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广西:奋力按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快进键”

2020-08-10 09:35:06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科学谋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9月、2018年4月、2019年4月三次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时均强调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


2019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将同各方继续努力,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


今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通话时指出,双方要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把“陆海新通道”和第三方合作做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论述,为新通道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


一年来,广西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论述为指引,将通道建设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国家印发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有利契机,主动作为、超前谋划,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成功按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快进键”。


——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加快形成,建成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一期二期工程,今年7月钦州港正式通航10万吨级集装箱船;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防城港401号泊位等项目计划年内竣工;钦州港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防城港30万吨级散货码头等深水泊位计划近期开工建设。到2022年,北部湾港将实现通航20万吨级集装箱船、30万吨级散货船。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加快畅通,2019年6月建成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期工程,打通集装箱海铁联运瓶颈;今年4月建成北海铁山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彻底打通铁山港进港铁路“最后一公里”;南防铁路南钦段电气化改造建成投产,钦州港东线电气化改造、防城港企沙支线电气化改造、北海铁山港至石头埠铁路等支专线项目计划今年开工建设。三条主通道铁路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黄桶至百色铁路项目可研报告近期将组织审查并力争2020年底开工建设,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计划今年建成,黔桂铁路增建二线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南宁国际铁路港一期、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一期如期建成,柳州铁路港、南宁玉洞交通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通道物流枢纽功能不断强化。


——通道物流规模迈上了新台阶。海铁联运班列规模高速增长,北部湾港开通了至重庆、四川、贵州等6条海铁联运班列线路,2019年累计开行2243列、增长94%,海铁联运集装箱运输量达11.2万标箱,提前一年实现国家《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今年1-7月,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2109列、增长80%,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完成集装箱办理量13.9万标箱、增长115%。北部湾港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82万标箱、增长34.6%;今年1-6月,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4亿吨、213.25万标箱,增幅分别达16.4%、33.7%,是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中唯一实现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双两位数增长的港口,增幅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排名第一。北部湾港集装箱班轮航线不断拓展,北部湾港集装箱航线达52条,其中至东盟航线19条,自去年8月以来新开通2条远洋航线,远洋航线达到3条;北部湾港至香港班轮实现“天天班”开行,至新加坡班轮每周2班常态化开行,今年1-7月北部湾港至香港、新加坡班轮共开行267班、增长6%。跨境陆路运输规模快速增长,常态化开行广西至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4条跨境公路班车运输线路;中越(南宁—河内)跨境直通班列自2019年8月起实现常态化运行,今年1-7月累计开行96班、增长256%。


——通道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北部湾港综合收费大幅降低,实施进一步降低广西北部湾港口中介服务收费专项行动,多措并举推动北部湾港降费,北部湾港集装箱综合费用比2018年降幅超过30%,与国内主要港口基本持平。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实施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对标提升行动,基于“一码通港”理念打造北部湾港无纸化“智慧湾”系统,北部湾港集装箱进出口业务人工环节由36个减至目前的8个,纸质单证由41份减至8份,海关验核的46种监管证件中有42种实施了电子数据联网核查。今年1-6月,广西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6.94小时、1.2小时,同比压缩46.94%、20.53%,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北部湾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成立北部湾航运交易有限公司,启动运营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推行航运物流“一站式服务”,吸引了中远海运、新加坡太平船务、中谷海运等100多家航运物流企业入驻。


——通道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通道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加强,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桐昆北部湾绿色石化一体化产业基地、防城港生态铝工业基地等一批大型临港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恒大新能源汽车广西基地、南宁万有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通道国际产能合作快速起步,依托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加快打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跨省产业合作稳步推进,川桂合作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与甘肃、贵州等省份共建通道合作园区达成意向,沿线省份共建共享新通道的共识不断加强。枢纽经济已初具规模,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南宁国际铁路港、柳州铁路港等通道枢纽加快建设,通道物流快速发展。通道吸引力不断增强,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带动下,今年截至7月15日签约的央企、民企、湾企“三企入桂”项目达1361个,总投资约1.8万亿元,自治区与新加坡港务、太平船务、中远海运、中交建、中谷海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通道支持政策初步形成了体系。迅速细化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任务,出台《广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实施方案和工作任务清单》,是第一个出台实施方案的省份。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出台《关于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南宁国际铁路港开发建设支持政策》《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在资金、金融、土地等方面全方位支持通道建设。制定系列工作方案,印发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西部陆海新通道港航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钦州港集装箱国际门户港数字化便利化一体化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明确通道建设重点项目和目标要求。


——通道沟通协商机制不断健全。国际合作方面,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哈萨克斯坦、越南、泰国、香港等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国家层面,参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14个部委及5省(区、市)参加的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省际层面,会同重庆市建立了西部地区12省(区、市)和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共同参与的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建立了“13+2”海关互联互通区域合作机制。区内层面,自治区成立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6个专题工作部,统筹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各相关市成立了工作机构,初步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

[责任编辑:李寒江]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