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依托好政策,致富奔小康:广西上林县塘红乡励志脱贫户有故事

2020-08-10 09:36:06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富淳

童建势:种桑养蚕助脱贫


古春村位于塘红乡西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属典型的大石山区,是广西上林县1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走进古春村,正是夏收农忙的季节。早上6点多,天刚亮,童建势就带着镰刀出门到附近草地里割草,等着喂牛棚里的两头牛。随后,他又开始巡查森林,作为村里的护林员,他需要在2345.1亩的林子里管护巡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他的妻子梁英桂也早起清理村庄的道路,践行保洁员的职责。“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还要自己努力干。”2019年实现脱贫后,童建势的收入多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家庭也越来越幸福。



塘红乡以种桑养蚕为传统产业,乡党委政府重视对于农户的技术培训,仅2020年上半年在全乡开展的集中学习、集中授课、经验交流等各方面的新型农民以及种桑养蚕的技术培训就有8次,农户按照学到的技术种养,不仅桑蚕的病死率大大降低,产量也得到提升。童建势夫妇在村里种桑养蚕有20多年了,现在,童建势对于种桑养蚕别有心得,每年种4亩桑树,养60000只蚕,可赚得1.2万元,并不断扩大种桑养蚕的规模。


过去的童建势忍着病痛在外面打工,还要供养两个女儿读书,生活困难,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两夫妻留在村里踏踏实实种桑养蚕还养了两头牛,两个人做起了公益性岗位,把原本在哥哥家住的老母亲接回老家来精心照顾,是名副其实的“慈孝家庭”。两个在校的女儿,不仅享受到了不同年龄段应该得到的教育补贴,在南职院读书的大女儿还享受到了作为古春村后盾单位针对贫困学生开展的“一帮一联”帮扶政策的每年400元的补助。



看病有报销,养老有保障,每年除了享受1800元的水库移民补贴还有低保金和公益性岗位的钱可以拿。“现在的政策真的很好,医疗报销等各方面我都享受到了,真的感谢党和政府”。自2016年到2020年,童建势户享受到的各项政策收益可达77562.6元,夫妻俩新买了三轮车,盖起了新房,日子越过越好。


“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正是各级党委政府、后盾单位、帮扶干部的倾情付出,接通了村里的水、电,拓宽了道路,发展了产业,为贫困户落实了一项项应得的政策,也让一个个童建势一样的家庭日子越过越好。


蓝爱清:养牛致富奔小康


2016年脱贫的广西上林县塘红乡中可社区蓝同武户,妻子蓝爱清每天要早起割草喂养13头牛,有时候忙起来每天只能吃一顿饭,晚上回来还要照顾生病的老人。


几年前,家里要供养老人,丈夫身体又不好,家里的孩子还在读书,日子犯了难。但这几年来,丈夫和毕业的孩子在外务工,蓝爱清一个人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并利用小额信贷的5万元大规模发展养殖,每天早早的为牛饮水、添草,一天好几趟,有时候腿脚不舒服,她就贴点膏药。“养牛其实最需要细心,要调配好饲料,及时喂养,多观察它们,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养好了才能赚到钱。”



2018年,蓝同武家从平房变成了300平的三层小洋楼,内饰齐全,装修精良,干净整齐的院落,宽敞明亮的房屋,牛儿在圈舍里安然吃草,一幅安静祥和的田园景象。作为庄里的村民小组长,蓝爱清更是热心的人儿,经常查看雨后灾情、努力协调解决征地等问题、配合村委开展公益性事业等却从不知疲惫,左邻右舍的遇到了难事也总要找她,她笑盈盈的乐此不疲。



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奔小康。下一步,塘红乡将结合争当脱贫攻坚“明白人”活动实际,持续开展“四讲四扶”扶智扶志工作,努力实现全乡2804户建档立卡户“知家底、懂政策、明脱贫、会感恩、勤致富”的氛围,使贫困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等不靠不要”,依托党的好政策,依靠自身努力,勤劳致富奔小康。〔撰文/特约通讯员  富淳〕

[责任编辑:李寒江]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