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产教融合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08-12 15:11:08 来源:中国改革报 

湖南郴州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为经济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何朝晖

□本报记者 邢成敏

近年来,湖南省郴州市职业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下,始终坚持产教融合,以就业为导向,以基础能力建设为抓手,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为郴州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郴州市现有职业技术院校23所、中职学校19所(含今年批准设立的4所民办学校),有教职工3636人、在校学57,860人,占据全省职业教育的“高地”,职业教育正朝着高质量稳步发展,这是郴州始终坚持产教“三融合”深刻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激发企业新动力

嘉禾县是“江南铸都”、中国锻造之乡、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湖南省铸造产业基地。嘉禾职教以培养专业的铸锻造人才队伍为带动,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实践校企联合办学,建立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网络和基地,全面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总体提升,为铸锻造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2019年,以中国机械工业学会嘉禾铸造培训基地落户嘉禾为契机,确立打造加工制造类智能制造省级特色专业群、创建省级示范性职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中央支持建设县级地方产业特色型公共实训基地,湖南省政府准备遴选建设20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县市区,培育500家左右产教融合型企业。嘉禾铸造产业基础雄厚、前景广阔,新建成使用的职业中专实训基地符合文件要求,专业建设和布局符合职改方向。

嘉禾职校将嘉禾福顺机械作为学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与广东美的集团、TCL集团、波顿集团吉盛科技等企业开展“订制班”服务。学生到企业就业后,充实了企业员工队伍,经过短时间的磨合培训后,成为企业管理人员手中的技术骨干,对企业的管理层次、技术层面提出有效的改革创新方案。

输送企业新血液

“扶贫要扶志扶智扶技,只有把人扶起来,才能实现持续稳定脱贫,达到致富奔小康。”中国中铁驻湖南汝城挂职副县长张立吉介绍说,自2002年开始,中国中铁定点帮扶汝城县,每年给予100万元左右扶贫专项资金,用于教育扶贫、捐资助学、产业扶贫等扶贫领域。

2017年11月,中国中铁与汝城县委、县政府签订《对口援建项目实施框架协议》和《对口帮扶汝城县技能教育培训基地项目执行协议》。中国中铁结合公司人才需求,捐赠1278.3万元建设“汝城县技能教育培训基地”,新开设工程测量、电气运行与控制、工程机械应用与维修等实用专业,援建专业目前共招生近600人,其中精准扶贫学生200余人。

目前,职业教育成为汝城县精准扶贫的重要推手。96名首批援建专业学生已经陆续在中国中铁各单位实习、就业。今后汝城将充分利用“中国中铁精准扶贫技能教育培训基地”这一平台,承担起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为央企、大型民营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为县域产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

校企互利共赢

桂阳毗邻广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以人才优势吸引东部企业落户进而促进自身经济发展。桂阳县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桂阳职校”)立足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按照“与核心专业相融、与区域产业对接、与企业需求相合”的原则,引入校办工厂,实行校企合作。

“刚开始,企业将设备搬到了校园里,别说学生,就连我们都不敢碰,光一台波焊机就价值500多万,生怕弄坏了赔不起。”桂阳职校青年教师姚瑞红说,学校与深圳瑞欣特合办校办工厂、开展订单培养后,自己临“危”受命,担任订单班班主任。

桂阳职校与合作企业通过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通过合作,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融合发展,达到互利共赢。

自2008年起,郴州市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奖励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等为市属工业园区企业培训和输送劳动力的奖励经费和工作经费。

此外,2018年郴州市政府颁布《关于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给予了更优惠的政策。通过上述激励措施,促进职业院校为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多输人才、输好人才。

 

[责任编辑:何朝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