08-13 13:54:23 来源:本网专稿 

活动合影

活动合影

团拜会合影

书画巡回展颁奖现场

书画巡回展颁奖现场 

王德明先生近照

□杰强

古都魏州位于邯郸东南,以乡水清幽环城和当地盛产五果之首的梨而号称“梨乡水城”。“梨乡水城”以文化底蕴丰厚而贤人辈出、闻名遐迩,声震华夏,如介子推割股熬汤,晋文公始设清明,魏文侯筑台礼贤,苏季子并相洹水,张公谨投龟定仪,僧一行测定子午等历史名人典故,俯拾皆是。中国市场经济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抱布贸丝”货币交易就发生在魏州,中国最早的政治经济改革创举也发生在魏州。当时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国君魏文侯重用李悝,实行变法,使魏国一跃为中原霸主。商鞅变法也以魏国李悝变法为蓝本,终至秦灭六国,开创了震惊世界的秦王朝。书法家王德明就生于斯、长于斯,通过他自身的书法艺术传承和发扬,诠释了古今一脉相承的文化创新精神。

王德明作品

德明先生自幼受父亲熏陶喜爱书法,在学生时代就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参军入伍到部队,凭着一手好字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脱颖而出。德明先生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更加喜爱、痴迷书法。所谓“闻鸡起舞”绝非妄言,德明先生每天坚持早起晚睡练习书法,从不间断。对书法的痴迷近乎废寝忘食,其对古代法帖的摹习更是心驰神往。他在继承前人书法精华方面,所下的惊人功夫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也是他今天取得艺术成就的坚实基础。

德明先生主张理论与临池不可偏废,读帖临帖并重。他一边研习历代名碑法帖,汲取前人精粹,一边研究书画、国学、诗歌文化,听名家大师讲座,不间断地提升自己的书法境界和文化修养。在书体上也是兼攻并习,相互融合,他对魏晋书风、北朝石刻、唐代楷书、宋元明清等历代名帖等皆精选研习,主要习练黄自元的间架结构92法,精准掌握孙过庭“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变化法则,重点领悟王羲之的笔势论、自论书、书论和用笔赋的书写境界,书法作品已达到贵在天真、妙在自然的表达效果。他说临帖首先要认真读原帖,观察体会其用笔、结字规律,对原作书法的形态神韵要娴熟于心,融化在笔端,从而逐步形成个人的书写技巧。

王德明作品

德明先生把书法作为表现时代精神和提炼人格魅力的高雅艺术,用百变不穷的线条视觉冲击,来表达社会大众的书法美感。德明先生的书法之美,美在结体,美在神采,他的书体书风,上追魏晋,下接明清,取自多家,熔为一炉,深得书法之精髓,用笔刚健劲挺,结体端庄雄伟,字势豪放奇恣,书艺神采焕然,意象瑰美,使人观之有一种不可抑制的震撼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德明先生行效二王、赵孟頫、董其昌,草崇怀素、米芾、智勇、苏轼等历代名家,所创作作品以行草书见长,具有雅致、洒脱、秀美之艺术风格。造型变化丰富,格调清新秀丽。从他的作品中还可以感受到他数十年国学文化的滋养与古今先进思想的熏染,领略他对传统原则和现代审美的理解。而让人感受至深的还是他在作品笔墨形式之外的思想内涵,及笔画运转之际彰显的艺术灵韵,透露出的充盈饱满、洒脱优雅的书卷气。如创作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王德明作品

德明先生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弘扬凝聚中国精神,在审视中国书法史上的历代先贤大家的书法传承中,心领神会地总结历代书法大家的发展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和创作,尝试用行草书体来书写榜书,以横贯古今的独到视界,填补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项空白,开创了一代书体即:草行榜书。德明先生的草行榜书,气势磅礴,大气灵动,浑然天成,尽显雄壮激越之美。

德明先生不仅勤学苦练,还深入研究书法理论,认真撰写书法文章,发表笔法、章法、墨法等书法理论文章多篇,专论多部。优秀作品入选《中国名家书画集》《中国梦廉洁情书法楹联作品集》等10余种书画专集,书法论文被10多家媒体刊载,作品参展“农行杯”书画大奖赛、“西峡颂”书法大展、“云峰奖”书法大展、“生态大连”等多项全国性书画大展或大赛并获奖。草行书作品被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展播,并入选《中央电视书画频道美术书画作品展播画册》。优秀书法作品被清华大学文艺馆、邯郸市国家档案馆等作为文化艺术档案进行永久馆藏。《世界华人》《创始人》等刊物及多家电视台对德明先生进行了专访报道。

书法界众多名家对德明先生的书法作品有着很高的评价:“德明先生尤其精研于历代名家书体,擅长行草书和榜书,继承传统书法精华的基础上,凝练了百家之长,形成了独特表现力的风格与技法,用笔劲爽,挥洒自如,书体凝重浑厚、意韵非凡。”近几年来,德明先生的书法逐渐趋向成熟,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能够看到技巧的炉火纯青,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到他精神的超脱和自然和谐,品味他艺术追求与道德修养的高度和谐统一。

德明先生在书法艺术生涯中十分注重“先文后墨、以墨传文”。德明先生说:“书法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传承,研习书法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对文化的继承与书法的发展不能因循守旧,书法创作要师古不能泥古,要先文后墨,才能笔下有神;要以墨传文,才能彰显文化内涵。成长过程十分注重“先专后博、以博促专”的辩证法。他说“要想搞成一项书法成果,一定要先专后博,精益求精,之后方能触类旁通,开创一代新风”。

德明先生告诉我们“要想把字练好需要做好两个用功:一是字内功,二是字外功”。什么是字内功?德明先生说练字要从结构、章法、笔法和墨法多个角度去研磨,“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但也不能一味临帖,练习中要感悟到字内的妙处,辙入笔意,切合神韵,追求书法的抒情性和表现力,提升书写艺术的内功功底。那什么是字外功呢?德明先生告诉我们,书法来自于自然和社会,要善于跳到字外去看字习字。中国书法不仅仅是一种纯粹形式美的臆造,而包含了关于自然和社会的思想认识,需在社会实践和自然万象中观察体悟,获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德明先生到公园散步,对着枝繁叶茂的大树犹如视见浓墨大字的“浑厚”,面向枯枝小树如看“干笔”之绝境逢生,是一种悟道书法、追逐神韵的思维方式。

德明先生跟我们聊起过一件事情,曾经为邯郸东环路大型立交桥题写了标志性建筑题字“万流”,当时很多人不解,这万流是什么意思啊,跟立交桥的建成似乎不搭调啊!面对大家的不解,德明先生说出了其中的道理:一是立交桥道路纵横交错,车水马龙,像河流一样奔流不息,此为万流一也;二是立交桥的建成代表着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城市的综合发展,代表着开放、进取、担当、包容的邯郸精神活力,如海纳百川,万流归一,此乃万流之二。德明先生说书法的字和艺术形式,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层次和精气神,也代表着一种精神,字如果能跟社会客观环境、政治经济发展、人的价值追求相结合那才是相得益彰,才是字如其境,彰显其神。

究竟该怎样评价书法的审美呢?德明先生给我们道出他的三个审美原则———准确、快捷、美观。“准确”地讲就是要遵循书法规则去写每一个字,创作每一幅作品,在用笔精准、墨韵隐显、结构奇正、章法均衡中,必须讲究字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快捷”不只是图快速、省麻烦的意思,而是要重点学习历代大家,直奔书法传承大道,全面继承传统书法的点画、结体、章法以及师承、流派、风格独到之处,书法创作要师古不泥古,努力开创和形成一代书法新风;“美观”就是书法艺术要表现大众审美意境,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提炼书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情趣。

德明先生以书法为桥梁,以文会友,在书法交流和社会文化建设活动中,多次为地方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经常向社会各界捐赠书法精品。曾在北京民族书画院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先后在北京、南京、海口、石家庄、安阳、保定、大连、营口、青岛、贵阳、邯郸等地举办书法交流表演和展出,受到各地书画大家及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欢迎和好评。书法作品多次赴日本、东南亚展出,被国际友人收藏,为促进中国书法艺术跨越国界做出了努力。

魏文化时代传承,龙文化亘古不衰,梨文化源远流长,以至魏州历代贤人辈出,传至当代却有后人汲取不尽的文化艺术资源。王德明埋头于案牍,沉寂于坊间,笔耕不辍已40余载,其书法之劲秀凝神,张弛有度,遒丽天成,可追前人。

当今中国书坛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在书法创作方面,各种艺术流派、审美风格和艺术思潮多元而活跃,为书画家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王德明先生经过一步步磨砺、一次次创新,耕耘书坛,逐步展现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才华。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