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山东-中国改革报看山东,山东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青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清零行动

2020-08-08 13:24:11 来源:本网专稿 

改革网讯  记者自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清零行动实施方案》(简称《方案》)。青岛市委农办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杜绍波介绍了相关情况。

《方案》制定背景和过程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行动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印发了《青岛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青岛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了全面部署。

据了解,三年行动以来,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各项任务攻坚,一是加快推进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全市完成无害化卫生改厕91.1万座,普及率95%;二是大力推进垃圾综合治理,建立了生活垃圾处理区市统筹、镇街监管、村级收集、市场化服务的“3+X”模式,基本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三是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城边接管、就近联建、鼓励独建、因地分散处理等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全市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村1861个,治理率34.7%;四是持续开展清洁村庄行动,累计清理积存垃圾28万吨,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五是扎实推进村庄道路建设,建设养护“四好农村路”2383公里,年底前基本实现村庄通户道路硬化。2019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胶州召开,青岛市乡村振兴考核荣获全省第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对照中央、省决策部署要求和《青岛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意见》确定任务指标,结合日常检查发现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青岛市在农村改厕、村庄通户道路硬化及私搭乱建、乱堆乱放、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畜禽养殖粪污设施配建、农业生产废弃物、黑臭水体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点。市委市政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聚焦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开展整治清零行动,加快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期完成青岛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实现农村干干净净迎小康。

《方案》主要内容和目标

《方案》主要聚焦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实施六项清零、两项整治,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三年行动整治任务。

农村改厕问题清零。聚焦农村改厕问题,对于排查发现的问题全部清零,实现农村改厕账实相符、应改尽改、质量达标,设施器具完好;厕污无渗漏,符合无害化标准;厕所粪污管护体系健全、服务到位;国家、省、市检查暗访发现和自查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村庄通户道路硬化任务清零。聚焦村庄通户道路硬化,全面完成2020年硬化任务,达到“晴天不起土,雨天不踩泥”的标准。

村庄私搭乱建清零。聚焦有碍村容村貌观瞻、存在安全隐患的及违章建筑,全面开展整治清零,消除私搭乱建。

乱堆乱放清零。聚焦村庄公共空间、街巷和房前屋后的“三大堆”,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等杂物,实现干净整洁有序。

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清零。聚焦各级排查发现的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部清除未经批准的各类垃圾堆放点,实现村内外没有垃圾堆放死角。

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和散放养问题清零。聚焦规模养殖场和村内畜禽散放养突出问题,推动实现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全部配建且运转正常,村内没有畜禽散放养现象。

农业投入品和生产废弃物整治。聚焦农业投入品和生产废弃物随意丢弃,废旧农膜、农村作物秸秆、尾菜等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问题,开展整治清理,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基本回收,农作物秸秆基本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尾菜等废弃物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村庄黑臭水体整治。聚焦村庄黑臭水体突出问题,开展排查建档、重点整治,完成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村内基本没有黑臭水体,污水无乱排乱放、乱泼乱倒。

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区市、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层层压实责任,明确任务清单、验收标准、时间节点和单位、责任人。坚持依法依规,不搞形式主义、劳民伤财,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确保让群众得实惠。

强化督导考核。将整治清零行动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考核内容,采取“半月调度、每月通报、每月督导”等措施,及时开展问题通报、排名约谈和函告提醒。区市建立问题台账,逐一清零,逐一销号。

强化宣传发动。采取微信公众号、墙体标语、村庄大喇叭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发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强化正向激励,采取积分制、光荣榜、文明家庭等形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李欣明)


[责任编辑:文武]